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10|回复: 0

[德国新闻] 一周车谈 | 德国将颁发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法案/华为重申不造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30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太平洋汽车网
要点速读

1

德国将颁发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法案

2

华为重申不造车

3

宁德时代将于7月推出钠离子电池

4

《无人配送车管理细则》发布

5

蔚来或推新品牌 新车内部代号Gemini

德国将颁发全球首个无人驾驶法案

事件回顾:据海外媒体报道,德国联邦议院近日通过了《自动驾驶法》草案,该法案如果得以通过,德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允许无人驾驶车辆(L4级)参与日常交通并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国家。该法律草案将于2021年5月28日提交德国联邦委员会批准。经联邦委员会批准后,德国联邦总统将签发并公布到《联邦公报》上。



详情解码:

据悉,经联邦委员会批准后,德国将成为全球首个允许无人驾驶车辆参与日常交通并应用在全国范围的国家。自2022年开始,该国家将允许自动驾驶汽车(L4级)在公共道路上以及指定区域内行驶。



具体法案显示,在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应该能在全国公共道路上的特定区域内实现完全自动驾驶,不需要人类驾驶员或安全员监管。而政府应该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将自动驾驶车辆及其配套产业落实到城市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潜能,既让它们服务于社会,也让社会的参与促进技术的发展。



而具体L4级无人驾驶车辆应用场景包括:班车交通;载人汽车(按指定路线行驶的公交车);Hub2Hub运输(如往返于两个配送中心);非高峰时段的运输需求;第一/最后一公里的人员和/或货物运输;“双模式车辆”,如自动代客泊车(AVP)。



其实早在2017年,德国联邦参议院就通过了《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当时的《修正案》规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车辆可被视为“高度或全自动化驾驶设备”:1、能够自主实现横向或纵向运动;2、开启“高度或全自动化驾驶”功能后能够严格遵守道路交通法规;3、驾驶者可以随时随地控制甚至关停“高度或全自动化驾驶”功能;4、驾驶者能意识到亲自驾驶车辆的必要性;5、系统能够及时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途径提醒驾驶者接管车辆的控制权。



《修正案》同时规定在以下情况中,驾驶者有义务立即重新接管车辆的控制权:1、当“高度或全自动化系统”提出接管请求时;2、当驾驶者意识到,或者基于常识应该意识到,车辆已不再具备“高度或全自动化驾驶”功能的预设运作条件时。换句话说,原来的法案始强制要求自动驾驶车辆必须配备人类安全员以便随时接管。而即将通过的新法案,是允许拥有SAE标准下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车辆投入使用,且不必为它们配备驾驶员或安全员。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奥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L3级自动驾驶车型——全新一代奥迪A8,该车配备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多种感知传感器,可以做到泊车及封闭路段拥堵条件下的自动驾驶,恰好满足当年德国《道路交通法第八修正案》的相关规定。但是,去年3月奥迪表示L3级自动驾驶定责方面存在过大的争议,放弃了L3级自动驾驶转而直接开发L4级自动驾驶。

华为重申不造车

事件回顾:5月24日,华为官方发布声明:重申“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而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详情解码:

自从华为涉足汽车领域之后,反复强调不造车的理念,但关于华为即将造车或参股造车企业的传闻从未平歇。而最近华为的高调重申,彻底的否认了华为将直接参与造车的各种可能。华为不仅重申不造车,同时明确表示不会参股任何造车企业。同时,华为在声明中提及了与北汽、长安、广汽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与东风小康的合作。



华为依托自身在ICT领域的多年深耕,自2018年开始广泛涉足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推出了包括电机、热管理系统、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等芯片及运算平台、鸿蒙车机系统、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生态、云服务等等硬件及软件。华为明确表示不造车及不参股造车企业,再次明确了自身将作为智能电动汽车时代Tier1级供应商的身份。



以下为华为不造车声明:

有关华为造车的不实传言,公司发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我们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这一长期战略在2018年就已明确,没有任何改变。

我们认为,产业界需要的不是华为品牌汽车,而是华为三十多年积累的ICT技术能力,来帮助车企造好面向未来的车,即为车企提供基于华为ICT能力的智能网联汽车部件。

至今为止,我们并未投资任何车企。未来也不会投资任何车企,更不会控股、参股。以后,凡是议论上说华为造车、或者参股汽车制造行业,均为谣言,勿轻信。

我们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支持它们打造各自子品牌。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才可以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 Inside。

而关于华为与重庆小康集团旗下的金康赛力斯的合作,华为是赛力斯SF5的电动部件和HiCar座舱部件的供应商。同时为了解决华为授权手机零售店在华为手机大幅减少情况下的生存问题,华为在支持部分零售店来销售此款车,零售店可以获得相应收益。

宁德时代将于7月推出钠离子电池

事件回顾:长期以来,锂离子电池都是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路线。不过近日,宁德时代宣布将会在今年7月推出全新的钠离子电池,根据目前的消息来看,钠离子电池尚不具备替代锂离子电池主导纯电动汽车的能力,不过其更低的成本,预计在储能、低速新能源汽车、小动力等领域得到更推广应用。



详情解码:

不管是三元锂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锂都是当前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不过锂元素在地球上的含量并不足够丰富,价格的波动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我国是全球第四大锂储量国,但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是全球锂资源第一进口国。

2020年以来,锂电池上游原材料价格始终维持在高位;2021年后,在电解液领域、负极材料等上游产品的价格都大幅上涨。宁德时代选择推出钠电池,可以丰富企业产品,通过多元化战略缓解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相比锂,钠在地球上的分布广泛且均匀很多,我们平时吃的食盐(氯化钠)就含有钠元素。曾毓群称:“我们的技术也在发展,我们的钠离子电池已经成熟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如果全世界的车都使用锂离子电池,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离子电池储存,(锂)根本不够,一定要考虑新的电池,钠离子电池是首选。

锂电池在性能方面有着很好的优势,但相对较少的储量和不均匀的分布,以及我国过度依赖进口锂原材料的现状,使得过度依赖锂作为单一储能资源面临很大的风险。钠离子电池当下在新能发么虽然还略逊一筹,不过在成本方面和资源丰富度方面表现出色。

曾毓群表示:“由于是新兴的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不是刚推出来就很便宜。因为目前的供应链规模还很小,不够成熟,钠离子电池可能比锂离子电池贵一些。”根据此前消息,7月份左右就会发布钠离子电池。

《无人配送车管理细则》发布

事件回顾:2021年5月25日,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推进工作组负责人孔磊在第八届国际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年会上正式公布了《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版),京东、美团、新石器成为国内首批获得无人配送上路资质的3家企业,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无人配送车的“持证上岗”。



详情解码:

据孔磊介绍,《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下称细则)主要有5点创新内容,

其一,创新新产品上路的通行细则,主要通过探索适用于无人配送车辆上路行驶的通行规则,对考核通过的企业颁发车辆编码,允许其参照非机动车规则进行路权管理。

其二,规范上路车辆的标准,细则对无人配送车尺寸、载重、速度、动力等技术和检测指标进行了标准规范,对其照车规级进行安全性的要求,为下一步无人配送车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三,创新商业模式,面向未来“无人经济”,对新业态商业化探索创新,对无人售卖进行了管理上的创新。

其四,安全监管模式,细则首次提出对无人配送车驾驶进行了分类和管理,要求必须配备现场驾驶人和远程驾驶人,还将无人配送车与乘用车、卡车同等纳入先行区自动驾驶监管平台监管,实现平台统一化管理。

其五,积极探索技术和产品的保险模式,细则首次规范了无人车的保险类型,覆盖范围和保额等要求,助力无人化商业模式的落地和规模化发展。

此外,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2.0阶段已经开始建设,将陆续推出一批更有利于企业发展产业场景应用的政策,并大力拓展各类商业化应用场景,持续推动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路侧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近年来自动驾驶的不断发展,除了乘用车方面,各种特定领域的自动驾驶概念也层出不穷。自动驾驶快递、外卖等小型自动驾驶车辆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人配送车管理实施细则》的发布,对于规范行业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蔚来或推新品牌 新车内部代号Gemini

事件回顾:近日,一则”蔚来Gemini“车型生产线的招标信息显示,蔚来或将打造全新入门级车型。据悉,蔚来或用子品牌推入门级车型,英文名为“Gemini”,中文名为“双子星”。



详情解码:

早在今年的3月5日,江淮汽车就曾声称,已与蔚来控股有限公司签署合资意向书,双方拟在中国合肥市合资设立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注册资本拟定为5亿元。



根据目前获得的消息,Gemini车型生产线柔性化技改项目总装底盘合装AGV改造招标公告已经发布,计划年产6万辆。



蔚来汽车CEO李斌前不久就曾在财报电话会上曾表示,蔚来汽车将推出一个新的品牌进入大众化市场,目前已经降低了与广汽、长安合作项目中的股比。可以料到,蔚来确实需要一款偏入门的车型以面向更多注重性价比的消费者。



新车未来将继续归属蔚来品牌旗下,亦或是采用全新的品牌推向市场,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关于新车的更多信息,我们也将持续关注报道。(文:太平洋汽车网 郭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1 08:54 , Processed in 0.05836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