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78|回复: 0

[国际新闻] 美国称无意重启中美对话?主动权早已易位!中方直言:美国想多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4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人文科普室
近年来,美国手握“美元霸权”这张王牌,再加上“枪杆子够硬”、航母够多,低当量核弹头也逐一列装。有钱、有枪,更重要的是手底下还有“粮食”。世界四大粮商,分别是美国嘉吉(Cargill)、美国ADM、美国邦吉(Bunge)以及法国的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这四大粮商,可以影响到全球将近80%的农产品交易,其中美国独占三家。



所以呢?在美国看来,整个世界都可以被美国视作自家的“后花园”,完全可以横着走,不需要顾及其他国家的“感受”。慢慢地,美国从一个还算是讲规矩的国家,变成了如今骄横跋扈的美国。但是,这个世界并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俄等国家同为世界大国,也理应得到大国应有的尊重。
但是,美国嘚瑟惯了,养了一身的“臭毛病”,在上一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时,想要趾高气昂地对待中国。甚至在对话前,对我国实施“制裁”,双方对话召开时故意不安排好我国外交人员的饮食,最后我国外交人员竟然吃的是“泡面”。这样的美国,坦白地说,不值得高看他们一眼,别看是世界强国,那又如何。
这一次,美国“通胀”严重,而拜登当局又一再增加企业税收,搞得美国国内“苦不堪言”。想起了中国,想要访华好好聊一聊。但是,又不愿意拿出诚意,还想趾高气昂地像是对我国“施舍”一个“讨好”美国的机会。
抱歉,中国不需要。
大家好,这里是“人文科普室”,一个以独特视角陪伴你一起观察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哪些“大事情”,为你的茶余饭后添加一点趣味谈资。而我们今天要聊的话题是,中国应该好好治治美国的“臭毛病”,让美国明白,想要有求于中国,就要拿出求人的姿态,少玩一些“虚的”。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美国想要“访华”,请拿出诚意,少一些“无聊把戏”

7月15日,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温迪·谢尔曼表示,打算对日本、韩国和蒙古国进行访问。时间也定下来了,是7月18日到25日之间。不过,令外界感到诧异的是,此前美国媒体预测这次访问,美国很可能会安排“中国行”,借道与中国展开会晤。但结果是,中国不欢迎,美国也只能作罢。为什么不欢迎,稍后咱们再聊。
就在同一天,美国彭博社记者向赵立坚发问,表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从2006年开始就已经确立了。直到2018年,这个对话才被暂停。美国方面表示,暂时不会考虑恢复这一机制,对此想知道中方怎么看这件事。
乍一看,似乎这个提问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实际上这个提问背后,是存在“猫腻”的。原来美国副国务卿申请访华,赵立坚回应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这令美国在国际上颜面大跌。于是,美国得给自己找一个下台的机会,表示中美之间暂时没有安排高层对话的打算,同时也没打算恢复两国战略和经济对话。换而言之,就是美国“不着急”,也不“在意”,完全可以与中国“耗下去”,等着中国来主动向美国“求着见面”。
所以,彭博社记者这个提问,其实是想帮着美国“找回场子”。只可惜,“场子”是没找回来,反而被赵立坚的回答给怼得无言以对。赵立坚性格稳重,从来不多说废话,言简意赅地送给这位美国记者五个字:“美方想多了。”



其实,中国不是不愿意与美国坐下来,好好聊聊。毕竟双方你来我往“争斗”下去,对彼此都没有好处。但是,这一次我国为何对美国副国务卿申请访华没有给出明确回应?原因就出在美国安排的这次行程,竟故意将蒙古国列入行程之内。而且日本最近一而再、再而三的找我国的麻烦,韩国那边同样有些“不安分”。
美国这次行程本身,其实更像是对我国的一次“试探”。同时,想要进一步将韩国“挖过去”,令韩国向美国靠拢。同时,蒙古国对中俄“战略安全”而言,格外重要。美国此时访问蒙古,除了试探中、俄反应之外,其实还隐隐约约带着“威胁”的意味。
如果真的想要与中国坐下来,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就不会搞这一套“虚伪把戏”。既然美国没诚意,还要假惺惺地想要访问中国,对中国进行试探。中国没时间“陪你玩”,干脆拒绝,甚至都不想多说拒绝的言语。就是“不陪你玩”,美国你还是哪里凉快,上哪里呆着去,我们没空与你虚情假意。
想要访华,我们欢迎,前提是拿出诚意。没诚意,就别来。



美国想借助“通胀”再度收割财富?手段“防不胜防”

近来,美国为何很挣扎,既想要与中国继续“斗法”下去,又想要与中国坐下来好好聊聊。表面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美国“通胀”严重,美国国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美国中小企业日子更是不好过。所以,美国需要与中国共同应对,不是为了“拯救世界”,只是为了“拯救”他们自己,维护住拜登当局的民意支持率。
其次,美国国债有些“尴尬”,全球主要美债国家都在“一抛再抛”,一个个逃得比兔子还快,这令美国有些发愁。国债还得继续印,可谁来接盘?盟友们家里也没“余粮”了,唯有中国能“接盘”,这事儿还得求到中国身上。
最后,美国想要取消中美之间的“惩罚性关税”。但又不想让中国“得好处”,相反还想以此为“要挟”,增加一些附带条款。可问题是,“惩罚关税”实际上并没给中国造成太多困惑,相反这部分关税反而被转嫁到了美国消费者身上。所以,取不取消中国不急,但美国却不得不急。



但是,真正促使美国想要坐下来与中国和谈的原因,其实是中国对美国的反击“太到位”了。别看美国“通胀”严重,但真正影响到的是美国普通人的生活,而美国当局最不在意的就是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就好比铁矿石价格为何上涨?除了“通胀”原因之外,因为美国华尔街与澳洲当局联手,炒高了铁矿石期货价格,一步步推动着铁矿石价格屡破新高,从而一边合力收割财富,一边冲击我国的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给我国造成不小的损失。
不只如此,美国还试图联合更多盟友们,垄断、控制上游矿产国家,从而确保大宗商品始终掌控在美国的手中,令其他国家无力反抗美国的“收割”。



除此之外,美国资本如同“恶狼”一般在一旁游走。一旦有企业在“通胀”之下,陷入财务危机,美国资本以及国际游资就会立刻“扑上来”,用“不值钱”的美元,收购眼前这些因为“通胀”原因陷入债务危机的潜力资产,将泛滥成灾的美元变成实实在在有价值的资产,坐等“通胀”过去后资产升值,这就是美国收割财富的另一种手段。
不得不说,美国“收割”世界财富的手段确实“阴险”,而且防不胜防。可以,中国早有准备,决定给美国来一记“狠的”。
不知不觉,话题已经过半,还请各位看官顺手“点赞”、“留言”、“转发”,用你们的热情支持我们一下。顺便没有收藏的朋友们麻烦“收藏”一下,再来串门不迷路。接下来,我们继续“聊”,中国该怎么“回敬”美国,让美国彻底“醉了”。



美国想“收割”中国财富,中国反应迅速,三招“回敬”美国

随着“通胀”越来越严重,周围的“恶狼们”越聚越多。我国反应迅速,直接三招“回敬”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游资。一下子,美国傻眼了,国际游资高涨的情绪也跟着“迅速降温”。美国终于发现,中国真的不好惹。
中国“回敬”的第一招,人民币升值。这招回击的对象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日益炒高。由于人民币会在中长期内升值,我国大众商品购买能力增强,这反而会倒逼大宗商品出口国,令他们的收益遭到损失。像是澳洲,兑换主要经济体的汇率直接大跌。
中国“回敬”的第二招,限产提价。“涨价”可不是美国的“专利”,这一手中国也会玩。你美国做得了“初一”,中国就敢“做十五”。你美国打算“涨价”来收割我国的财富,我国就敢“涨价”来把利润“抢回来”。
所以,国家出面进行调度、调整,直接限制产量,提高价格,保证利润。正所谓“价格都在涨,赚多少,全凭手段。你涨原材料价格,我就涨产品价格。一家一齐涨价,看谁先扛不住。”



中国“回敬”的第三招,原材料价格进行限制,竞价公司只能是中国。7月7日,我国向市场投放10万吨储备的铜、铝等重要原材料,价格比市场价低了大约5%左右。但明文规定,参与竞价的公司只能是中国企业,外国企业一律拒之门外。
三招一出,美国傻眼了。虽然美国从大宗商品等贸易上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到最后还是要购买中国产品,结果被自己给“坑了”,因为这些“中国制造”也跟着涨价了。
拜登想要好好谈谈,让中国别这么“计较”。很抱歉,美国没诚意,中国还没空呢。美国不是想“玩下去”,继续“算计”中国吗?我们就好好陪你“玩到底”,看谁“玩不起”,最先认怂。



不过友情提醒:中国市场有14亿人口,联合国全部工业门类齐全,并且是全球最大贸易国。美国,你的“分量”能够接得住中国的“体量”吗?小心被“压翻船”,最后弄得美利坚合众国成了“分众国”,世界又多出了“50个小国”。什么意思,你懂的。
今天的话题就聊到这里。喜欢我们解说的朋友,还请“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并且留下“你们想说的话”。请用你们的“四连击”点燃我们解说的热情,明天,咱们依旧不见不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8 13:46 , Processed in 0.38029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