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29|回复: 2

[德国新闻] 100年前,强大的德国为什么会失去国运?因为他们犯了战略错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7-5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烧死的火

英国与德国,宗教信仰相同,种族和文化渊源极深,两国王室多代联姻,有着亲密的血缘联系,两国民众互有好感,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中,两国军人也能善待对方的俘虏,尽显绅士风度。按理说,这样两个国家应该是天然盟友,事实上,他们也确实曾多次结盟,深深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七年战争中英国与普鲁士的同盟使英国迈向了日不落帝国,拿破仑战争中英国与普鲁士的同盟摧毁了拿破仑的欧陆霸权。即使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不久,他们还在进行结盟谈判。然而他们最终却成为死敌,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相互死掐,血流成河,毁掉了各自的国运,眼睁睁地看着美国荣登霸主宝座,德国更是掉进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德国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悲剧呢?是因为他们抛弃了俾斯麦。德意志不世出的战略家俾斯麦掌舵普鲁士后,在欧洲大陆纵横捭阖,折冲樽俎,杂耍般地把英、法、俄、意、奥五大强国像五个球一样玩弄于股掌之中而不脱手,并通过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统一了德意志,实现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强势诞生。




统一后的德国虽然上升势头迅猛,但德国毕竟是一个由22个邦国和3个自由市组成的新国家,犹如“一座尚未完工的建筑物……还有许多有关粘合的巨大任务有待完成。”俾斯麦当然深知这一点,所以他希望韬光养晦,不去触怒最强大的英国,为德国赢得和平发展的时间,以扮猪吃老虎的方式,实现最终崛起。
新生的德意志第二帝国地缘位置很不利,它处在一个四战之地,周围强国林立,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俾斯麦曾说:“德意志帝国处于中心和无屏障的地理位置,国防线伸向四面八方,反德联盟很容易形成。”
正如俾斯麦所言,这一困境一直是德国最大的软肋,从“三十年战争”到“七年战争”,再到一战和二战,德国一直处于被群殴的悲惨境地。




所以俾斯麦认为,这样的德国是无力与英国这种拥有广阔殖民地的老牌强国进行全球争霸的,德国能做的,就是争夺欧陆霸权,而这一战略的核心是通过合纵连横的策略压制甚至毁灭法国,绝对不能让法国再次翻身。俾斯麦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这种外交政策称为“大陆外交”。
为了消除英国的疑虑,俾斯麦公开说:“国家为推行殖民政策所支付的费用往往高于收益,殖民地会带来种种好处的议论不过是美好幻想。”他还郑重承诺:“德国在欧洲以外不谋求领土……只要我担任首相职务,我们就不会推行殖民政策。”
俾斯麦的话,当然是一种战略掩饰,就是想隐真示假,给英国一个定心丸。事实上,德国怎么可能不追求殖民地?德国起步虽晚,但是通过引进仿制英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吸引外资,再加上从法国得到的50亿法郎战争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重要矿产地,德国的工业和科技实力发展迅猛,压倒法国,直逼英国。高速膨胀的资本必然要寻求海外投资和广大的贸易市场,绝不会甘于屈居欧洲一隅。




德国通用电气董事会辅助线瓦尔特·拉特瑙就曾抱怨:“我们时代的最大不公平在于,这个地球上最有经济才能的民族,具有最坚强的思想、最强大的组织力的民族,却不能对世界起支配作用,承担责任!”
俾斯麦作为德国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不可能不响应他们的诉求,但他更清楚,德国这艘航船正穿行在惊涛骇浪之中,前面布满了危险的暗礁和漩涡,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颠覆,所以必须稳健操舵,不能允许资本的欲望横冲直撞。他曾意味深长地告诫:“伟大的民族在其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沉重的集体,这种集体只有谨慎地前进,因为在它们奔向未来不熟悉的道路上,并没有铺设平坦的铁轨。”
虽然俾斯麦保持了低调,但在殖民地问题上并不是无所作为,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小心试探着英国。
1883年,德国烟草商阿道夫在非洲的沃尔菲施巴依和好望角间的安哥拉-贝肯地区,建立了一片殖民据点,并请求德国政府给与保护。俾斯麦也希望借机将这一地区纳为殖民地。但他深知,此举将触碰英国的利益,所以采取了谨慎的姿态,他谦卑地询问英国是否对这一地区有领土要求,实际上就是希望英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能让渡一些利益。
尽管俾斯麦已经公开宣称德国不寻求海外殖民地,但英国对德国的殖民扩张野心是心知肚明的,对此始终保持警惕,一向视殖民地为禁脔的英国岂能舍弃利益,见德国人露出试探的苗头后,便给予了强硬地回应,英国人傲慢地声称:“从安哥拉到南非的好望角都是英国的合法领土。”
俾斯麦以低姿态与英国协商,是顶着国内威廉皇太子和资本家们的巨大压力的,可是英国竟如此不通情理,让他大为恼怒,于是也准备出手了。
1884年,德军进驻安哥拉—贝肯地区,并于4月24日正式宣布这一地区为德国领土。而英国当时面对法俄两国势力的挤压,无暇应对德国的行动。紧接着德军于7月5日,占领了西非的奴隶海岸湾,7月14日,德军又占领喀麦隆河下游地区。在短短的一年内,德国就在非洲占领了一百万平方公里的殖民地,成为争夺非洲的主要角色之一。以后德国又陆续占领德属新几内亚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马里亚纳群岛,在中国也占领了青岛和胶州湾、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等领地,将势力扩张到太平洋和远东。




以德国当时的发展势头,如果秉持俾斯麦的战略,再和平发展几十年,应该能获得与英国匹敌的实力,甚至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的新霸主。然而威廉二世登基后,俾斯麦由于在战略理念上与皇帝相左,被迫下台。这位老船长离开后,德国这艘大船就改变了航向。威廉二世抛弃了俾斯麦的“大陆外交”,推行雄心勃勃的“世界政策”,德国宣称:“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宣示了德国将展开全球争霸,与英国反目已经不可避免。




俾斯麦欧洲外交的核心是拉拢其他大国孤立打压法国,可是威廉二世也背离了这一政策。俾斯麦在位时,德国与俄国之间签有“再保险条约”,旨在使德国与其他大国开战时,俄国保持友好中立,从而解除德国的后顾之忧。然而威廉二世却拒绝了俄国的续约请求,还为了迫使俄国开放德国工业品的进口,对俄展开贸易战。于是俄国倒向法国,与法国签署了《俄法军事协定》,为德国以后的两面受敌埋下了祸根。
威廉二世当然知道,德国的实力还远不如英国,当时,英国的人口5.63倍于德国,英国的殖民地12倍于德国,英国海军2倍于德国。所以威廉二世也不想马上和英国翻脸,一直在与英国进行结盟谈判,希望结成英德同盟,共同瓜分世界。然而欧洲列强秉持的都是二元对立思维,非友即敌,赢者通吃,绝不会与对方共存共赢。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使结盟谈判没有可能成功。如果说俾斯麦时代,德国与英国还能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到了威廉二世时期,双方撕破脸已经是早晚的事了。




眼看与英国为敌已不可避免,威廉二世也放弃幻想,孤注一掷,与英国展开全面对抗,可是他又犯了一个错误。以德国的国力,如果专注于陆地,那至少可以获得拿破仑当年的地位,即称霸欧洲大陆,然后挟欧陆之力与英国隔海对峙。可是威廉二世却打算在海陆两个方面同时与英国竞争。而海权是英国的命根子,谁要动英国的海上霸权,英国就要与他玩命,如果德国降低海洋企图,英国对德国的容忍度还会高一些,战争爆发的时间也可能因此推迟,德国可以多获得一些发展时间。可是眼看德国全力发展海军,英国就急眼了,开始全力遏制德国。
德国针锋相对,于1898年推出《舰队法》,规定每年要建设3艘主力舰,威廉二世声称:“我不把我的海军建立到和我的陆军同等水平,我绝不停歇!”
威廉二世的母亲维多利亚皇太后也为他的疯狂做法感到震惊,她说:“威廉唯一的想法,就是拥有一支比英国更大更强的舰队,他真的完全疯了!”
为了保持对德国海军的优势,英国实施了二对一海军政策,使自己的无畏舰数量为德国的两倍。
可是威廉二世并不畏惧,他认为,英国有全球利益需要维护,所以无法全力对付德国,德国舰队只要保持全球第二的实力,并且不前出到大洋与英国海军决战,只是在近海以逸待劳,等待英国海军来进攻,然后集中优势力量将其逐一击破。负责规划德国海军发展的提尔比茨认为,当德国海军力量达到英国的三分之二时,英国将放弃进攻德国的计划,因为英国无法承受与德国海军开战所造成的损失,只能与德国展开谈判。
可是德国人没想到,战场不是赛场,赛场上的第二名依然拥有荣誉,前面的训练和投入不会白费,而战场上,第二遇到第一时,很可能是灭亡,全部投入都化为乌有。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惜威廉二世和提尔比茨不懂这个道理。




后来的事实证明,德国人确实想错了,一战爆发后,英国海军并没有如他们所料的那样分兵保护各处的利益,而是调动了全球的力量来进攻德国,为此英国不惜放弃了在美洲和地中海的利益。而且英国舰队也没有抵近到德国近海来与德国海军决战,而是采取了离岸封锁策略,把德国海军堵在港口内。结果,德国投入巨量资源打造的强大舰队,在日德兰海战之后,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而在德国海军分走大量资源的情况下,德国陆军仍能力敌英、法、俄三强不落下风,如果把海军的资源给了陆军,那么德国陆军击败所有陆地对手,称霸欧陆将毫无悬念。那时,坐拥全部欧陆资源的德国将不惧英国的海上封锁。可是由于德国将资源海陆分摊,导致陆军无法掌握欧洲的资源,海军又无法击破英国的封锁,结果整个国家被逐渐窒息,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力量,威廉二世毁掉了俾斯麦开创的千年难遇的德意志崛起机会。




二十年后,德国人又奋力挣扎了一次,但这一次力量悬殊更大。二战爆发前,英国的人口4.05倍于德国,殖民地70倍于德国,海军30倍于德国,英国国际政治话语权更非德国可比,而这还是在没有算入美国这个巨无霸掌握的资源情况下的对比。面对如此绝望的现实,德国人还是干了,凭着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无与伦比的战争艺术,他们差一点成功,但最后兵败国破,虽然把英国拉下了马,德国却永远失去了登顶世界的希望。英国虽然也被毁了,但只是把王位让给了美国,昂撒人依然掌控世界,大英帝国输了,英国人却没输,而德国已经输得干干净净。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2-7-5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把海军的资源给了陆军,那么德国陆军击败所有陆地对手,称霸欧陆将毫无悬念。
如果每天吃肯塔基和麦当劳,喝可口可乐,那么德国陆军击败所有陆地对手,称霸欧陆将毫无悬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22-7-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12:54 , Processed in 0.064683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