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吃喝君
文/小北
月薪多少,你才能勉强活得下去?问题扎心,难倒了所有打工人,说出来都是一股心酸泪。
无论月收入三千,还是过万,我们都感觉自己存不下钱,没有储蓄,没有安全感。
这种情况在北上广深,比比皆是。带着“手可摘星辰”激烈昂扬的梦想来到大城市,最后被现实一个过肩摔,重重倒地,脸在地上被摩擦得生疼。
月薪 5000,生活杂七杂八费用 2000、房租2000……
来到北京,工资涨了 2000,反而过成了穷鬼的生活。这是阿明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从未想到过的。
而在中国,像阿明一样,为了梦想和出人头地忍受着高强度工作、不断挣扎着想要留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不止千千万万个。
生活在北京的壮士们,即使月入过万,却依然一无所有,还给亲戚朋友一种“你过得很好”的错觉。老家的同龄人,不仅有车有房,孩子都会打酱油了,自己却还要计算着工资卡上余额点外卖。
要是赶上生病、搬家,只能靠家人朋友借钱度日,这是真实现状,生活在老家的人永远也不会懂。这也难怪有人说在大城市“不能病、不敢爱”。
就算北京有种种不好,每年总会有一群年轻人前赴后继地奔赴这里。他们心想:
一年前是月薪5千的普通白领,一年后是月薪2万的骨干精英。
刚来北京时房价高不可攀,5年后一定会拥有自己的房子。
这种事情在北京,虽然有,但不常见。更多人只是默默在北京坚守,为了仅有的一点念想。有的想挺幸运,最可怕的是不敢去想,不会去想,浑浑噩噩,像一具存在于社会上的行尸走肉。
北京的生活成本很高,打拼的年轻人容易焦虑,月薪三万的人都在喊穷。
不管什么收入水平的网友口径都很统一:
在北京,月薪不达到一定的水平,压根不敢喘气。
明天的太阳是否能够看到还是未解之谜,当然不管你是因为不能果腹而驾鹤西去,还是租在阴暗潮湿、内裤袜迟迟不干的地下室。
在北京,活下去,是普通人一直追寻的基本。
那么,在北京月薪多少,你才能活下去,才能有未来?我先来带你们算一笔账。
1?? 住房 3000
通勤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以内的北京居民区,基本得跑到5环之外,查了下北京中介挂出的价格,大概1500-2500左右。
这些房子只不过是不足10平米的破烂地下室,和难处室友合租的小侧卧,如果还想提升居住质量,就请死命给房东和中介砸钱。
别忘了,除了房租,还有水电网费,服务费,中介费平摊下来,不多算,总共一个月3000元左右。在北京、深圳、上海这些城市,这些都是基本支出,住房成了资金消耗的主力军。
2?? 交通 300
在北京,没有什么交通比地铁更划算了,按照租房的平均距离,单程通勤15公里,地铁费用5元,一天来回10元,一个月20天工作日,200块。(北京地铁超100块还打8折,就算180块)
再加上平常加班或者遇到下雨天打个车,100块不多吧?一个月交通差不多300块,算是正常水准。
3?? 吃喝 1050
吃饭的标准比较难统一,有人吃得多,有人吃得少,我们以满足基本果腹的标准来看。
刨除其他因素,假设你实现了外卖自由,早饭鸡蛋+牛奶5元,中饭点份面20元,晚饭再吃个10元,一天总计35元,一个月下来1050元。
这个还是吃货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喝一杯喜茶,不嗦一顿粉,抠抠嗖嗖省下的。如果你熬不住,查查北京的物价,看下工资卡上的余额,你就不馋了。
4?? 社交娱乐 900
在大城市生活,社交娱乐自然少不了,平常和朋友们聚个餐,K个歌,每月说少也得花上500块,偶尔还想逛逛景点,听个话剧,看个电影,一个月也算100块。
每年出去旅游,仅算一次,按照3000费用,折合到每个月300左右。现在疫情期间这块费用基本停滞了,但我们按照正常节奏来,就按每个月900块。
5?? 情感支出 1500
年轻人正是荷尔蒙蓬勃的年纪,谈个恋爱不奇怪,你每周约会一次,逢年过节再送点小礼物,不说多奢侈,但每月支出个千儿八百还是有的。
就算没有男女朋友,同事总归有吧。为了维系同事关系和润滑工作上偶尔遇到的分歧,每个月拼几次下午茶,平均下来至少也要花300块。
除了情感,还有人情,这个年纪,身边同学该结婚的结婚,该生子的生子,一次都要随礼几百。
另外,就算每个月不给父母固定打钱,逢年过节总该包个红包,还有侄儿外甥的压岁钱不说了,花销肯定也不小,这些加起来,怎么着也得每月支出1500。
总计:
3000+300+1050+900+1500=6750
在北京,一个月真实的生活成本大致就是这些了。
当然,除了花钱,你肯定每个月还想攒点钱。算来算去,一个年轻人,一个月至少得赚8000块才能睡的着。
但事实上,真的能赚到么?给你看一个数据,2020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月收入为5440元。
看到这里,也难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对收入缺乏安全感。钱,在职场上永远都是一个让你获得安全感的基本元素。
生活究竟是否一地鸡毛,也不能单单通过这些数字来衡量,在北京究竟月薪多少才能有未来,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认知。
????
1.
不满足一眼能望到头的未来
逃离体制,在大城市睡地下室我都愿意
苏明达,27岁
23岁毕业,按照家里的意思,回到了小县城。
老爸托人给某个事业单位领导送了几次礼,顺理成章地成了亲戚口中年轻有为、事业稳定的上进青年,其实就是端茶送文件的打印小弟。
我也在心里说服过自己,尝试摸索这个岗位的天花板,也不愿经常听到同事指桑骂槐,暗暗说我是关系户。所以,入职单位的当年,我就以笔试面试第一的成绩,成功考到了编制。
但是,在岗位里越处事越觉得这样的生活像白开水,我好像已经看到了自己10年后的样子。
每天做着毫无挑战性的工作,回到家里看看电视,听听女朋友的抱怨,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我不想这么温吞地活着,我要到大城市去找找机会。
16年5月份来的北京,住地下室吃盒饭,这样的日子我过了一年。虽然现在加上年终奖,一年差不多10W,从工作到现在挣了12W,目前 信用卡负债8K。
仔细算下来我赚的钱根本剩不了多少,但是,相比在老家做着没有意义的事,在北京我觉得灵魂上很踏实。
2.
北京是最好的选择,但不会考虑买房
佛系理工男,30岁
当年来到北京只是为了求学,结果没想到一待就是十年,读完博士到现在也工作半年了。
刚来北京的时候,觉得北京这不好那也不好,还不如回老家过着天天吃米粉的生活,但是待久了之后,会慢慢发现北京的好处。
机会总是比老家多,收到消息不会存在过多的滞后,耳旁的闲言碎语也会减少很多,在家里是关系社会,在外面好歹能够靠能力说话。
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主要生活成本还是在住的方面,像我现在住在靠近西北六环的地方,一个月的房租2500元左右,其他方面的开销感觉还好,毕竟住得离繁华地段比较远,能省下钱来。
但是买房的话,还是比较困难,目前是没有这个打算。
月薪不求多少,只要能果腹,有瓦遮头,周末和朋友们出去吃个饭喝杯酒,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在北京,外地人想要体体面面的生活,我的理解是年收入最少要30W往上。
3.
家里5套房的北京土著
除了钱之外都挺愁的
张某某,45岁
我们夫妻俩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不算父母的房子,现在北京有5套房子,有市中心的平房也有五环边的楼,老婆在银行上班,工资固定。
我自己有个小公司,一年挣600万左右。打算生完二胎,就准备退休了,安心教育孩子,卖两套北京的房子,以后的生活还是很富裕。
如果苹果12摆在面前,说换就换,毫无压力。一双2000的鞋,一件3800的外衣,喜欢就买。逛商场的时候没有因为钱,去过多地妥协审美。
知道城里奢侈大牌的窝点都在什么位置,买个包包都是常事,送朋友的都是大牌。就是这样,每天都在犯愁,屋里四个老人虽然不要我照顾,精神需求要顾到。
老人家总是盼着回去,嘴一直唠叨不停,担心亲戚几个来家里借钱,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能够交心。有钱也是一种烦恼,犯愁的事也不少。
\
写在最后:
不管月薪多与少,在北京都能生存下来。不管社会比较,不要理会旁人的眼光,我们基本能够存在在这里。
但大多数人,做不到风轻云淡,对外界泰然处之,现实带来的焦虑俨然成为当下生活的常态,无论身处何方,担任何职,焦虑仿佛如影随形。
有的人想要在宝马车上哭泣,也有的人想要在自行车上微笑。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选择和追求,我们不能说选择的对与错好与坏,因为我们也没有点评别人生活的资格。
对我们而言,留在哪座城市,是自己的选择;月薪多少,是努力的见证,是否有未来,是自我衡量的估值。希望每个人的未来都如期可至。
留言互动
# 你觉得在北京,月薪多少才能有未来?#
欢迎留言和小北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