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72|回复: 0

[德国新闻] 美国突然进口伊朗原油,美伊或要和解,德国承认灭种罪行愿赎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31 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环球探客
有动荡便有和平,世界想要真正和平,除非美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放弃霸凌意识。
第一个消息,美国时隔近30年后首次进口伊朗原油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5月29日消息称,美国能源部下属能源信息署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3月进口了伊朗原油,日均进口量为3.3万桶


美国上一次从伊朗进口原油是1991年11月,当时的日均进口量为6.4万桶。 现在,美国时隔近30年后首次进口伊朗原油。自2015年7月,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伊朗实施制裁以来,伊朗原有出口遭到极大限制,根据美国的制裁目的,要把伊朗的原油出口收入降到零。这样以来,依赖原油出口的伊朗将会无法获得收入,国内危机会加重,届时,伊朗不得不做出妥协退让。
事实上,面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伊朗并没有屈服。伊朗一方面积极加强军事准备,一方面通过俄罗斯,换取了国内民众需要的日常物资。同时,伊朗打破伊核协议限制,不断加大铀浓缩活动,反倒给美国造成了麻烦。


拜登上台后,有意重返伊核协议,通过谈判解决伊朗问题。由于以色列的从中阻挠,美伊谈判至今没有实质推进。按照伊朗的要求,美国必须要取消对伊朗的全部制裁,双方才能展开真正的谈判。前几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表示,美国目前没有看到伊朗方面重新履行伊核协议的意愿。
既然美国不愿取消制裁,伊朗又怎么可能相信美国呢?经过多年的反霸斗争,伊朗明白,对于霸权主义不能忍让,一味的忍让只会让美国得寸进尺,变本加厉。所以,伊朗坚持反击霸权,没有丝毫妥协。或许,正是由于伊朗的坚定决心,才让美国作出了让步。


美国之所以进口伊朗石油,旨在与伊朗缓和关系,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伊朗将石油出口到美国,也是为了缓解自身经济危机。如果两国能以此为契机,积极展开谈判,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二个消息,德国承认犯下种族灭绝罪,准备拿出11亿欧元为自己赎罪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28日消息称,德国外交部长海科·马斯承认,德国在殖民时代曾试图对纳米比亚实施种族灭绝。他表示,德国将向纳米比亚提供一项总金额11亿欧元的特殊发展项目


德国拿出11亿欧元,将帮助纳米比亚进行土地开发、农业基础建设、供水,以及职业培训。尽管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赔偿,但德国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明显是在为自己赎罪。
纳米比亚共和国位于非洲西南部,总面积约82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200万,其中90%为黑人。在1884年—1915年期间,纳米比亚曾沦为德国的殖民地。后来,赫雷罗人和纳马人起义后,德国迅速出动军队予以镇压,仅在1904年—1907年间屠杀了当地数万人。2015年,纳米比亚就德国的种族灭绝罪行展开谈判。
承认种族灭绝需要勇气,德国在这方面做得不错,而且德国准备拿出11亿欧元帮助纳米比亚进行现代化发展,可见德国的格局非常大。没有对比便没有伤害,美国是建立在屠杀印第安人的基础之上的,时至今日,美国都没有承认屠杀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罪行,更没有对印第安人实施帮助。现在的印第安人人数很少,他们生活在美国的偏远地区,成为被美国忽略的一个种族。


同样,在自身历史错误问题上,日本远不如德国。日本和德国一样,都是二战失败国。日本在二战期间,屠杀了许多亚洲人民,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然而,日本至今没有向南京大屠杀道歉,更没有承认自己的罪行。相反,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壮大军力,充当美国的急先锋,试图再次崛起为世界大国。日本的行径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再不紧急刹车的话,可能会重蹈二战覆辙!
如果那些对世界犯下罪行的西方国家都能像德国一样,勇于承认错误的话,世界将多一分平安和宁静,人类不会陷入混战当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1 08:57 , Processed in 0.05867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