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0|回复: 0

[科技新闻] 跟着总书记长见识 丨 听听这位“科特派”讲述茶园“新科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27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新华网客户端


不用化肥、不打农药

而是借神秘植物之力

使长出来的茶模样更俏

这样的“新科技”你听过吗?

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福建考察

在位于南平武夷山的燕子窠生态茶园内

金色的油菜花与绿色的茶树间

“科技特派员”廖红边走边向总书记汇报

照片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长久以来,由于茶树对土壤养分消耗过度

茶园土壤退化成为困扰当地人的难题

不用化肥,肥力下降

用化肥,茶叶品质下降

两难如何解?

2015年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廖红

带领团队来到武夷山

她提出了茶豆套作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

具体来说

就是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

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为“绿肥”

油菜开花后就地回田,补给土壤磷和钾

“这样不仅能抑制杂草,保住土壤养分,

还能提高茶叶品质,一举多得。”

在廖红带领下

越来越多茶农从怀疑到观望,从观望到尝试

武夷山生态茶园的面积也从零星到成片,从单一到辐射各地



2019年,廖红和团队成员在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查看茶树生长情况。(受访对象供图)

如今

廖红团队在全省建立的生态茶园示范点

累计面积已过万亩,辐射超10万亩



无人机镜头下的燕子窠生态茶园。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廖红与燕子窠结缘

正是得益于科技特派员制度

而这一制度的发源地就在南平

20多年来

无数像廖红一样的“科特派”们

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这是科技对乡村的反哺

也是绿叶对根的情义

记者:张华迎、吴剑锋

编辑:姜潇、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社福建分社出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20:05 , Processed in 0.05773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