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生常谈的中年危机(midlife crisis)相比,midlife misery(中年痛苦)大概是对这段岁月更贴切的写照。危机是一个爆发性的关头,但为时不长。而在《韦氏大词典》对misery的三条释义中,有两条表示这是一种状态(state),更加持久和煎熬。生活仿佛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受到的惩罚,在千辛万苦把巨石推上山顶后,巨石又会滚落山下,如此周而复始,也即所谓Sisyphean Task(永无休止的徒劳苦工)。不止于此,时常有这样或那样的意外火上浇油或是雪上加霜(things go from bad to worse),让人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而对这种misery感受最深的莫过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一代”(The Sandwich Generation),覆盖人群从60后、70后(Generation-X)至80后、90后(Millennials)。经济的重担、职业的瓶颈、赡养老人的义务、抚育幼童的责任、亲密关系的渐行渐远……随便哪个都可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the last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s back),更何况它们还经常一股脑地压下来。
坏消息是,美国学者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种中年痛苦的程度在美国人身上一代更比一代加剧(pain has worsened for each successive American generation),是席卷一代代人的日益高涨的痛苦浪潮(a swelling wave of suffering rolling through the generations)。不过好消息是,另有英美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感呈U型,走过中年低谷后从50岁开始触底反弹。如果保持健康,70岁时大体能像20岁时那样快乐。此外,意识到中年痛苦正常且普遍也更有利于人们挺过(survive)这段历程。
如何化解这方面的痛苦?美国《时代》周刊编辑兼撰稿人杰弗里·克卢格的《为普通孩子点赞》(In Praise of the Ordinary Child)一文或许有些启发。他在文中建议,要把生活看成有许多不同程度、不同结果的竞赛,而非仅此一场且只有百分之一的竞争者能够获胜的直线赛跑。对于家长来说,首先是要接受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掌控比预想要少。用通俗点的话说,也就是适度佛系随缘,顺其自然(let it be)。对广大普通家长来说,更具实操性的大概是与知己好友互诉苦水,抱团取暖。如美剧《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首集台词所言:一起比惨,痛苦减半(misery loves company)。(胡溦)
来源:参考消息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