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12|回复: 0

[科技新闻] 深挖“文化+科技”内涵,科普大咖破译歌曲中的科学密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7 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长沙晚报网



活动现场。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4月24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 通讯员 张宇)阳光下的泡沫为什么是彩色的?稻田里真的有香气吗?为何要天青色等烟雨?昨日,星城科学讲堂科技文化融合科普高峰论坛暨首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征文活动颁奖典礼在长沙图书馆举行,中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博导徐海教授等大咖,结合自己的科普创作经历,带大家一起走进流行歌曲的科学审美世界,并告诉大家:人人都能成为科普作家。

“这是科普最好的时代!”徐海以邓紫棋的《泡沫》、周杰伦的《青花瓷》《稻香》等为例讲解了流行歌曲中的科学知识。他说,为何要“天青色等烟雨”,因为以前只有在烟雨天才有可能烧出天青色的瓷器,而现在有了化学知识,只要配方得当,很容易就能烧出天青色的瓷器。

科普知识属于专业文化,如何吸引受众?徐海分享说,科普可以借助大众文化传播专业文化;娱乐给科学流量,科学给娱乐正能量。“从大众文化中找科学知识,才具有广大的受众基础。比如流行歌曲是伴随着大众媒介和大众文化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作品。流行歌曲自带流量,演唱者——歌星更是流量焦点。”他表示,音乐+科学,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义”。

正因为深度挖掘“文化+科技”内涵,徐海教授先后获得“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首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征文活动颁奖典礼举行。

现场还举行了首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征文活动颁奖典礼。据介绍,由长沙市科协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普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南大学、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承办的首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科普征文活动,陆续收到国内外一千多人发来的科普文章,参与者既有社会人士,也有在校学生。经过激烈角逐,中南大学学生董雨萌的《Whatever It Takes》、宁乡市双江口中学学生彭晨希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湘钢一中学生邵天欣的《化身孤岛的鲸》获得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目前,“红色歌曲中的科学密码”征文正在火热进行,今年8月将启动第二届“流行歌曲的科学密码”科普征文活动。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5:11 , Processed in 0.06607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