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bbit OS 是第一个建立在 Large Action Model(LAM)上的操作系统,该模型将学习用户使用特定应用的意图和行为,然后模仿和执行。
与我们更常听到的大型语言模型 Large language model(LLM)不同,Rabbit 所谓的 LAM 大型动作模型,虽然同样要先理解用户说出的话,但 LAM 更侧重于理解人类如何使用应用和服务并进行模仿操作,而不是依赖于 API 接口。
图/ Rabbit官方表示,LAM 基于互联网上大量消费者发布的应用程序界面进行训练,而且随着训练数据的增多和质量的提升,LAM 的能力还能更强。在训练模式下,rabbit OS 还支持用户个性化训练自己专属的 LAM 模型。
个人 AI 终端,交互为王
剥离掉「LAM 模型」的概念,其实不难理解 Rabbit 正在做的事,无非就是利用最新的 AI 技术,将语音作为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这也是个人 AI 设备最关键的一点。按照官网信息,Rabbit 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州洛杉矶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兼 CEO 吕骋(Jesse Lyu)之前是智能音箱公司渡鸦的创始人,在渡鸦被百度收购不久后就退出了。
但不仅是 rabbit r1,去年火出圈的另一款支持 GPT 模型的个人 AI 设备—— AI Pin,也是由一家初创公司 Humane 开发并推出。同样也是很简单的一款产品,AI Pin 甚至没有屏幕,虽然还有在手掌投影的功能,但几乎可以说是依靠语音和摄像头进行所有的交互和反馈。
AI Pin,图/ Humane在多次报道大模型的文章中,我们都有提到一个观点:当大模型带来了 AI 理解能力的飞跃,很可能将彻底改变人机交互的主要方式。事实也证明了,手机厂商、初创硬件公司以及大模型厂商都在围绕「对话」的交互变革来开发和升级新的产品。Humane 的两位创始人均来自苹果公司,曾共同参与 Mac、iPod、iPad、iPhone、Apple Watch 和 iOS 的研发。一位专注于用户界面和交互,协助发明了第一代 iPhone 中首次亮相的滑动解锁功能。另一位是软件工程总监,帮助推出了初代 iPad。有趣的是,Humane 的总部就在加州的另一大城市——旧金山,这里还有一家如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公司—— OpenAI。早在去年 9 月,The Information 就曝出 OpenAI CEO Sam Altman 与前苹果传奇设计师 Jony Ive、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已经在商讨开发一种全新的 AI 设备,后来还有消息指出即将离任的苹果产品设计副总裁 Tang Tan 也将参与该项目。小雷不知道这个项目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产品,但几乎可以笃定,它一定也在围绕新的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