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德華氏症
艾德華氏症(Edwards syndrome)即三染色體18症,發生率約為每7,000個活產當中會出現一例,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
常見的症狀為何?
主要的臨床表徵為出生體重不足、肌肉張力異常(先是低肌肉張力,而後逐漸發展成肌肉張力過高)、長頭畸形、枕部凸顯、眼瞼縫短小、內眥贅皮、耳朵畸形、耳位低下、小嘴小下巴、部分患兒合併有脣 裂,手指常呈交疊握拳狀、有半數以上的患兒會有先天性心臟病(圖3-9、彩圖一),其大腳趾短且向上翹起、搖椅底樣腳並且常合併仰趾外翻足、骨盆狹窄、大關節攣縮。大多數患兒在嬰兒期即夭折,少數存活者皆有極重度的智能不足。染色體檢查是唯一可以確認診斷的方法,大多數患兒的父母的細胞核型(染色體)均為正常。
巴陶氏症
巴陶氏症(Patau syndrome)即三染色體13症,細胞核型呈47,XX,+13或47,XY,+13,有少部分患兒屬轉位型異常,其父母必須接受染色體檢查,以查明轉位異常的來源,以避免疾病再發。
此症的發生率約為每20,000個活產兒會出現一例,由於13號染色體帶有較多的基因數,因此13號三染色體症會造成相當嚴重的傷害,其平均壽命約只有4~6個月,絕大多數的患兒在三歲以前均會夭折。
此症的主要表徵為出生體重不足,或出生後逐漸生長發育遲緩、先天性頭皮缺損、小頭、低肌張力、前額較小、眼睛也小、兩眼距離過小或過寬、眉間常見扁平微血管斑、脣 裂、耳朵畸形、低位耳、小下巴、多指(趾)畸形、搖椅底樣腳、男性患兒常見隱睾症及陰囊發育不良,半數以上的患者會有全前腦畸形,常合併先天性心臟病。
此症目前並無有效的治療方式,只能給予人道照顧及支持性療法。家長的心理調適、照護計畫的擬定,以及醫療和社會資源的尋訪,均需遺傳醫療團隊的積極介入,家長也應主動尋求協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