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78|回复: 0

[八卦婚姻] 为了一件内衣,小伙在新婚之日被拒之门外:只讲公平的婚姻,一开始就输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8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家庭杂志



01



最近两天,贵州遵义小伙小杨迎亲被拒的新闻引起全网热议。







1月2日,本是小杨大喜的日子,可当迎亲队伍热热闹闹地来到未婚妻小罗家门前时,却发现小罗妆也没化,婚纱也没穿。


小罗的父母更是态度坚决地不让小杨接亲。


究其原因,竟是小杨买给新娘的内衣小了一号。


原来,根据当地“从头礼”的风俗:结婚前,新郎要给新娘购置从头到脚的新衣服。


可在结婚前夜,小罗发现小杨送来的内衣太小,让小杨重新去买又遭到拒绝,索性婚也不结了。


但婚礼已准备停当,双方亲朋好友也齐聚一堂。







如今为了一件内衣,本该热闹喜庆的婚宴只得硬生生地改成新年联欢会,小杨自然怨气满满,甚至表示要起诉未婚妻。


而小罗也是一肚子怨气,事后接受采访时她说,自己并不是为了一件内衣而拒婚,而是未婚夫的态度让她心寒。


在发现内衣尺码太小了之后,她本想和男方商量能否从各自亲戚那弄到合适的内衣,可男方却打电话告诉她:


“明着跟你讲,买不到!穿旧的,穿旧的不行吗?”


在当地传统观念中,给女方买小一号的衣服,意味着让她婚后穿小鞋。男方这么做,是对她的不尊重。





当事人双方各执一词,网友们也是吵翻了天。


支持小杨的说,为了这点小事至于吗,压根就没想过结婚吧!


支持小罗的说,连买内衣这么小的事都搞不定,还能指望男方婚后对你好吗?







婚姻中,到底是该不拘小节还是要以小见大?


类似于这样的争论永远不会有结果,因为这必然牵涉到个人对于婚姻公平与否的考量。


然而,婚姻不是一个讲公平的地方。


婚姻之于夫妻双方,正如芭芭拉所说,“是动词而非名词,是你经过不断思考做出的选择,表现为如何对待爱人。”


换言之,婚姻无所谓利弊得失,只所谓选择:


选择你所考虑的,然后承受你所选择的。


在这件事情上,旁人论个对错,而对于小杨和小罗,都是各自选择的结果。


从这个层面上讲,这近乎荒诞的闹剧,只是提前结束了一场注定鸡犬不宁的婚姻。


02



随着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大,1月4日,小罗的父亲不得不出面澄清:


“没有父母愿意拿自己的女儿开玩笑。我们打工20多年,为了女儿的幸福,掏了十万块钱给她置办嫁妆。”







在这段视频中,我们看到堆得高高的被子,一整套红木家具,还有上面厚厚几沓现金。





我们都知道,娘家把被子叠得越高,是希望女儿出嫁后能有更多福分,红木家具也寓意着幸福美满。


由此可见,小罗的父母也曾对这场婚姻寄予了美好的期盼,希望婚礼可以顺遂喜庆。


但当双方将婚姻降格为锱铢必较的博弈时,这份筹办婚礼的美好初衷也就偏离了。


在任何过于计较得失的关系中,我们总会将解决问题等同于情绪宣泄,进而忽略了矛盾冲突的本质。


这是因为,如果公平被作为婚姻原则不断强调时,我们强调的,只是自己的付出。


这决定了婚姻中基于自我得失的争论,必然是偏执的。


站在小罗父亲的立场,我们完全能理解他的担忧:新郎在内衣这件事上的态度是否折射了他婚后对待女儿的态度。





可女方忽略了当时已是深夜12点半,在这个时间点让新郎再买一件新内衣,必然是件为难的事。


同样,小杨只觉得自己在被刁难,没有考虑这件事对未婚妻的意义,只用一句不耐烦的叫唤打破了她对安全感的渴求。







如果他们多为彼此想想,小杨可以好言相劝,小罗可以先参加婚礼,事后再换尺寸合适的新内衣。


即使这样看上去是一方有所妥协,但换来的却是双方长远的幸福。


而如今为了一件小事,两个人都想赢,但最后都输了。


03



和小罗小杨引起鲜明对比的,是陕西西安的一对新婚夫妻。







新郎的母亲得知儿子要结婚,赶忙回老家打扫卫生,却在清扫屋顶时不幸坠亡。


根据当地风俗,父母去世,子女三年内不能举行婚礼。


可女方的选择出乎所有人意料,她携着未婚夫走入灵堂,并在那儿进行了简单的婚礼。


没有精致的婚纱,没有靓丽的红毯,甚至没有一场酒席。


可当司仪问她是否愿意嫁给男方时,她坚定地点了头。







这场婚礼没有亲朋好友的簇拥,却得到了全国网友的祝福,大家都敬佩女孩的善良与体贴。







同样是结婚,有人因为一件内衣不欢而散,有人却能为了对方脱下婚纱。


有意思的是,后者虽然有所牺牲,但没人会觉得她吃亏了。


有网友评论说,这就是有感情和没感情的区别。


事实上,小杨和小罗在一起已经4年了,若说真没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


只是他们在计较彼此的得失时,忘掉了自己本该从婚姻中收获的东西。


而现实中很多情侣和夫妻也是如此,喜欢计较“谁爱谁多一些”,仿佛自己爱得更多,在一段感情中便占了下风。


可即使通过争吵得到了自己所认为的平衡,内心也没有丝毫的快乐。


因为婚姻中偏执于公平的争吵本来就没有结论,有的无非是一方的不再吭声,以及留在两人心中的芥蒂。


心理学中有一个“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发现,餐厅服务员在上完单后,会在几秒内忘掉客人们点过的产品。


但在结束点单之前,哪怕是十几位顾客点的单,服务员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在婚姻中也是一样,双方对于没有完满解决的事情,总会保持极深刻的印象。


而那些计较得失的争吵,会在今后被反复提及,不断积压,逐渐将婚姻推向破碎的边缘。


04



最近几年,婚姻平等被不断提及,各种婚姻方式也应运而生。


例如,为了婚姻双方财务平等,实行AA制婚姻,平时吃饭也各付各的。


但事实上,看似追求公平的AA制婚姻,有87%都以离婚告终。


究其原因,正如约翰·戈特曼说的那样:


“如果婚姻是为了创造幸福而不是出于幸福,那么这样的婚姻很难成功。”


说到底,在婚姻里强调公平,不过是更多考虑自己;而强调感情,却是多考虑对方。


想起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和她的丈夫李廷钊。


两人结婚后,屠呦呦把所有心思放在研究青蒿素上,生活琐事一概不管。


而为了支持妻子的研究,李廷钊主动承担起柴米油盐和家里家外。


在那个大男子主义盛行的年代,有不少邻居调侃过他:


“你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家里,你老婆干啥去了?”


可每次他都回应道:“生活就是在一起互相照顾嘛!”


如今两人在一起已经57年了,期间但凡李廷钊曾抱怨这一切是否公平,如此漫长的陪伴都是无从想象的。







所以,面对婚姻的各种矛盾,到底是该妥协还是坚持?


这不是有没有最优解的问题,而是当这个问题需要被考虑时,婚姻就已经输了。


也许,婚姻最好的状态,就如Papi酱在提到丈夫时所说的那样:


“他好就好在这,他赚多,他养你,他不会看轻你;他赚少,你养他,他也不会看轻自己。”


其实,任何一段得以存续的婚姻,其本身就有着潜在的平衡。


这种平衡可以是各种协议精打细算后的产物,也可以是感情上势均力敌的结果。


虽然两种婚姻,也许都能走到最后。


但唯有后者,才能在漫长的岁月中,打捞起比海还深的深情。


文:家庭杂志新媒体特约作者 姜榆木

本文系《家庭》杂志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改编,否则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12:51 , Processed in 0.058668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