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49|回复: 0

[国际新闻] 美媒:中国或撤出美债,美国或将拖欠美债,但不敢赖掉,有新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1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BWC中文网
截至5月10日,美国联邦债务总额已高达28.3万亿美元的创纪录水平。占美国GDP的128%。而按整数计算,即每个美国人(男人,女人,儿童)背负的美国公共债务为84,861美元,或每个纳税人为225,309美元。那么,美国经济能够如期兑现,并偿还这些巨额债务吗?事情有了最新进展。



俄媒RT5月9日报道,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美国智囊团BPC的经济政策主管Shai Akabas表示:美国财政部的最新策略意味着'X日期'很可能在2022财年开始之后到来。” Akabas指的X日期是联美国联邦将无法再按时足额支付美国国债到期的金额。该专家认为,美国拖欠美国国债已经迫在眉睫了。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美国国会在2019年8月通过的一项两年预算协议的一部分,美国联邦债务限额被暂停到2021年7月31日,如果议员在此之前无法达成另一协议,则上限将在8月1日自动恢复,届时,美国财政部将无法通过出售美国国债而筹集更多现金。换言之,如果债务上限恢复,美国或面临无法继续向全球投资者发行并兜售美国国债,而对冲其巨额赤字风险。这就印证了,BWC中文网头条号独家分析提及的,美国债务经济模式或陷入满盘皆输的困境之中。



然而,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早已欠债上瘾不能自拔了。美财政部自去年以来,不断提及并暗示,将算发行50年期及100年期美国国债的计划。这都远比现在30年期美国国债最长周期还要长。而高盛资产管理部门全球固定收益投资组合联席主管迈克-斯维尔(Mike Swell)稍早前指出,按照目前的借贷成本,美国财政部应该发行1000年期的国债。
而在利率层面,美联储保持的零利率背景下,美债变得不受青睐已不可避免。然而,美联储和美财政部相关人士近期相继暗示,负利率在美国是迟早的事。而一旦如此,则意味着,包括中国,日本,德国等多个美债的持有国要为持有美债而向美国付款。不过,迹象表明,美国经济不劳而获的如意算盘却正在渐渐落空。



自2018年以来,美债的全球主要央行持有者已累计减持至少2万亿美元的美债份额。并且连续多月呈现出净抛售状态。从路透社监测数据显示,海外大型买家正在远离美债,对此,德银预测认为,在美国持续蔓延新冠肺炎后,在接下去的二年内美债是否还会有大量投资者买单?这可能是市场的重大风险之一,事实上,近期至少三次总额达1250亿美元的10年期、5年期和2年期美债拍卖上已经出现认购滞销趋势。
而美国金融网站Zerohedge不久前则援引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美债风险加大,一些主要持有者存在或将清零美债的可能。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雷.达里奥表示,随着美国国债不断膨胀其中公共部分现在超过了GDP,其结果可能是对美国财政丧失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来,中国已经出售了大量的美国国债。尽管在不同月份有所增持,但需要注意的是,仅截至2020年12月的27个月间,已累计共减持约1758亿美元的美债。这一抛售规模已经超过德国持有美债的总量。而事情的最新进展是,Zerohedge5月9日报道,总部位于伦敦的Eurizon SLJ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史蒂芬詹(Stephen Jen)说,中国很有可能撤出美元和美国国债。
与此同时,当越来越多的美债持有者抛弃美债时,美国经济不但无法再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举债融资,还要不断支付美债到期的利息款。按美国金融专家约翰.怀特海的说法,目前,每年美国要为公共债务支付超过3000亿美元的利息,这还不包括刚刚添加到账单中应对大流行的刺激赤字。而这一债务兑现依然是美国为巨额赤字付出的代价。



这就解释了,美媒CNBC稍早前分析报道的,当全球主要买家大幅抛售美债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或将是难以想象的。基于此,福克斯商业电视台主持人斯图尔特·瓦尼指出,美国从未在债务上毁约。如果这么做,谁会再把钱借给我们(美国)呢?



另有相关人士数周前就表示,美国偿还债务的诚信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保持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承诺也是如此。换言之,美国经济要维系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到任何时候都无权,也不敢赖掉任何一笔美国国债的账,即使如本文前面提及,存在短时拖欠的现象,最终都需要如数奉还,并支付相应的利息。(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1 14:41 , Processed in 0.069215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