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9|回复: 0

[国际新闻] 公祭日这天,让我们踩着日本过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任易
今天又是南京大屠杀的公祭日,当年日寇对我国国民造下的累累血债,永志不忘。但光仇视日本并没有价值,我们如果能摸着日本过河,甚至踩着日本过河,才对得起当年奋勇捐躯的先烈——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



当我把目光聚焦到日本的90年代,才发现我们今天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包括越来越累、越忙越穷、35岁失业、超前负债、消费主义、抑郁等等问题,都能在日本的90年代里找到参考——日本早已经替中国在1990年完成了试错,我们今天完全可以踩着日本过河
历史总惊人的相似

在斋藤在1990年写的《饱食穷民》这本书中,我发现了1980年的日本打工人,与2020年的中国打工人,有巨大的相似。
35岁退休

我就直接把原文截图在这里,大家自己看,三十五岁退休可真的不是新鲜词,早在40年前的日本,就已经有了这个说法了!

所有人都要不停吸收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掌握最新软件的技术,否则马上就会被时代淘汰」。就问这句话,放到现在是不是仍然正确?

人们虽然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人们总会一次次的踩进同一个坑。



远距离通勤

IT狗的996生活,并不是在2010年之后的中国才出现的;在1990年的日本,同样出现了IT加班狗。28岁的村林恭平住在东京,是神奈川县的一家大型IT企业的系统工程师,上班通勤的距离很长。

按照书中说法,从新宿站乘坐JR新干线,需要26分钟到达新横滨,然后需要乘坐20分钟的公交车,才能到达上班区域,加上换乘和等车的时间,村林恭平至少需要一小时的通勤时间;这跟现在我们这些IT狗的通勤时间差不多了。

“他们都跟我差不多,晚上加班到很晚,所以早晨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没结婚的人,基本上都在这买上一碗方便面,或者豆腐皮寿司,然后顺便买上一本漫画杂志,再去上班。吃过早饭之后,就可以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附近原本是丘陵地形,一家饭店都没有。所以无论是午饭还是晚饭,基本都是在便利店买点便当之类的,再继续加班……”

他三番五次提到“索然无味”“没有钱”,然后这天早晨也买了一个什锦便当。

这段挺扎心的,因为那些地处市郊的IT企业所在,比如中关村科技园里,除了公司食堂就是便利店。
长时间加班

把IT这种人力密集型企业放在远郊,这样可以有效节约土地成本,但是在早期,科技园周边的配套极差,附近就是农田。比如2005年的华为坂田基地、2010年的杭州下沙、2013年的北京亦庄、沙河科技园,全都一样。

另外,加班时间远超标准工时,看来是东亚文化圈的常态。在书中多次提到,日本的社畜会从早上8点半工作到晚上9点,然后同事们再去喝点酒,到家可能要11、12点,对他们来说,家只是一个睡觉、洗漱、换装的地方,已经不能称之为港湾了。

虽然公司的工作时间是有规定的,早晨八点四十分开始工作,晚上五点三十分下班。但工程师们仿佛是生活在另一个次元的世界里,完全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

“我是半路加入这个项目里来的,结果来上班的第一天就通宵了。之后,也从来没正点下过班。平时基本上都要到十点多下班,临近交付期的时候干脆没有时间概念了。最严重的一个月,我通了六次宵、周六加班三次、周日加班四次,加班时间超过两百个小时。”

这附近还残留着一些田园的气息,所以每到夜里周围就会变得一片寂静。只有工程师们工作的这座大楼灯火通明,就像黑暗中的一座不夜城。
没有性的味道

根据书中统计数据,在1981年,日本的初代IT狗中,平均年龄27.3岁,其中25岁以下的男士,单身率97.5%,25-30岁单身率76.4%,30-35岁单身率40.2%,没有35岁以上的统计,估计都离职了。

参考这个数据,那只能说明,日本的初代IT狗同样没有性生活,也缺少与异性交往的时间和空间,并不具备与异性交往的基础能力,同样喜欢与电脑打交道(因为输入和输出都是可预测的),喜欢漫画(二次元)。

午休的时候,我们就吃买来的便当、面包,或者公司食堂的难吃得要命的荞麦面,吃完了就都回到自己座位上看漫画。(我们现在是打游戏

人本来就是社会动物,异性相吸本来就是本能,但是当工作压力太大、缺少闲暇的时候,人的本能都被资本压制住了,这绝对不是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日本年轻人从昭和青年发展到平成废宅,就已经帮我们趟过了雷,我国目前出生率下降,跟工作压力和加班是有很大关系的。

根据日本1981年的数据,有35%的人认为“每两天就会有一天工作后身心俱疲,下班后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愿意想”。60%的人认为“每周只有不到两个工作日能神清气爽地起床”。特别是每月加班时间超过四十个小时的人群中,这一疲劳曲线的上升最为陡峭。

这两句高亮的话,是不是现在大家的普遍感觉?自己对号入座一下???
消费主义与小额贷款


咱们都生活在大量消费的社会之中,刺激欲望的宣传像洪水一样席卷着我们。面对这一大潮,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被卷入其中。每一个信贷问题,都包含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P72页,原文

岛内宏司的妻子淑子就陷入了消费主义与小额贷款的陷阱,淑子从小家境普通,所以有很多消费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宏司的税后月薪是24万日元,贷款买了1900万日元的房子,其中有7万是贷款支出,也就是说他们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是17万日元。在结婚之后,淑子不再上班,负责管钱,却彻底掉进消费主义的深坑。

淑子的消费观最坑的点在于,她只想从买买买中得到快感,但是买了之后不用。她会办一张信用卡,买76万日元的珍珠戒指,然而不戴,再分六期还款;也会买三十万日元的衣服,然后分六期还款。



等到宏司发现淑子的消费欲是个严重的问题时,淑子已经从很多家信贷公司借了400多万日元的贷款,而且他们的生活质量完全没有什么大的提升;也就是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毫无价值的地方,而核心,就是淑子无法控制购物的冲动,这种成瘾性,跟酒瘾、烟瘾是一样的。

最终,这个家庭因为淑子的消费欲,在各种小额贷款公司的助推下,背上了3000万日元的债务,不得不卖房还债,生活全都被毁掉了。

1983年结婚的留美子的经历更惨,当时每个月税后薪资16万日元,半年奖金62万日元,其实这笔收入已经非常高了,留美子结婚时攒下了500万日元。1985年,1元人民币可以兑换124日元,也就是说留美子在1985年的年收入是25483元;而那一年,我母亲的月收入是64块钱,一年还挣不到1000块,那时万元户在中国都是稀罕物。

然而留美子就彻底中了消费主义的毒,办了婚礼花了150万日元,夏威夷六天四晚蜜月套餐40万日元,租个豪华公寓6.7万日元,然后买了各种各样的家具电器,等到这些弄完,留美子的存款就清零了。

留美子3月结婚,5月就不经意走进了贷款公司,直接给留美子放款70万日元,然后留美子拿着这笔钱,就像不用还一样,轻易拿去消费了,比如去伊豆进行了一次奢华旅行,四天三晚就花了30万日元,加上平时的消费,70万日元干干净净的花光了。

等到要还款的时候,留美子又开始借新债还旧债,小贷公司上来就给她放款50万日元,于是债务的雪球就越滚越大,留美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又赶上留美子流产,于是留美子在10月提出了辞职,从此家庭只靠丈夫的12万日元公司生活,那肯定是维持不下去的。

留美子走进了第三家贷款公司,本来只想借3万,但是贷款公司直接放款50万日元,留美子彻底掉进了消费主义+贷款消费的陷阱,成了金钱的奴隶。

就在这种情况下,留美子还经不住推销,买了一件70万日元的貂皮大衣,原因是推销员一直在对留美子进行轰炸,哪怕是留美子上洗手间,都有推销员陪着,你看像不像传销?像不像某些红娘机构游说女性购买26888的红娘套餐?

等到新债还不上旧债的时候,留美子已经欠了700万日元;靠他丈夫的12万日元工资,真的是连利息都还不起吧?——这就是发达社会的新型贫困——繁荣中的贫困,并不是1%的人掌握了99%的财富,而是1%的人掌握了120%的财富,而有20%的人只拥有负债
躺平不是出路

西方发达社会中,大部分人并没有足矣抵御风险的资产(工资不算,储蓄和地产算),而随着AI和科技的发展,很多熟练工人面临被机器取代的风险,这同样会增加焦虑,在工作压力、缺少闲暇、高度焦虑中,大家会本能的选择躺平和放弃。

我三年前卖职场课,一天就能有上百人报名;而昨天我推的职场内容,感兴趣者寥寥无几;核心原因,我认为是现在的年轻人太累了,大部分人累得不想努力;而且靠努力越来越难以获取资产、改变命运,想逆天改命,只能靠幸运,就像信小呆、杨超越、丁真这样。相比之下,躺平可能是主要出路。

我们回想一下,在1985年,日本生产的汽车已经足矣支撑全球的需求,也就是在工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产能一定会发展到严重过剩的程度;那么为了维持资本对利润的渴求,只能不断激发人们的购物欲望,让他们快速淘汰旧产品,购买新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老产品成了垃圾,浪费了地球上的资源,而同时居民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变成了资本的奴隶。在原始社会,经济活动只是为了糊口,但是在西方社会,糊口不是问题,但是居民为了身外之物,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而且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抑郁、焦虑、拒绝人际交往、拒绝恋爱……

所以资本主义是没有出路的,西方文化也看不见出路,只有知足者常乐的中国乡土文化,才是未来的出路——中国文化中,一直崇尚「归田园居」的思想,我们喜欢种菜,喜欢农耕,致力于寻找人生的愉快,接近自然,保持身体与道德上的健康——《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在郑板桥给弟弟的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

吾弟所买宅,严紧密栗,处家最宜。唯是天井太小,见天不大,愚兄心思旷远,不乐居耳。是宅北至鹦鹉桥不过百步,鹦鹉桥至杏花楼不过三十步,其左右颇多隙地;幼时饮酒其旁,见一片荒地,半堤衰柳,断桥流水,破屋丛花,心窃乐之;若得制钱五十千,便可买地一大陂,他日结茅有在矣。

吾意欲筑一土墙院子,门内多栽竹树草花,用碎砖铺曲径一条,以达二门;其内茅屋二间,一间坐客,一间作房,贮图书史籍、笔墨、砚瓦、酒钟、茶具其中,为良朋好友后生小子论文赋诗之所。其后住家主屋三间,厨房二间,奴子屋一间,共八间;俱用草苫,如此足矣。

清晨日尚未出,望东海一片红霞;薄暮斜阳满树,立院中高处,便见烟水平桥。家中宴客,墙外人亦望见灯火。南距汝家百三十步,东至小园仅一水,实为恒便。或曰:“此等宅居甚适,只是怕盗贼。”不知盗贼亦穷民耳,开门延入,商量分惠,有甚么便拿甚么去;若一无所有,便王献之青毡亦可携取,质百钱救急也。吾弟留心此地,为狂兄娱老之资,不知可能遂愿否?

无论是颜之推、范仲淹、朱熹、曾国藩,这些先贤的家训,都围绕着勤勉、朴素、简单生活,他们从生活中找趣味,而不是从消费中找乐趣;中国人相比西方人,总是来得更知足,《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又有人生但须果腹耳,此外尽属奢靡的名句,这才让中国的学者乐于安居茅舍之中,乐天知命。

东坡先生《记承天夜游》中所写的,就是我最向往的生活: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我们可以拥有快乐的权利。昨天是我的院系庆典,很多大佬在闭门会上发言,SMIC的老大赵海军赵总说,清华人最大的优点,是听话,是耐得住寂寞,是板凳坐得十年冷,是能够在一个行业扎根十年,还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最终等到相应的机会——自强不息,跟拼命挣钱,并不是同一个性质

自强不息意味着我们会追求某一方面的成就,但这不一定是功名利禄,也可以是家国情怀、琴棋书画、剑酒诗花。我们好容易摆脱了饥馑,不是更应该努力追求生活的趣味么?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难道真的不如Prada、Gucci、Rolex么?

我的BJ40改装完还不到20万,但是能够载着我浪迹各大沙漠草原去观星赏月,这就足够了,我不会专门换辆豪车装B;我买顶配的无人机或者手持云台是因为我用得上;我买的雪具也不是最高档的,因为我的滑雪水平还有待提升;我所有的消费,都秉承着对我有用、给我快乐的原则,这总比消费主义好点吧?

因为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需要自强不息;但是这不意味这我们要购买远超生活所需的奢侈品,我们不应该为了消费主义,押上自己的全部闲暇时光;总不能像1980年的日本青年一样,陷身在996、长距离通勤、超前消费、小额贷款、拒绝恋爱、沉迷漫画中吧?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公祭日,正好让我们踩着日本过河,日本犯过的错误,我们应该不会再犯。

因为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财阀和政客掌握了这个国家的政权,通过机制的设计,把人民变成了他们的生产资料和财富来源。

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专门收拾资本家。资本家想携巨资进入社区团购领域,能被一纸公文叫停,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今天给陷身在焦虑和无助中的年轻人推荐两本书,分别是斋藤茂南的《饱食穷民》和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相信能帮大家找到一点生活中的真趣味。大家找不到这两本书的话,可以在公众号「任易」后台发消息「20201213」问我,我给大家指个搜索的方向。

跟理工男一起直指真相。感谢大家关注我的头条号「任易」,我是南开本科,清华硕士,12年工龄,在IBM做过销售,在地铁公司管过项目施工,在石油公司做过项目经理、售前顾问,现在在鹅厂做云计算,所以对销售、施工、人力、组织、项目、造价、IT都比较熟,所以对这些线索会非常敏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3 20:25 , Processed in 0.05788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