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象:雷雨中的闪电。但闪电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闪电划过地平线,雷声轰鸣,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独特的气味:这种雷雨现象在夏季尤为常见。那么,闪电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能有多大?雷声又是从何而来?
闪电是如何产生的
闪电是由雷雨云中的电场引发的。在云中,电荷会发生分离:微小的冰晶带正电荷,而水滴则带负电荷。云层的上部因此带正电荷,下部带负电荷。最终,这些能量会通过闪电释放出来。
闪电可以使空气温度升高至大约30,000摄氏度,且长度可达数公里。根据联合国气象组织(WMO)的数据,有记录以来最长的闪电曾跨越超过750公里,穿过美国。
这些放电现象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形式,特别是云层与地面之间的放电被认为最为危险。而云内放电则会保持在雷雨云内部,使天空闪耀。空气放电则朝向空中,不会触及地面。
闪电带来的危险
所谓的干闪电在云层与地面之间放电,而附近并没有降雨。这类闪电尤其危险,因为它经常会在长时间干旱后引发森林火灾。在德国,当雷雨区域并未覆盖闪电落地点或仅带来少量降水时,可能会发生干闪电。
对人类来说,闪电也是危险的。闪电电流可能超过100,000安培,导致烧伤、瘫痪甚至心脏骤停。根据德国气象局(DWD)的建议,最好的防护方式是待在坚固的建筑物内,或者待在车内:由于金属车身的缘故,闪电电流会从车外流过。
雷声为何轰鸣
雷声是放电后空气在闪电通道内剧烈升温的结果。极高的温度使得空气在闪电通道内发生爆炸性膨胀。空气突然向四面八方扩散,产生一股冲击波,快速穿过周围环境。我们的耳朵将这一过程感知为雷声。
如果闪电通道与观察者呈直角,所有声波会同时抵达,那么雷声会像是一声巨响。而如果闪电通道倾斜,来自不同位置的冲击波会在不同时间到达,从而产生持续的雷鸣声。
要估算闪电的距离,可以使用所谓的秒数规则。闪电几乎与放电同时可见,而声音传播的速度约为每秒330米。通过计算可见放电与雷声之间的时间差,可以估算闪电的距离:三秒钟约等于一公里。
为什么雨前有气味
在夏季雷雨期间空气中的气味被称为“土腥味”。1964年,两位澳大利亚研究者将这一术语从古希腊词汇“petros”(石头)和“ichor”(神话中神灵血管中的液体)中演化而来。他们发现,当雨水落在地面时,会激起尘埃微粒,其中释放出一种植物在干旱时产生的油脂香气。风将这些香气传播开来,因此有时在雨落下前,你就能闻到雨的气味。
这种现象也可能在寒冷的日子发生,但主要在夏季出现。根据德国气象局的解释,地面需要有一定的温度。这种现象在冬季也可能发生,但满足条件的情况要少得多。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