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40|回复: 0

[科技新闻] 北师大余胜泉:解决教育难题要靠科技和大规模社会化协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8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 冯琪)“未来的学校是无边界的。”12月2日,在新京报主办的“2020在线教育论坛”上,北师大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分享了他对教育领域变革趋势的观察。



12月2日,余胜泉在新京报在线教育论坛上发言。

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

“疫情期间,教学服务空间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余胜泉在会上讲到,教育服务的来源不再局限于学校或区域内部,海量的学习资源和教育服务来源于校外,并向所有教师和学生开放。

他认为,学校的围墙正在被打破,学校的双向开放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将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系统的关键业务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形态。”在余胜泉看来,这样一个虚实融合、开放的协作空间中,能够支持学校、教育机构、科技馆/博物馆、教育公益组织之间互换共享教育服务、实现信息的流通和社会知识网络的无缝连接。

此外,他认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这种教育系统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生态的形成,这对于破解教育难题有重要意义。

科技和大规模社会化协同可提高教育效率

“疫情期间,一位学校老师做一堂直播课要干十几件事,备课、做PPT、批改作业、搞活动……而培训机构则是十几个人分工做一节课,有的备课、有的讲课、有的做美工、有的做技术、有的做互动……”余胜泉举例。

在余胜泉看来,“深化社会分工是破解问题的关键”。他认为,教育服务的供给方式体现为多人协同和人机协同,不再是单个教师来完成,通常需要多个教师组成的团队,分别承担更精细化的社会分工,且在人工智能教师的协助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余胜泉指出,另一个关键是智能技术运用。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来降低教育的边际成本,教师要发挥人类的创新、复杂决策、情感关怀激励等更大优势。

“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唯有靠科技和大规模社会化协同来实现社会分工,才是提高教育生产效率的关键”,余胜泉说。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校对 危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3 23:12 , Processed in 0.055890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