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8|回复: 0

[科技新闻] 中科院:科技“造血”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0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环球网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齐芳)国务院新闻办1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成效。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介绍,中国科学院扶贫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安排,中国科学院一共负责四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扶贫工作,分别为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内蒙古库伦旗、贵州水城县和六枝特区。其中,六枝特区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负责。目前,这4个国家级贫困县都已经实现了脱贫摘帽。同时,中国科学院的12个分院、100多个研究所也接受地方政府的一些扶贫安排,大概承担或参与承担了50多个扶贫点的任务。白春礼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科学院一共派出科技副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等扶贫干部300多名,到目前为止仍然还有90多名干部坚守在各自的扶贫点。另外,我们全院有几百名科研人员也冲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以各种方式来参与扶贫工作。”

中国科学院扶贫的特色和优势就是注重科技“造血”。“一般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都比较差,底子比较薄,在这些比较差的地区要发展高端产业并不现实,只能走特色产业的路子。”白春礼举例,广西环江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层非常薄,也不积水,当地老乡种玉米破坏了生态,产量不高,还造成水土流失。所以,一般的传统种植业很难在这个地域发展。中国科学院扶贫人员针对这个地方的气候特点帮助发展一些特色产业,比如猕猴桃产业,既不和粮争地,还能解决当地喀斯特地貌水土流失的问题。“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开发出了特色的猕猴桃专利品种,已经累计推广了40多万亩,技术辐射面积接近200万亩,先后带动了近20万农民脱贫致富,被当地群众称为‘脱贫的金果果’。”

同时,中国科学院提出心理扶贫的新概念。白春礼介绍,扶贫也需要让贫困群众从心理上树立致富光荣的志向,来隔断“穷根”。中国科学院着眼未来,部署教育扶贫和心理扶贫工作,目前在内蒙古的库伦旗和贵州水城县共建了4所小学和幼儿园,以提升教育水平。中国科学院在内蒙古库伦旗开展各类心理帮扶活动,覆盖了1500多个家庭以及当地的教师、一线扶贫干部等人群;中国科大也发挥教育特色,在中国科大负责的六枝特区开展教育培训,教育扶贫和科普方面都做出了品牌。

白春礼说:“消除贫困实现小康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未来,巩固脱贫成效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繁重。中国科学院将继续统筹全院的优势资源和科研力量,瞄准重点,聚焦难点,为乡村振兴作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应有的贡献。”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4 10:07 , Processed in 0.06302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