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95|回复: 0

北京将逐步恢复有价值历史河道!大运河部分河段将通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如何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如何满足市民休闲、娱乐、观赏、体验的多种需求?4月9日,市规自委发布《北京市河道规划设计导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导则》),其中提到,北京河道要实现由“水岸割裂”向“水城共融”转变,由“单一功能”向“复合功能”转变,为将北京河道打造为传承古都历史文脉的文化魅力之河,还将推动滨水文化探访路径建设,其中,大运河未来部分河段可实现通航,将打造水上文化探访路线。



逐步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河道
《导则》表示,核心区应尊重并保护历史河湖水系格局,逐步恢复有价值的历史河道,积极开展传统滨水文化活动,保护古都历史风貌。
尊重核心区内历史水系格局,就要加强考古研究,逐步恢复湮灭的历史河湖水系,保护河道、古闸古桥、码头古树等历史资源,重塑其滨水空间历史场所及生活氛围,塑造具有历史感和文化魅力的滨水开放空间场所。
还将积极开展传统滨水活动,充分利用滨水历史遗存,建立滨水文化探访线路,打造文化魅力场所。以水系为纽带,建立贯通“六海"中的前海、后海、西海、北海的慢行路径。
塑造看历史、看山水视廊。以老城传统地标建筑为眺望点,以历史水系为景观纽带,建立水系与历史街区的多条景观视廊,形成银锭观山、钟鼓楼北望、太和殿经玉渊潭西望、景山万春亭西望等山水历史景观视廊,展现城市总体风貌,强化对传统景观意象的保护,引导城市形态有序发展。
以“五河”为主线构建生态走廊
北京市域水系目前已形成“两山聚水、五河贯都、三环营城、多枝成网”的空间体系。其中,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洵河五大骨干河流贯穿了山区、城市、平原,是市域重要的生态廊道。北京市将以五河为主线,形成河湖水系绿色生态走廊,加强滨水地区治理,营造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滨水空间,重塑北京城市和自然的关系,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
其中,中心城区将促进河道与滨水空间的用地融合,允许部分地区作为洪水期的滞纳区,实现人,水、城和谐共存;将加强河道与滨水区域景观提升,协调水与城市景观风貌,尊重和保护水系格局,加强城市建设与河道景观有机融合,突出水系串联景观节点的作用;同时加强河道两侧建筑高度、城市天际线、城市第五立面和城市色彩管控,让人们更好地看城市、看河流看风景



副中心将构建“通州堰"分洪体系
副中心的河道规划又有何特点?《导则》提出,构建“通州堰"系列分洪体系,保障城市副中心防洪防涝安全,以大运河为主脉,恢复部分河流历史故道构建树状河网结构,还将优化滨水空间功能,提升滨水空间可达性,促进滨水空间回归居民生活。
《导则》表示,为传承古都历史文脉的文化魅力,还将以水系为纽带,以滨水历史遗存为依托,结合水系文化带沿线开放空间,通过游船、自驾、骑行、步行等出行方式,展示沿线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漕运文化



以大运河为例,将设计大运河探访路径,以元代白浮泉引水沿线通惠河、坝河和白河(今北运河)为主线,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加强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全面展示大运河文化魅力。部分河段可实现通航,打造水上文化探访路线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鹿杨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6:14 , Processed in 0.059697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