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5|回复: 0

[国际新闻] 美媒:新冠危机会改变资本主义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11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参考消息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月17日发表该报资深专栏作家詹姆斯·麦金托什的文章,题为《新冠肺炎会改变资本主义吗?》。全文摘编如下:

新冠危机不仅加速了人们要求改革经济体系的诉求,也表明只要政府愿意,可以向有困难的人慷慨解囊。那么,资本主义会因此而改变吗?

企业精英应深刻反省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顾全球金融危机过后的十年间所发生的事情。

“占领华尔街”运动当年是名噪一时的抗议组织,彼时各国政府刚刚拨款数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体系。除了银行改革,资本主义(尽管不是全球贸易)几乎安然无恙。这次可能有所不同,因为过去的十年已经为向干预主义色彩更浓的政府转型奠定了基础。

时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总裁、现任加拿大驻华大使的鲍达民在2011年的《哈佛商业评论》的一篇文章中是这样总结许多资本主义受益者的观点的:“今天的商界领袖面临一个选择:是我们改变资本主义,还是让资本主义为了我们而改变。”

21世纪10年代成立了几十家智库,召集世界精英们来讨论如何调整资本主义。数千家生态、社会和治理基金应运而生,而许多以前不成功的基金也改换门庭,让自己更有吸引力。

就连美国主要的企业游说组织商业圆桌会议也支持“利益攸关方资本主义”的理念,即更加关注劳动者、当地社区和环境的需求。

以下改变基本上是装点门面的:披露更多的企业信息,更多的女性进入董事会,仍以白人为主的企业领导人增强对种族主义的认识。

政府需迫使企业改变

事实上,对那些反对资本主义实质的人来说,并没有多少改变。新冠疫情暴发时,超过1700万美国人被迫失业,而现在的失业人数仍超过1000万。

然而,随着债券价格飙升,股票在去年3月触底后跃上新高,富人变得更加富有。

一些认为资本主义可以自我调整的人现在也认为,政府需要迫使企业改变。

《经济学人》杂志的股东之一、雅诗兰黛的董事琳恩·福里斯特·德·罗思柴尔德2012年决定把高管们召集起来,设法避免这种威胁发生,于是建立了包容性资本主义联盟。她认为资本主义的受益者已经恐惧到要主动采取行动的地步了。但从那以后,她改变了想法。她说:“我现在已经确信,这种情况不会仅凭好人好事就会发生。政府必须采取行动。”

她认为需要加强政府管理的领域包括碳税、维持体面生活的工资和解决肥胖问题。每个游说团体和抗议组织都有自己的诉求。但是,至少在经济上,他们都想要的是美国的做法应该更像欧洲。这不是社会主义,但这将意味着政府更多参与引导资本的流向,减少留给股东的资本。

财政扩张已获得支持

历史上不乏危机给政治经济带来重大变革的例子:对大萧条的回应是新政和大政府;英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产。出于对20世纪70年代通胀失控的强烈抵制,撒切尔主义和里根经济学应运而生,击垮了工会并对富人减税。大势所趋,危机可能成为重启的导火索。

同样的道理,新冠危机的余波可能是更多的政府干预。支持政府财政扩张的理论基础是一个曾经被边缘化的被称为现代货币理论的经济思想学派。新冠危机将其付诸实施——考虑到经济陷入灭顶之灾,这样做是相当正确的。各国央行已经从通胀鹰派变成增加开支的支持者,并愿意提供资金。

欧盟已经打破了德国对集中借贷的禁忌,启动了大规模开支计划,并开始定义什么是可持续投资。欧洲带头对大型科技企业采取反垄断行动,美国目前也在采取这种行动,尽管解除垄断本就是自由市场主义者应该支持的事情。

美国社会并非压倒性地支持大政府。乔·拜登没有像富兰克林·罗斯福那样以压倒性胜利赢得总统宝座,后者凭借这种压倒性胜利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改革。

未来的十年很可能让过去十年的口号变成行动的十年,一方面政府的干预力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企业也力图更努力地阻止政治介入企业。股东们应该做好迎接变化的准备。



这是1月20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罗马广场拍摄的一处提醒人们佩戴口罩的警示牌。(新华社)

来源:参考消息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3 22:02 , Processed in 0.05838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