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北晚新视觉网
在“中国航天日”来临前夕,北京“南箭北星”布局再落一子——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在大兴正式揭牌。该基地将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以及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等领域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根据计划,“十四五”末,本市将构建具有引领性的卫星网络星座和运营平台,形成卫星网络标准体系,拓展一批卫星网络重大应用场景,打造覆盖火箭、卫星、地面终端、运营服务及核心软硬件、系统运控的卫星网络全产业链,培育北斗创新及融合应用的产业生态,支撑“十四五”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箭北星”,要在浩瀚星辰中挑战更多“不可能”!
银河航天首发星在轨模拟图。
银河航天首发星太阳翼展开状态。银河航天 供图
瓢虫一号卫星完成总装,2018年成功发射,主星瓢虫一号成为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颗百公斤级卫星。 九天微星 供图
最新动态
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揭牌
北京“南箭北星”布局上周末再落一子,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基地位于大兴区安宁镇,紧邻京台高速公路,距大兴国际机场12公里,面积约600亩,入驻企业可享多项优惠政策。
记者了解到,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将围绕商业火箭研发、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以及卫星互联网示范应用等领域,汇聚卫星应用、信息技术、航天材料和先进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等配套企业,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发展。
入驻基地的企业可享受国家、市级、中关村及大兴区“1+N”系列政策,涉及人才、科技、高精尖、金融、上市、互联网等方面。同时,大兴区对标市级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政策,将研究出台商业航天专项支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速航天产业和人才集聚。
目前,大兴区已将航天产业纳入全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力争将产业基地打造成商业航天领域百亿级特色园区、北京高端制造业标杆园区以及全国商业航天产业特色示范基地。
飞向太空·目标1
回收火箭再利用
与此前不同,“南箭北星”布局中的多家卫星、火箭企业都是姓“民”。
北京时间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来自北京的星际荣耀公司将“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被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
这枚火箭肩负众望。它创造了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史上的三个首次: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新一波的创新紧跟而生。几天前,星际荣耀对外介绍,2021年计划进行双曲线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一子级米级、公里级、百公里级垂直起降试验,后续将完成双曲线二号遥一首次入轨发射任务。
与成功发射的一号不同,双曲线二号的亮点在于可回收、可重复使用。更通俗地说,火箭在垂直起飞后将卫星成功送入轨道,再继续垂直降落在地面。
未来,双曲线二号的整个垂直起飞、垂直降落过程中,着陆阶段是“千难万险”中最后的一道考验。为此,双曲线二号选择了一种三角支撑可展折的着陆装置。
“着陆前,着陆装置展开并与箭体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构型,承力件提供箭体垂直着陆所需的强度和刚度,吸能件用于吸收箭体着陆时的冲击能量,从而确保火箭完好无损地回收竖立于着陆场。”星际荣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双曲线二号着陆装置吸能件的性能试验、振动试验和高低温试验,产品满足性能要求和力热环境条件,具备飞行产品交付条件。
同样诞生在北京的星河动力公司也正研发中国版的“猎鹰9号”——“智神星一号”。相比去年成功发射的“谷神星”固体火箭,“智神星”是一款液体运载火箭,亮点也是可回收。目前,已经完成了“智神星一号”中型液体火箭详细设计,完成了主动力系统——50吨推力量级液氧、煤油发动机核心组件研制,突破了火箭垂直回收制导控制的关键技术,为2022年液体火箭入轨首飞奠定了基础。
飞向太空·目标2
手机WIFI来自太空
你能想象到未来手机使用的“互联网”可能来自太空吗?去年1月发射首发星后,银河航天(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用手机连接卫星终端提供的WIFI热点,视频通话了3分钟。倘若未来在轨卫星达到一定数量,就能不间断地使用。
银河航天首发星是我国由民营公司生产的唯一在轨的宽带互联网卫星。“首发星在国际上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频段通信,成功实现了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的山区、滨海地区、雪后湖边等场景的实地应用测试,实现了全球首次通过低轨卫星互联网链路完成运营商公网中5G基站的开通和测试。”银河航天合伙人、副总裁刘畅说。
这种依靠卫星为全球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正是多国不断发力的“卫星互联网”。众所周知,SpaceX公司“星链”计划在2024年之前要完成1.2万颗卫星的发射,远期数量还将达到4.2万颗。
有数据显示,目前已经发布的全球通信卫星星座计划超过25个,计划发射卫星数量超过10万颗。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畴。
根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6G概念及愿景白皮书》,5G时代仍有80%以上的陆地区域和95%以上的海洋区域无移动网络信号。“5G的连接对象集中在陆地地表10公里以内高度的有限空间范围,无法实现‘空天海地’无缝覆盖的通信愿景。”第一颗走通商业全流程的民营卫星企业——九天微星创始人谢涛解释,建设卫星互联网,作为地面通信的有益补充手段,是弥补全球数字鸿沟的关键。
刘畅说,卫星通信覆盖范围广、部署快,不受地面环境影响的特性,可作为地面5G网络的补充。“未来,卫星互联网将作为地面通信补充,在地震、泥石流等区域性灾害时,为灾区提供应急网络接入服务,将为网络覆盖不足的偏远、欠发达地区以及近海海域、岛屿提供天基通信网络。”
多份专业报告披露,北京是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多个重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总部基地,尤其在卫星制造和发射环节、卫星运营及服务环节重点企业数目位居全国前列,同时在高校科研院所数量方面全国领先,创新资源聚集。这正为一项又一项关键技术突破打下基础。
按照《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北京将立足航天领域基础雄厚、人才集聚、技术创新等资源禀赋,巩固和发挥“南箭北星”基础优势,加强卫星网络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攻关,加快推进星座组网,布局地面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等产业,丰富和推广应用场景,赋能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城市管理。
飞向太空·目标3
造卫星如同造汽车
要想用上卫星互联网,前提是在太空中先让卫星互联成网;要想让卫星互联成网,就得把足够多的卫星送上轨道。
据国泰君安证券相关研究测算,未来10年,国内低轨卫星系统中,卫星规模有望达到3000至6000颗的水平。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总体市场可达到千亿规模。除了要有高可靠、低成本的新一代可重复使用商业运载火箭,更要有规模化的卫星制造能力。
“在较短的时间内发射大量卫星,也就让百公斤级卫星的批量化生产成为行业刚需,实现短周期、低成本互联网卫星的批量化生产,成为全产业链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谢涛已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引入卫星制造领域,率先在河北省唐山市启动脉动式智能化卫星工厂建设,打造全球领先的“批量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卫星制造与研发基地。
像造汽车一样造卫星即将实现。唐山卫星工厂将装配的国内首个脉动式卫星智能生产线,可确保在短周期、低成本的情况下,灵活批量化生产50至700公斤级卫星,一期工程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0颗卫星的产能。其中,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管理,确保每一个零部件都拥有唯一“身份证”,实现生产过程可视化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追溯;生产组装全程使用AGV搬运机器人和自动组装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最大限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合装好的卫星将在整星试验区进行热试验测试、载荷天线安装展开试验、太阳翼装配及展开试验、力学试验等一系列严苛的大型试验考核。
银河航天的低成本工业化生产线也将建成。2020年7月,银河航天完成年产30套的卫星载荷批产示范线建设,并不断探索低成本卫星批产可行路径,持续构建卫星商业化供应链体系,即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建成年产30颗的卫星总装批产示范线;正在建设年产100颗的卫星智能制造工厂,向年产500颗产能迈进。
从左到右:双曲线一号S(小型固体) 双曲线一号Z(小型固体) 双曲线一号(小型固体) 双曲线二号(小型液体) 双曲线三号(中型液体) 双曲线三号两助推(大型液体) 双曲线三号四助推(大型液体) 亚轨道概念飞行器
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新华社发
“南箭北星”未来可期
1 何谓“南箭北星”
本市今年年初编制并发布了《北京市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南箭北星”产业布局,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卫星网络产业创新和发展。
根据措施,北京将在大兴区、经开区建设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以及商业火箭创新中心,做强“南箭”;在海淀区建设商业卫星产业基地和星座运控、运营平台,做强“北星”;丰台区将发挥央企、军工优势,承接溢出项目,其他各区错位发展,形成协作互补。
2 航天可能姓“民”
“南箭北星”布局中的多家卫星、火箭企业都是姓“民”。“民营商业航天具有灵活、高效的优势,对我国加速低轨宽带卫星互联网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银河航天负责人举例,首发星的研制过程中进行了大量低成本和批产化尝试,如模块化设计、定制化接口芯片、工业化生产加工,大大降低了研制成本、缩短了研制周期。
数据显示,国内从事卫星网络产业的单位约200家,北京市约有90家,数量在全国有一定优势,本市现有的卫星网络企业涉及火箭、卫星、测控、地面终端、运营服务各产业环节,其中一大批企业是民营航天新势力。
3 南北错位求互补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造箭企业主要依托航天科技一院,第一梯队有星际荣耀、星河动力、蓝箭航天,第二梯队有星途探索、凌空天行、九州云箭、翎客航天;造星企业主要依托航天科技五院,第一梯队有九天微星、银河航天、千乘探索,以及开展航天测控和长管运行的宇航智科、航天驭星、天链测控,地面终端的华镁钛在海淀区注册。这也意味着,北京“南箭北星”卫星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一批支持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正在落地,帮企业破解难题。尤其在企业格外关心的完善投融资机制方面,北京从基金支持、资金支持、融资支持、保险贴费入手,开出四道“药方”。同时,还将以2022年冬奥会为重大应用场景,推广卫星网络先进技术。
(原标题:南箭北星 北京巡天格局初成)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曹政 制图 吴薇
流程编辑:u022
版权声明:文本版权归京报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改编。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