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87|回复: 0

[科技新闻] “国产芯”迎来转机?中科院博士公开表态,事关7nm芯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苏青说科技

国产芯片的落后,一直是所有人心头的难言之隐,众所周知,华为困局的症结,正是没有了“高端芯”的供货渠道。一方面台积电受到供货许可的限制,另一方面国内的芯片制造水平还没有办法为华为提供先进芯片。不过值得欣喜的是,如今各界齐心协力,终于让我们看到了“国产芯”的曙光。
“国产芯”的必要性

当下的手机市场,已经逐渐从中低端市场往高端市场迁移,尤其是华为从高端市场跌落以后,各大手机厂商在今年都在力拼高端,比如一加、小米等等,目前智能手机搭载的芯片也都已经是5nm制程。



而大部分国产厂商,解决7nm以上芯片处理器的办法,还是只能通过采购,这是非常可怖的。华为被打压,应当成为一个警钟,它告诉我们,即使拥有全球领先的自主芯片设计能力,一旦对方感受到了威胁,那么就能利用核心技术上的优势,牢牢地手握主动权。
之所以对方还一直满足国产厂商的芯片供应,无非就是有利可图,同时说明了这些厂商在核心技术上,没有对方惧怕的地方。一个已经在多项业务稳居全球前列的华为,尚且因为打压举步维艰,倘若对方下狠手,结果就可想而知。



可能有人会说,对方不会舍弃国内市场这块“大蛋糕”,但我们得清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那么就只能听之任之,万一到了特殊情况下,即使两败俱伤,我们的损失也绝不小。大家应该还记得,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针对国产芯片的那番言论。
其直言制造环节由台积电来完成,国内大陆只需要做好在芯片设计就行,结果我们也已经看到,在失去华为这个大客户后,台积电也早就采取了应对措施,那就是赴美大肆建厂,从而继续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至于国内的制造水平,说句不好听的,“少一个对手就多一份市场”。



“国产芯”路漫漫

随着梁孟松和蒋尚义在中芯国际再聚首,后者也一步步成为国内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头羊,前不久就在14nm良率上追平了台积电,大家也都在期待,中芯能够继续突破,攻克7nm制程芯片技术难题。

在今年的早些时候,其实外界也流传着一些消息,中芯也芯片曾宣布将会进行7nm的试产工作。不过后续就没有了下文,大家也在猜测,可能问题还是出在了EUV光刻机上,作为唯一能够提供这种设备的制造商,ASML的态度一直忽近忽远。



如今全球各大芯片巨头已经在往更先进制程迈进,三星的3nm芯片、台积电2nm芯片计划等等,毫无疑问,即使全球芯片危机未解,但在不久之后,半导体领域将会开启全新的制程时代,到那个时候,国产芯与先进水平间的差距将会再一次被拉大。
刚刚有提到EUV设备上的缺失,其实除此之外,“国产芯”一直没能跻身高端,还与技术水平和关键材料的缺乏也有很大的关系。种种硬伤让国产芯,始终没有办法立足于高端芯片市场。



“国产芯”迎来转机?

不过一切也都在好转,各界也都为了打破现状,在芯片产业链上贡献自己的力量,比如中科院就市场传来技术上攻克的好消息,华为也在积极布局芯片自主产业链,各大高校不断培养芯片人才,上海微电子等企业也在加速国产光刻机的问世脚步。
近日事关国产7nm,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据中科院博士长包云岗公开表态,国产芯片制造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将有望最晚在明年年初就实现7nm芯片的批量生产。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将意义非凡。



我们都知道,国内曾定下了,在2025年之前,实现70%芯片自给率的目标,当然这包括了成熟工艺和先进工艺等,今年我们也能看到,国内芯片巨头在扩产成熟工艺生产线上扩产的动作,想必这个目标的实现很有机会,毕竟现在主要的市场需求还是在于成熟工艺。



不过高端芯片的重要性,依旧不言而喻,相信你我都希望,能有朝一日看到国产芯片在高端工艺领域有所成就,您说呢?


原创不易,如果可以,您的一个点赞或关注,都是笔者写下去最大的动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8 21:13 , Processed in 0.05787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