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咪央 于 2015-1-26 09:48 编辑
之前的贴子里有位妈妈问关于童书的推荐。虽然我们有很多的书,一家人都非常喜欢读书,但是这个话题实在是不好聊,因为童书实在太多太多了,中文的德文的都加上就更多更多了。所以我只能尝试性地更大家一起探讨,欢迎妈妈们继续推荐。
关于最初的童书类型,也就是布书,出行伙伴篇已经有提到,实际上布书认真起来还是应该归为玩具。我就从认知类的书说起,这类书的选择有2个比较关键的因素:尽量不要选择太抽象的,而是要接近实物,这不包括最初的视觉启蒙卡片(个人觉得这类卡片是不必要的,虽然我也有一套类似这种卡片的书,但是使用时间很短,并且最后变成我自己画为主)。虽然我们鼓励孩子的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对于刚接触世界的幼儿,首先要学习这个世界各种事物的基本特点才行。第二个选择因素就是需要贴近生活,尤其是旁边的标准的单词需要准确,中文的书妈妈们评经验可以自己判断,德文的书推荐Duden的Kennst du das系列,我自己都从中学了不少单词。这套书的优点是每一幅图都很清楚,背景是白色的,标注非常清楚,而且每页上图不是很多,不会给娃造成过大压力。之所以说背景是白色的很重要,就是因为我出于自己的喜欢也买过非常精美的自然背景中的动物,娃不是很感兴趣,开始的时候,即使是很熟悉的动物也需要费一些力才能认出,而这些动物如果是处在白色背景中,即使是在普通的书或杂志中,他也能很快认出,我分析了一下,就是背景分散了娃的注意力。
在认识了事物的基本特点以后,娃就可以开始发挥自己的一些想象了,这个时候娃还不会自己阅读,并且无法理解太长的故事,因此Wimmelbuch是最合适的。如果说要培养娃的语感,首先可以用普通的童书,而不同买昂贵的硬纸类书,看的时间还会比较长,并且如果父母本身无法很流利地说德语,用硬纸书上的故事来培养语感,意义不是非常大。关于故事类硬纸书我后面还会说到,这里先说下Wimmelbuch。Wimmelbuch就是只有画,从画里面自己寻找故事而没有配文字的书,这类书很适合此时(大概1-2岁)不是很有耐心,喜欢翻来翻去,喜欢看图的孩子。当然这种书需要父母一起读才有意思,父母可以根据图创造出各种故事。主题的选择应当以孩子能解除到的环境为主,比如城里的孩子可以选城里的故事,村子里的孩子可以选择农场故事之类。
孩子到1-2岁的时候,对基本事物有了外形上的认识,此时开始需要探究一些原理了。当然我们不谈什么高深的道理,只是很基本的原理。针对这个时期的孩子非常推荐的一套书是“Wieso,Weshalb,Warum?junior”,这套书的中文名是《妙趣科学》低幼版,中文版便宜很多,但是选择少了很多(德语版已经出到52了,中文只有12本,且只有比较早的几本,主题对一些孩子来说不是很有意思),另外从里面的翻页来看,德文版质量绝对好了很多。这套书已经出到52了,价格比较贵(即使2手都是属于较贵的童书),因此建议不要买太多,仅选择孩子当前比较感兴趣的基本问题,比如51(开和关的原理,是关于家里的各种家用电器的,当然不是鼓励孩子去接触,但是孩子应该从小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培养观念,就是每种电器应该各司其职)和52(刷牙和便便,这是关于个人清洁的,其中涉及刷牙洗脸、剪指甲、理发、洗澡洗手等种种,我家娃非常着迷这本书,每次看到剪指甲就用一只手做出剪刀手,在另外一只手上剪来剪去,前几天去理发,给他带着书,他看到理发店熟悉的场景好高兴,到处指着想知道各种东西的名称)。另外5关于身体、11车辆、24幼儿园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主题,其他的就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和特点选择。等孩子再大一些就可以买少儿版了,虽然我家还没有,但是我粗略看了一下,应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这套书大人看起来都乐趣无穷。说句题外话,我一直都是坚持如果有原版书,并且能看懂,一定要看原版书,翻译再精妙,都很难完全表达出原版书中的一些意境。
这个时期的硬纸故事书选择很多,相信各位妈妈也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而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喜好。我推荐简单为主,尽量避免太煽情的,什么叫太煽情的,就是各种情商培养的故事书,通常都是大人喜欢得不得了,孩子完全无感(请注意我这里指的是2岁左右的孩子,这类书还是很有必要,但是作为此时的孩子不是很合适)。其实普通的故事书,只要父母投入一些跟孩子一起读,就是培养孩子感情的最好方法,如果父母本身不与孩子共同阅读,即使给孩子一本书说父母如何爱你,你要如何爱父母,那是孩子无法理解的。
其他比较受欢迎的,教孩子一些基本生活常识的书,比如《小熊宝宝》、《噼里啪啦》这些,相信这里的家长也是比较有共识的,我推荐一套比较适合中国宝宝的《馒头宝宝行为启蒙绘本》,这套绘本更接近中国宝宝的基本生活,并且讲解更加详细,而且造型也很可爱,只不过涉及的方面感觉不够全,只有6本,可以作为上述补充。
再说下去我就没有经验了,因为家里娃只有2岁,我只能在以后陆续补充。最后我顺便推荐一些我很喜欢的德国童书。我非常喜欢的一套德语童书是“Der kleine Drache Kokosnuss”,这套书充满了童趣,但是故事构造很有心思,不是那种大人一看,就知道结局的故事,还有一点令我感觉比较亲切,就是作者用现在时(德语故事大部分都是过去时),虽然有些德国父母对此不满。另外同一作者还有一套书叫“Eliot und Isabella”,是两只老鼠的历险经历,相对Kokosnuss适合更大一些的孩子,属于进级版。关于情商方面的书,我很喜欢一套叫“Buddy Baer”(这套书适合刚开始有耐心听故事的孩子),这套书的优点是,画面是在唯美可爱到让人爱不释手,里面的小熊与Kokosnuss很不一样,Kokosnuss是一只英雄式的龙,而Buddy Baer是一只充满孩子各种缺点的熊,只不过每次他都能认识到缺点,变得越来越好。最近我比较喜欢的一套童书是Hase und Holunderbaer系列,也是冒险故事,比较类似Kokosnuss,特点是每个故事开始都是让人有些担心,有些害怕,但是到最后总是能巧妙地得到一个很开心的结局,让人开怀一笑,才明白有的时候这样的担心害怕都是自己内心不必要的恐惧造成的,对我这样比较胆小的人都是很能提升勇气的。
更新:
如果对妙趣科学特别感兴趣,想买中文版的妈妈,可以搜“妙趣科学幼儿版”,价格稍微贵,但是出得很全。另外Buddy Baer我看到国内也有出《小熊布迪亲子阅读绘本》,不过里面还包括了该作者另外两个人物,鼹鼠和浣熊。这个作者最好的作品实际上是小熊跟朋友小野猪的故事,其他的我看过一些,并不是非常有意思,另外这部书的特点是比较贴近德国孩子的生活,语言也是非常特色(就是说很多“土话”),翻译估计很难。所以妈妈们不管买德语还是中文版,之前一定要考虑好。
补充:
有妈妈可能对Was ist was?和Wieso,Weshalb,Warum?比较感兴趣,我特别拿出来说一下。Was ist was?的中文名是《什么是什么》,也有低幼版,其实在德文版是Was ist was? mini系列。就两套书的低幼版来对比,除了微小的价格差异以外,《妙趣科学》以绝对优势胜出。妙趣科学的翻页多、内容跟得上时代,并且语言更生动活泼,而且更加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什么是什么可以取胜的地方在于全,但是以妙趣科学目前的势头来说,继续补充应该很快就会追赶上。就像我之前说的,两套书都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升级到少儿版和青少阶段,因此妈妈们最好从开始就习惯只选择必需的,也就是娃比较感兴趣的,买全套是不必要的。
补充我这2年来的中文幼儿图书书单:
我大多是凭自己的喜好买的,只能作为参考。这里面有的是父母寄过来的,有的是请贝湾MM代购的,具体的我就不细分了。
怀孕的时候我父母给我寄了一批书,是东南大学出版社的《中华传统蒙学精华注音全本》,这个系列的好处是全本,注释很详细,有注音,而且还算比较标准,这套我有《三字经》、《幼学琼林》(这本书是国学必备的启蒙读物)、《声律启蒙.笠翁对韵》(这本书对学诗词很有帮助,偶尔还可以对对子啥的)、〈千家诗〉和《菜根谭》。之后添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系列的〈诗经〉,主要是我自己喜欢诗经,但是有的时候懒得去一一查对音是否准确。另外还有云南教育出版社的〈中华美文〉和〈中华成语〉这两本,中华美文收的比较广,有注解,但是没有注音,好在大部分都是过去上学读过的,也没有啥大问题。这些书的用途是开始当胎教,宝宝出生以后闲着的时候我就读给他听,也无所谓是否能听懂,以后会慢慢教给他。
孩子大概3个月开始,给他翻看得是〈水墨宝宝视觉启蒙绘本〉,比较简单的水墨画,但是比起很多视觉卡片看上去更舒服,没有那么刺眼,并且以后可以当作水墨画启蒙教材。这套书的作者是保冬妮,我非常喜欢她的绘本,所以又陆续购进了〈小青花〉、〈北京记忆小时候的故事〉(虽然不是北京人,可是对北京很有感情)、《咕噜咕噜涮锅子》、《牡丹小仙人》、《冰糖葫芦谁买》等,还有〈彩虹在哪里〉这个系列的几本书(画风非常美,故事也很有意思,可惜太欧化了)。这些书我讲给孩子听,也翻给他看,保冬妮非常喜欢猫,说不定我家孩子也是因为这个对猫非常喜爱。她的书还有1岁以后给孩子看的“馒头宝宝”系列,这套书我家孩子非常喜欢,并且由于是本土绘本,语言描述和内容上比〈小熊宝宝〉更适合中国孩子。
出于Marko Simsa的喜爱,他的书又很贵,所以我父母给我从国内寄了〈儿童古典音乐绘本〉。关于这套书,国内褒贬不一,我想说的是,如果父母本身喜欢古典音乐,希望告诉孩子音乐背后的故事,希望与孩子一起分享音乐时光,这套书是非常好。如果只是把古典音乐作为普及知识,对这套书恐怕会产生“内容太少,涉及不够广”的印象。总之我自己非常喜欢这套书,我家孩子也是,喜欢听,也喜欢看,尤其是〈动物狂欢节〉,每个孩子都会喜欢。当然CD质量跟原版比较稍差,不过作为入门听已经够了。
我还收藏的一套书是〈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这套是代购的。这套书估计要等好久,才能开始讲给孩子听。不过我看了以后非常有亲切感,我小时候有一套〈中国传统神话〉(具体书名可能有出入,因为我自己的那两册借给我表弟给弄丢了),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书,念小学之前我妈每天都给我作为睡前故事讲,我自己是2年级开始自己看,这套〈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是我到目前为止找到最类似的书。
另外收集的一些书,没有特别系统,只是对2岁左右的孩子来说比较能提升阅读兴趣,又比较简单的,我就顺便提一下。比如武汉大学出版社的“宝宝小画书”系列,里面我买了〈猴子捞月〉、〈小兔乖乖〉、〈小猫钓鱼〉、〈小马过河〉等经典的小故事,内容简单,有拼音,质量也比较好,不容易被翻烂,我家孩子非常喜欢,惟一让我不满的是封面和里面画风不一致,不过看我家孩子那么喜欢也就忽略了。我父母最近给我寄了一套书是〈中国经典故事美绘本〉,这套书收集了很多传统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八仙过海”等等,每则都短小精炼,并且有注音,画风总体上既传统,又很可爱,非常不错。
此外还比较建议买的是关于传统节日的书,我买了〈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另外还有〈中国记忆.传统节日图画书〉,前者比较循规蹈距的,说的是节日的起源,说实话,有的画风我并不是十分喜欢(这个系列的生肖故事相比来说,画风就好多了,顺带推荐),不过同类书中算比较好的了。后者主要说节日的习俗,不过各地习俗有差异,所以并不是到处都适用,画风比较古朴。
另外要提到一本书,是丰子恺原创图画书获奖作品中的一本,叫《青蛙与男孩》,其实套装的3本书都挺不错,另外2本中《安的种子》对孩子来说比较难的,而《西西》画风不够美。之所以要说《青蛙与男孩》这本,因为我家娃每次听我读这本书都会很开心地大笑,我也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总之他是非常喜欢里面男孩跟青蛙的各种对话动作。
更新:推荐几本德语童书
虽然已经在德国生活了挺多年,但是很多节日和风俗的常识都是每次听别人说,有的不准确,有的听了就忘了,到想说的时候想不起来,为了更好地给孩子解释,我一直在寻找这方面的书籍,刚好发现了一本非常适合全家人一起阅读的书:
Das grosse Familienbuch der Feste und Braeuche, Christa Holtei, Tilman Michalski, ISBN 3794173082
这本书按照月份划分,具体说明每个月的名称来源、相关传说、该月节日、过节习俗以及其他民族的节日,并且附有相关的歌曲、菜谱,最后还有一篇全家可以一起阅读的故事。插图非常精美可爱。另外说明一下,这本书有好几个版本,ISBN不一样,出版年份不一样,但是内容是一样的,所以找的时候以Familienbuch和Holtei作为关键词搜索最好。
Was Brummt da auf dem Bauernhof?
找到这本书是因为在村子里出去散步,经常可以看到各式拖拉机在田野上耕种,还有各式农作物,可惜我是城里长大的孩子,所以最多跟宝宝说,你看,拖拉机在收土豆.......然后呢,那一颗颗土豆怎么就突然冒出来的,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就找到了这本书,可以说是非常提升我农业科普知识的一本书。这本书对农场使用的各种机械以及耕种的农作物作了非常详细但是又非常简单的描述。我自己非常认真地读了一遍,并且准备多读几遍,把里面的知识好好掌握了。由这本书我又购进了同一作者的:
Was dreht sich da in Wind und Wasser?
这本书跟上本书相同的在于图解非常清晰明了,只不过这本书描述了各种自然能源,我比较感兴趣,所以也买了。
以上两本书有个共同缺点,装订不是非常牢固的,尽管是精装书,所以翻阅要比较小心。
Duden Erstes Begreifen系列
这套书里面最好的应该是A bis Z und 1 bis 10这一本,教的是字母和数字,每一页上面是1个特大并且可触的字母,旁边有许多该字母打头的单词,最底下是一句这些单词组成的句子。我尝试了很多方法让孩子学字母和数字,比如字母拼图和Duplo的数字火车,还有Haba的农场叠盒子等,应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本书是最系统,并且感觉最见实效的。娃每天睡觉前,我老公跟他一起翻一遍这本书,娃现在25个月,字母能说全,看书也能认得许多字母,单词也慢慢开始了,数字能从1数到10(虽然不是每次都非常好)。这个系列的书我都有,是很早以前就买了,最先是买了一箱二手书,里面有Meine ersten Woerter这一本,我一看就非常喜欢,于是把这个系列都集全了。但是正如我之前说的,关于字母和数字的那本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