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802|回复: 0

[手机] 手机掉水里 捞出来用大米就能救?别当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5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cookieswaffel 于 2016-10-25 09:44 编辑

2016-10-25 14:39:38 来源: 济南时报

不少人都曾有过手机进水的经历,当我们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手机进水了怎么办”,你会发现“放到大米里试试”这个答案总是会霸占搜索结果首页。大米真的能拯救“溺水手机”吗?记者对此进行了实验。

将两部手机开机,放进盛有清水的塑料盆内。

3分钟后,非智能手机出现了自动跳字、黑屏,智能手机屏幕失灵,花屏后黑屏。

将擦净后的两部手机全部埋进干燥的大米中,静置24小时。

24小时后,两部手机均无法开机。


【网传说法】 手机掉水里,可用大米救

怎样用大米来解救进水手机?网上和朋友圈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样描述的:

第一步:捞出手机;

第二步:卸掉电池,不要按任何键,也不要关机;

第三步:去除水分,不要使用吹风机或者拿到炉子旁烘烤,用干净的毛巾快速擦拭;

第四步:干燥处理,将手机在干燥的米袋里放置24小时以上,大米的吸水性可以将手机的水分吸收掉。

最后还附上说明:如果是iPhone手机,操作更简单,擦干放到大米里就行了。简单的几步操作,然后静静等上一天,“溺水手机”就能被抢救过来了。

这一“大招”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有网友表示,大米是天然的干燥剂,可用来抢救“落水”的电子产品。但是更多的网友认为,这样的做法并无依据,“干燥剂、海绵、纸巾都可以用来吸水,吸水能力都比大米强,为什么一定要把手机放在大米里面呢?”

【记者实验】 大米不管用,两手机均无法开机

记者准备了两部手机,一部是可拆卸电池的非智能手机,一部是电池不可拆卸的智能手机,以及一袋大米、清水、纸巾和一个塑料盆。

首先将两部手机全部开机,放进盛有清水的塑料盆内,使手机完全被清水淹没,并观察手机的反应;1分钟后,两部手机屏幕内均出现水痕,但都没有黑屏,在水下按键,手机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3分钟后,非智能手机出现了自动跳字、自动发出响声后黑屏,智能手机屏幕失灵,花屏后黑屏。

按照网上说法,记者捞出水中的两部手机,用纸巾吸净表面水分,将纸巾卷成条状插入手机耳机孔、充电孔吸净水分。将非智能手机后盖打开取出电池并擦净、智能手机外部擦净,将擦净后的两部手机全部埋进干燥的大米中,静置24小时。

24小时后,非智能手机屏幕内积水没有全部消失,记者多次尝试,手机仍无法开机,智能手机也依旧黑屏,也不能开机。送至济南一手机维修店,工作人员机检测后,发现非智能手机内部仍有水痕,且主板有烧坏痕迹,智能手机内部有少量积水,手机屏幕及主板也已烧毁。

经过24小时的“大米治疗”,溺水手机仍无法工作,网传偏方不靠谱。业内说法

大米吸水没用还可能污染手机最好及时送修

“把手机埋进大米里吸掉里面的水是不靠谱的,因为大米作为干燥剂起的作用并不大,除了吸水能力不强外,大米中还含有一定的杂质,如果进入到手机里,也会污染手机。另外不要因为手机可以开机而不管,手机里水没有完全干也是留了一个超级大的后患。”手机维修店工作人员称,手机进水会导致短路,可能会烧坏屏幕或者主板,尤其是进水后继续使用,对手机危害更大。如果对手机的“健康状况”不管不顾,继续使用,就会加速内部元件损坏,甚至可能起火或者爆炸,存在安全隐患。

手机落水后该如何处理?维修人员告诉记者,手机被水泡过后,尽量不要对手机进行任何操作,可拆卸电池的手机应立即拆卸电池,用纸巾擦干水分,送至维修点,不能开启后盖的手机,应立即关机,擦干后送至维修点,避免屏幕烧毁。如果掉入的是污水,手机更有可能因进入杂质烧毁面板,带来安全隐患,所以手机一旦进水还是要交给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21:14 , Processed in 0.058335 second(s), 18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