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活在记忆里

读经典学中文是不是已经被证实不能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30 05:44 | 显示全部楼层

2岁10个月男孩妈妈,读经教育实践两年了。

本帖最后由 rincon 于 2014-5-30 06:59 编辑

也来冒个泡~噗噜~

       看到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火药味都闻到了一点……

       本着不争论的大原则,就让我自说自话吧。以下写一点我家读经教育的经历(我尽量简洁哈)。

       1.本科时(10年前?),经老师老师看了王财贵教授《北师大演讲》,大受触动,继而对诸多门派的儿童教育学说萌生出学习的兴趣。

       2.读研时,和有孩子或没孩子的同朋们一起了解了更多读经学堂的情况(当时有在诸如孟母堂做老师和绍南出版社工作的同朋等,也好几次和王财贵教授见面取经——这个使我们对方向的把握有了信心!),后来我们也办了小小读经班。

       3.结婚后住到国外只好自己一人努力,怀孕时有读经胎教,小孩一岁多(现在快三岁)开始读经学习。每年夏天回国内的读经学校学习并和来自两岸三地的妈妈们交流经验。每天被读经学校的孩子们所感动,更坚定自己一定要做一个给孩子真正幸福的妈妈。诸多或有趣或神奇的小故事很多在此不赘述。

       4.现在家中小朋友快3岁(重复请删掉),尽可能地每天给他读经(以中文为主,莎士比亚等外文的为辅)——其实这个阶段辛苦但也跟着受益的是妈妈。玩起来很疯的一个娃,“学习时间”时能坐下来不玩玩具地跟读(刚开始他是默默画画地听我读)一小时——忙碌的周末就5分钟也行,不定时地盘腿静坐10分钟(用闹铃计时。静坐主要是为了让他奠定一个健康的好习惯)。
        这呀那呀的他是会背一些了,而且他还有比我先背下来的时候。但我还真不强调这个,读了十遍以上的内容……哎,会背就背吧。
        平时生活细节的礼仪方面也有提点吧,具体做法也是跟读经班的老师们学来的。
        如果有人说读经跟品德没关系……这个这个,就以我这几十年的所闻所见难以苟同。当然不是背了两则论语坏孩子就180度大转弯。但正如一句老话:人不能跟他人比,要跟昨天的自己比。经常读经的孩子,正能量会进入他的血液里水到渠成。小树苗要想长得高首先得往下深扎根。
     
       5.每天提醒自己:真的爱孩子不是尽做让他高兴的事、越看越感其可爱要一颗糖给两颗吃,那是情执不是智慧。
         诚如季谦先生所言,经典的内容现在不懂没关系,背下来有一生的时间可以慢慢可以懂,真正的经典不是读懂的而是被经典自己冒出来教懂的——这话不虚,我自己就有深刻的体验——那时就会是真的懂、而不只看了译文后“知见上”的懂。
         知道自然分娩很痛——那只是知见的懂,经历了那种痛才是真的懂。被电视台采访的孔夫子的后人说其墓前都不长杂草不需要特别打扫。当然了,这就是万圣之师的功德力,就像修了一座桥能利益及后世人,就像一个80岁老婆婆遇到危险前竟喊出声“妈——!”一样。妈妈的爱的功德力,给孩子一生也忘不掉的安全感。

       6.虽然读经教育现在在内地台湾和有华人的地方都有星火燎原之势,据我所知道也有偏激或有误的一些做法出现,那很令人遗憾,但也感谢他们侧面为我们证明证伪。也希望有兴趣于此的父母能擦亮眼睛。

       7.最后,吃水不忘打井人,感谢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路提携,更感谢王财贵教授(季谦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地推广读经教育。至少极大利益了我和小孩。(请顺便联想“这条鱼在乎,这条也在乎……”那则小故事,哈。)

        
        鉴于我的世界一直都是读经的声音,所以可能反而没有写的很应景,看不明白的人们,抱歉浪费了你们的时间;看出了怒火的人们,让我们“揖让而升下而饮”吧其实您拂袖而去我也“人不知而不愠”只是因为对读经教育有够信心;看出了喜悦的人们,那就一起读经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beiche 发表于 2014-5-29 22:10
“在教育上如果带外国背景的父母很强调在德国出生的孩子不是德国人,”,这里应该是有误会吧,我的意思是 ...

但亲在这里特别强调孩子是否被别人承认你是法律意义上的“德国人”,还搬出条文, 还让我们现实一点不要以为孩子在这出生就是德国人了, 我是这样理解亲的观点的, 所以我才作出这样的回答。 我也同意德国出生长大的孩子,不论中中还是混血,最好不要忘记中文和中华文化。 但我不认为中文和中华文化作为孩子成长的主心骨是对的, 因为毕竟还在以德国教育为主, 为自己是中国人或半中国人为傲, 特别是以能说世界上最多人说的语言为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这里大家在讨论学习国学经典,也写几个字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因为自己确实收益良多,所以也希望能帮助到别人。

我们是在法国,孩子现在2岁半。开始学习经典时间不长,半年左右吧,最初是以希望将来能和孩子一起感叹红楼梦的美好为目的而让她学中文的。而且, 我们这里是小城市,没有中文学校, 连中国人都很少。所以,学习经典成了我目前所找到的最适合我们的方式。

开始知道用学习国学经典的方式教小孩子学中文的方式, 是在法国的论坛上看到里昂丹青学堂的帖子和巴黎渊澄学堂的帖子,是几年前的事了,当时还没孩子,所以也没太在意。后来孩子一岁半以后,话说的很好了,发现她法语说的越来越多了(这里只有我和她说中文),我想应该做点事情让她不要忘掉中文才好。这才又找出来以前的帖子,真正认真读了,又和巴黎渊澄学堂的负责人交流过,才开始正式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从2岁2个月开始听《大学》,《千字文》,2岁5个月开始跟读《论语》。学而第一基本能背下来(不过每一章的开头要提2到3个字,要不她容易混淆,因为开头都差不多,都是子曰。。。). 对于一个两岁多点的孩子, 我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每天能听我念书半个小时左右,每天能跟着读15分钟左右,就行了。不过,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的记忆能力和模仿能力,真是非常惊人。就 算她不跟读, 一个句子只要我每天念几遍,过几天她自己就能重复出来。所以, 这大大增强了我继续带她读国学经典的信心。

这么小的孩子,懂肯定是不懂她背的东西的,但是,汉语的语调,声韵和节奏是会在多次重复后留在她的记忆里的,这对她以后进一步学习汉语和喜爱中国文化是非常重要的,我是这样认为的。我也和我们的儿医谈过,儿医非常赞同我们的做法,一个是父母双方要坚持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说话,而且,这个年纪的孩子的大脑储存量,和一只大象一样(儿医的原话),所以要尽量给她多看多学东西,例如听音乐看画展,学习中国的文化都是好的方式。

我的孩子现在在自己玩的时候,和她的玩具有时候都说法语,这还是一半时间我在家看她,一半时间去上托儿所。今年9月后要上幼儿园了,一周五天在幼儿园,我其实是非常担心以后她不要和我说中文了。所以, 我很感谢王教授推广这个学习经典的活动,给我们在国外的家长指出一条简单易行而且是母子双赢的学习中国文化的道路。

我也和孩子要去的幼儿园的院长谈过,给园里的孩子上中文课,她很感兴趣,准备在向市政府汇报学年课程安排时谈这个事情。

其实, 这半年来,我感觉是我自己的收获最大。半年来,四书已经全部读过,其中论语和大学已经读过几十遍。史记,左传,资治通鉴开始看一点了。我自己都觉得真是难以想象,以前这些书籍在我的印象里都是高大上,给大学者们去研究的,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能通读这些书籍, 而且最重要的是,读的还很有兴趣。特别是增强了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这样一来,发现中国三千年来文化古籍有太多值得去读的了,突然发现时间太不够用了。(所以,前面有人说,这么读经板块没什么人了,我想应该是大家都忙着读书呢,没太有时间上网了。我自己就是,开始学习经典以后,上网时间就少好多,根本分不出时间。上网的话就是找好版本的书,或是微信群里谈读书的事情)。

自己本来是比较喜欢读书的人,一直觉得二三十年代的人写的书更好看, 更有内涵。以前不太明白为什么, 其实现在明白,那时候的人都是四书五经里出来的,多少古文在肚子里的。后来的学者文人特别是文革后的,怎么可以和他们比啊,内存的质和量都比不上啊。前一段时间看一本梁晓声的书(他算是我还比较喜欢的现代作家,主要是他的关于知青生活的书),有几段真是句子绕来绕去,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这就是白话文和文言文的区别。 象资治通鉴里的关于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 一共就几页,但是是几十年的历史在里面,受命,出使,遇险,异域文化风情,。。。全部概括。读了之后, 真是心潮澎拜,读到最后,“。。。,于是西域始通于汉矣。”,都有想哭地冲动,太不容易了。这才是真英雄啊,那什么美国大片里的飞檐走壁的英雄, 太小儿科了。我看完后给我老公讲这个故事,讲了好半天,他都奇怪, 说,看书上也没几页, 怎么你能讲出这么多故事, 我说这就是古文的魅力。读完一篇古文, 比看一场两小时的电影, 还收获更多的影像在脑海里。

另外,读古书会不会让人脱离现实呢?我想应该不会的。象我读论语里的第十六篇时,孔子抚今追昔时,让我联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个电影,午夜巴黎,美国人拍的,是现代人追忆二三十年代的盛况, 而二三十年代的人追忆19世纪末期的生活, 而十九世纪末期的人又向往文艺复兴时期的壮丽。可以看出,人的思想情感是相通的,不论古人今人,不论中国人外国人,不同文化也是有相同性的。所以读完论语, 我又把这部电影看了一遍。

所以,学习经典真是一个双赢的学习方法,大家有兴趣真的可以试试的。“功利”一点的说,这些古文网上都可以找到,连书都不用买,可以立刻开始。惠而不费,何乐而不为呢? 觉得不适合自己,就不学了呗,也不损失什么的。

最后,我要说,以我们的读经经历, 只能算是在读经人群里凑个数字的。但是希望这个数字能带动更多的中国人求本寻源,知道怎样才能称得上”中国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ANNA2010 发表于 2014-5-29 16:48
看到这个贴子,让我觉得真是惭愧,该是时候想想怎么教孩子们学中文了。

亲爱的,不晚了,你家宝贝们还小,现在开始也来得及啊。看看你附近有没有愿意读经的家长,一起陪伴孩子读经,一起成长的过程很有乐趣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怜 发表于 2014-5-30 12:03
亲爱的,不晚了,你家宝贝们还小,现在开始也来得及啊。看看你附近有没有愿意读经的家长,一起陪伴孩子读 ...

我们这很少中国人。 有个中德家庭的,可惜别人对学中文不敢兴趣,孩子和我老大一样大,一点中文都不会说。

我家几个中文说得都不错,现在就是想让他们学认字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倔驴 发表于 2014-5-30 01:14
这个担心我觉得没必要。
思想文化本来就是多元的,就算冲突也没什么不可以,诸子不也百家争鸣吗?各有各 ...

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不会把好行为坏行为一并教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选择。思想则更不可能。
我不排斥经典,但是想等孩子大点自已去阅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ANNA2010 发表于 2014-5-30 12:12
我们这很少中国人。 有个中德家庭的,可惜别人对学中文不敢兴趣,孩子和我老大一样大,一点中文都不会说 ...

亲可以用如幻的指读方式去教孩子们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就能认字。如果只是为了认字而认字,效果还是不好的。字到了文章孩子又不认识了。你看看其它妈妈写的经验,都写得很好,你可以学习一下。有机会来汉堡看看我们,上上读经营,就有感觉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怜 发表于 2014-5-30 12:20
亲可以用如幻的指读方式去教孩子们读经典,不知不觉中就能认字。如果只是为了认字而认字,效果还是不好的 ...

我自己挺喜欢经典的,而且不管读经典还是通过四五快读或者别的中文课本,我觉得只有坚持下来才会有效果。就是自己坚持不下来,呵呵

如果我们离汉堡近的话,肯定会带孩子们去读经学校看看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4-5-30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深浅浅尽是缘 发表于 2014-5-30 11:30
知道这里大家在讨论学习国学经典,也写几个字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感受,因为自己确实收益良多,所以也希望能 ...

夸自己没问题,别急着给孩子下结论,等你孩子12岁半的时候再问问她十年前学的所谓经典,再做判断。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14-5-30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4:26 , Processed in 0.085371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