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5|回复: 0

[科技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推进创新要素证券化资本化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金融界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港股06806)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资本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中,鼓励资本投新、投早、投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杨成长认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科技创新及科技产业的循环还面临四大突出堵点。

一是基础研究欠账较多,从基础研究到科技实力的转化还需较长时间。

二是专利成果不少,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15~2017年三年中国高校获得的发明专利总数为16.02万项,专利出售数为7957项。据粗略估算,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约为6%,与欧美国家近50%的转化率相比明显偏低。

三是科技研发与科技产业的区域不匹配现象突出。如哈尔滨、武汉、西安的科研能力较强,高科技产业较弱;广州、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实力较强,但基础科研实力较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及科技企业尚未形成有效的地理集聚。

四是金融对科技创新及科创产业的支持不足。导致金融、科技和产业循环不畅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三者的连接和转化环节,这表现为产学研机制不畅通,参与主体的激励机制不同,合作涉及的技术、法律、市场及金融机制不完善;创新要素市场不发达,创新要素的确权及转化面临定价难题;金融体系对新业态、新经济的服务能力不足等。

杨成长表示,未来可从四方面发力,积极推进金融、科技与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一是加强基础科技教育体系,增设相关基础研究学科,引入全球高端人才。通过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基础科技教育体系,尤其是理工类学科。增加高校学科设置的自主权,通过政策引导和高校自主选择相结合,增设适应产业发展的相关学科。健全国际人才扶持体系,完善海外人才引进制度,积极引入全球高端人才。

二是构建长期稳定及均衡布局的科研资金投入支持体系。保障持续长期的研发投入是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要着力构建稳定、多元、长期的科研资金投入体系,形成企业资金、政府资金与其他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各有侧重的投入体系。

三是以企业创新联合体为载体,打通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明晰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的使用权,鼓励科研人员以产业化或资本化的方式实现科技成果转化。鼓励龙头企业及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对创新联合体的专项政策支持,包括承接国家重大项目、税收减免、加大研发费用税前扣除、组建专门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完善产学研的相关法律机制,引导国家级和地区级的重要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检验检测中心开放研究平台等。

四是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推进创新要素资本化。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知识和技术产权评估市场,发展动产抵押贷款,尝试动产支持债券,让技术产权市场和金融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现代要素产权的证券化和资本化,全力打造数据与资本高效对接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要素资本化。要发挥资本市场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资本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吸引更多长期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中,鼓励资本投新、投早、投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本文源自证券时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3 11:27 , Processed in 0.057503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