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46|回复: 0

3.18要闻速览 | 财政部:前2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19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证券日报

要闻速览

2021.3.18



证券日报网

www.zqrb.cn

01 今日股市



大盘走势

3月18日,A股三大指数全天震荡走强,集体收涨,创业板指表现最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51%,报3463.07点,深证成指涨1.12%,报13963.92点,创业板指涨1.65%,报2748.73点;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7367.47亿元;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33.15亿元;总体来看,两市个股涨跌参半。

具体来看,医美概念板块全天表现强势,悦心健康等5只个股集体涨停;造纸板块走高,板块内仅1只个股下跌;有机硅板块涨幅居前,鲁西化工涨停;辅助生殖、石墨电极、服装家纺、特钢概念等板块表现活跃;农机板块跌幅居前,一拖股份跌9%;转基因、煤炭开采加工、稀土永磁等板块下跌。(证券日报网)

机构论市

广州万隆:昨天美联储重磅会议结束,给市场下了定心丸,美股也随着止跌反弹,为今日指数反弹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2020年可以说是蓝筹白马股的大年,但是,上市公司质量再好,股价如果不匹配估值,也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风水轮流转。我们认为,随着市场大市值蓝筹股的企稳之后,市场活跃资金将重新回归市场,但相比去年蓝筹股行情不同,市场风格将由大市值蓝筹风格,转为中小市值蓝筹为主的风格。

巨丰投顾:目前A股中期调整已经展开,连续4周调整后,底部基本探明,市场面临反弹机会。美联储2023年前不加息的预期刺激美股再创新高。受此影响,A股周四小幅高开,酿酒、黄金、医疗、电力、化工等行业走强,创业板领涨。大盘短期将构筑底部并震荡反弹,投资者可以调仓换股,中线关注受益于疫情改善的行业,比如旅游酒店、文化传媒、民航机场等,短线可关注蓝筹股超跌之后的技术性修复机会。(金融界)

02 国内要闻



1. 财政部:前2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90.5%

3月18日,财政部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805亿元,同比增长18.7%。

从主要税收收入项目情况看,前2个月,国内增值税13995亿元,同比增长19.9%;国内消费税3684亿元,同比增长10.1%;企业所得税8658亿元,同比增长13.2%;个人所得税2753亿元,同比增长3.1%;印花税1004亿元,同比增长65.5%。其中,证券交易印花税665亿元,同比增长90.5%。(证券日报网)

2. 商务部:前两个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93.8亿元

3月18日,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介绍了2021年1-2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情况。具体来看,2021年1-2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93.8亿元,同比下降7.9%。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80.1亿元,同比增长9.3%;新签合同额1981.7亿元,同比下降7.8%。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4.6万人,2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59.3万人。

高峰表示,前2个月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持续增长,承包工程稳步推进。

二是部分领域投资增幅较大,地方企业对外投资保持增长。

三是对外承包工程集中于基础设施领域,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证券日报网)

3. 商务部: 1—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增长72.3%

2021年1—2月,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额1715.7亿元人民币,执行额114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3%和70.6%,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4.2%和31.8%。

从结构看,1—2月,我国企业承接离岸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执行额分别为348.6亿元、98.6亿元和1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0.7%、21.9%和31.9%。

从市场看,1—2月,我国企业承接美国、中国香港、欧盟离岸外包执行额分别为144.2亿元、125.9亿元和7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4.7%、40.2%和38.6%。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离岸外包执行额119.9亿元,同比增长85.2%。

从地区看,1—2月,长三角区域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292.7亿元,同比增长45.4%,占全国46.4%。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承接离岸外包执行额569.8亿元,同比增长60.2%,占全国90.4%。

从就业看,截至2021年2月,我国服务外包累计吸纳从业人员达1297.8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824.2万人,占63.5%。1—2月,服务外包新增从业人员6.9万人,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71.8%。(央视新闻)

4. 我国迎来第二家金融法院 北京金融法院今日正式成立

继2018年上海金融法院设立,3月18日,我国正式迎来了第二家金融法院。业内专家认为,北京金融法院的设立,有利于更专业、有效地审理相关涉金融案件,完善我国金融审判体系,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助力完善北京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推动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3月18日上午,北京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北京金融法院正式成立。据悉,当天上午,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诉被告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被告某会计师事务所、被告某联合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被告某律师事务所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通过网上途径成功立案,成为北京金融法院受理的第一案。

据记者梳理,从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到正式成立,北京金融法院设立历时仅两个多月。2020年12月30日,中央深改委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方案》。今年1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北京金融法院的决定》。

3月12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任命蔡慧永为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任命李艳红、薛峰为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3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北京金融法院案件管辖的规定》,对北京金融法院管辖的金融民商事案件、涉金融行政案件和执行案件等三类案件范围进行了明确,对北京各级法院金融案件的审级关系作出了划分。

3月17日,为应对北京金融法院设立引起的案件管辖和相关审判业务调整,实现审判工作的平稳有序过渡,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北京高院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北京金融法院成立后案件管辖衔接指引》。(证券日报网)

5. “十三五”时期全国查处市场垄断案件179件 罚没金额27.6亿元

“十三五”时期,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和维护消费者利益为主线,查处各类市场垄断案件179件,罚没金额27.6亿元,查处建筑、交通等领域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案件269件,审结经营者集中案件2147件。(新华视点)

03 国际要闻



1. 美国撤销两家中国电信公司在美运营授权,外交部回应

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报道,当地时间3月1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表示,已开始撤销中国联通美洲公司和太平洋网络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ComNet在美国提供电信服务的授权。中方对此有何回应?赵立坚表示,我注意到了有关报道,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美方遵守市场经济原则,停止将国家安全概念泛化、将经济问题政治化的错误做法,停止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中国企业,为中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权益。(环球网)

2. 美联储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零利率或持续至2023年

中新社纽约3月17日电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7日宣布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不变,并预计接近于零水平的利率将持续至2023年。

美联储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称,新冠疫情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困难。在经历了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后,美国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近期有所上升,但受疫情冲击的部门依然疲弱。美国通胀率持续低于2%,整体金融状况依然宽松。

声明说,美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防控的结果,包括疫苗接种的进展等。目前的公共卫生危机将继续压制经济活动、就业和通胀,并对经济前景构成相当大的风险。

美联储决策机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将寻求实现充分就业和2%的长期通胀率,在达成目标之前,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立场。该委员会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2021年预计将增长6.5%,这一估值较去年12月预计的4.2%有大幅提升。

对于近期美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攀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例会后表示,当前的货币政策是恰当的,美联储将保持现有的资产购买组合形式,即以每月至少800亿美元的速度增持美国国债,并以每月不低于400亿美元的速度购买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当天,美联储还公布了备受金融市场关注的加息路径点阵图,大多数委员认为接近于零水平的利率将持续至2023年。不过,点阵图显示,美联储18名委员中,有4人预测2022年会开始加息,有7人预测2023年将至少加息一次,作上述两项预测的人数相对于去年12月有所上升。

《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的观点称,美联储已透露对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但在其看到经济有显著增长且通胀达到且锚定在2%的水平之前,美联储不会作出加息举动。(中新网)

3. 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 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

当地时间18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全球贸易和发展报告更新数据,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7%,增速快于去年的预期。但若与疫情暴发前的增长趋势相比,2021年年底全球经济仍将萎缩超过10万亿美元,许多发展中国家受影响最为严重。报告中显示多边合作不平等、债务和投资不足等问题,都将对未来经济韧性造成威胁,并可能出现持续的经济动荡。去年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大多数国家需要超过一年的时间才能将产出和就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对经济和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去年中国经济增长2.3%。去年一季度中国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成功遏制了新冠病毒的传播,从而可以在下半年解除限制,经济活动得以恢复。中国还通过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等方式成功遏制了随后出现的疫情,中国采取的局部封锁措施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较为有限。

中国政府还推动了公共投资,这有助于创造就业;央行同时提供大量的流动性支持,都让中国经济在去年下半年得以反弹。此外,中国去年下半年的出口复苏也强于预期,初步估计去年中国商品的出口量增长约4%。中国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以上,联合国贸发会议则预计中国经济将增长8.1%,并预测中国能继续成功遏制疫情。加速疫苗接种,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个人消费经济的复苏。

此外,联合国贸发会议还预计中国政府将维持对新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确保公共支出健康扩张,个人投资也将强劲反弹。(央视新闻)

4. 希腊发行近13年来首个30年期国债

新华社雅典3月17日电 希腊公共债务管理局17日宣布成功发行25亿欧元30年期国债,这是希腊近13年来首次发行30年期国债。

这一债券将于2052年1月到期,收益率约为1.95%。今年1月,希腊曾发行一笔35亿欧元的10年期国债。

希腊财政部长赫里斯托斯·斯泰库拉斯当天在电视讲话中说,国债成功发行标志着希腊在国际市场上“全面回归”,有助于改善希腊债务的可持续性,并进一步推动提高希腊未来信用评级。

曾深陷债务危机泥潭的希腊经济正在复苏。2018年8月,希腊宣布退出为期8年的救助计划,开始重返国际债券市场。2019年8月,希腊宣布全面取消资本管制,9月开始恢复资本正常流动。

希腊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希腊经济萎缩8.2%。据希腊政府国家预算,希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为4.8%。(新华社)

5. 印度6.5%新冠疫苗被浪费 外媒:或超过200万剂

海外网3月18日电 据路透社17日报道,印度卫生官员称,印度有约6.5%的新冠疫苗被浪费,敦促各邦加强接种流程的监管。外媒称,被浪费疫苗的具体数量可能超过了200万剂。

印度卫生部目前已在国内分发了7540万剂新冠疫苗,3600万剂已被使用。《印度时报》指出,根据印度卫生部数据,特伦甘纳邦的疫苗浪费率达到了17%,安得拉邦的这一数字则为11%,北方邦也出现了疫苗浪费问题。

印度政府并没有透露被浪费疫苗的具体数量。然而路透社认为,6.5%的比例或意味着被浪费的数量超过了200万剂,考虑到很多国家还没有开始接种,而印度当前只接种高优先级人群,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报道称,造成浪费问题的一大原因是公众缺乏接种意识,虽然在城区有很多人去接种,但乡村地区的民众却要被反复督促才会前往接种点。印度总理莫迪已经表示,必须要认真应对疫苗浪费问题。有专家认为,可以通过拓宽可接种人群标准来缓解这一现象。(人民日报海外网)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股市分析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5:32 , Processed in 0.057230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