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6|回复: 0

[国际新闻] 10年后,日本才敢公布:核电站事故背后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6 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日本二三事
距离2011年已经过了10年,日本核电站事故,现在看起来似乎很久远,但是这次事故留下的痕迹,依然存在,那就是位于福岛的“无人区域”。当时三个原子炉相继发生炉心熔毁的事情,原子炉以及收纳容器发生爆炸。



因此次事故而产生了大量放射性物质,污染了福岛的土地,周围的居民不得不逃离这里。现在日本的双叶町、大熊町以及浪江町等地依然属于“归宅困难区域”,日本将这里隔离起来,不让外人随意进入。



在福岛事故发生之后,日本政府进行了一项秘密“演算”。NHK在2021年3月1日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福島第一原发事故の「真实」》,这本书是日本的采访团队采访了15000名以上的相关人员进行汇总而来的,通过大量的资料,说明了当时的情况。在这本书当中,揭露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事实:整个东日本能够从核电站事故中幸免,只是一个巧合。

日本NHK的采访团队在采访时许多人都说过这样的话:死ぬと思った。(我真的认为会死)特别是在事故发生的第四天,也就是2011年的3月14日,2号机陷入危机,当时很多处理这个事故的日本人,甚至写下了遗书。2号机当时无法冷却,日本人试过很多方法终于成功将原子炉减压,但是此时消防车的燃料用完了,无法持续加水,原子炉处在空焚的状态。东电的吉田所长和武藤副社长通过电视会议大喊:赶紧加水。



作为东京原子能第一发电所的所长的吉田深知,如果不加水,核燃料突破收纳容器的话,放射性物质将会散开,甚至会毁灭东日本。事故之后,日本政府让日本原子能委员会委员长近藤骏介按照最坏的情况做了一次演算。



在他的演算结果当中,分析了核污染物会污染的区域范围,如上图所示。以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中心的半径170公里的区域会成为强制迁移区域,任意迁移区域的半径会达到250公里。



这是一片多大的区域呢?从上图就可以看出,包含东京在内的东日本都会受到牵连,需要迁移人口波及3000万!当时在现场处理核事故的日本人,都深知这件事情,但是到现在对此也讳莫如深,因为范围实在是太大了,谁也承受不起这个责任。



但是事实是,2号机并未发生大爆炸。究竟为何没有发生?NHK采访了几名当事人,但是都没有人给出明确的回答。在事后日本的专家对这个事情层层分析,认为当时原子炉处于高压状态,非常的热,内部的金属被融化掉,但是由于这些金属的残渣过多,让原子炉内部未达到爆炸的温度,这个理由看似很是荒唐。



核燃料当中含有的锆元素与水在高温下产生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会促进炉心熔毁的进度。当时消防车没有燃料了,无法向2号机当中加水,使得这种反应速度降低,或许因为这个事情,抑制了炉心熔毁的进度。另外收纳容器当时已经在内部高压之下将要破碎,管道以及接缝处由于高温的原因产生了缝隙,也防止了其被破坏。还有人认为,2号机在丧失电力的3天里,RCIC(堆芯隔离冷却系统)发挥作用,一直冷却核燃料,这也抑制了炉心熔毁。



不过无论哪种原因,2号机没有出现炉心熔毁事件,怎么看起来都是“侥幸”,堪称是一个奇迹。这是日本媒体经过多方面的采访,得出的一个结论,真相确实让人脊背发凉。如果当时没有发生这个“侥幸”,或许整个东日本,到现在还无法进入!

相同的侥幸,也出现在4号机上,4号机当时发生了爆炸,刚好炸开了反应堆井的隔板,使得大量的水流入。如果没有冷却水的话,4号机水位会不断下降,最终会露出使用后的核燃料。



根据东电发布的信息,福岛第一核电站完全清理完成最晚要到2051年,这是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计划。而当时的情景,日本媒体时隔十年,才正式的报道事件背后的真相,得知这个真相的日本人,不知道会怎么想。有太多的巧合!那些能够安稳地走在东京街头之人,如果看到这本书,会作何感想呢?而这只是第一个十年而已,在下一个十年,关于日本核电站事故,究竟又会有什么样的真相浮出水面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3 11:18 , Processed in 0.058918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