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25-1-12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x44 于 2025-1-15 17:51 编辑
自从中方密集展示第六代战机等军事实力后,现在美国不说按实地位说话,十六亿美元的舆论导向开始强调中美友谊了。
国家之间从来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恒的国际利益。
作为新兴大国,一战二战美国都致力于削弱欧洲尤其是英国等老牌帝国的力量, 鼓励英法殖民地独立。
一战二战中给交战各方提供军事物资, 战争末期加入成为战胜国分享利益。
为战争机器加满油:二战中德国日本如何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战争
https://view.inews.qq.com/k/2024 ... l=wap&openApp=false
在1931年到1941年7月美国对日本全面禁运期间,美国一直在给日本提供大量的钢铁、石油和橡胶等战略物资,这些相当于日本对外进口总量的54.4%,在1937年-1939年这段抗战最艰难的时期, 那些维持日本战争机器运转的物资根本离不开美国,60%的石油,70%的废钢铁与铸铁,90%的铜,48%的发动机,90%的汽车和零部件都来自于美国。1939年,日本98.8%的石油进口来自美国!1933-1940年日本从美国进口了超一千万吨钢铁工业的主要废铁原料,占美国当时废铁输出总量的53%。当时陶行知在从美国返回国内抗战时曾告诉美国人:“如果我被日本的炸弹炸死了,我的身体有54.4%是你们美国人炸死的”。这也是那个时候每个中国人的心声,以及死去的每个中国人所经历的。蒋介石请求美国不要给日本提供钢铁、石油这些战略物资,美国予以拒绝!
1940年4月16日法国建议美英法一致向日本施压,美国政府却不予理睬。同年9月,罗斯福拒绝会议参与者提出的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对日禁运,还拒绝了英国关于美英联合给印度支那以军事援助的建议,导致日军顺利侵占印度支那北部。
美国二战期间的战略意图是复杂的。美国参与亚洲战场作战本身也是从其自身国家利益出发,为了对抗法西斯轴心国联盟,遏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防止日本独占中国及东南亚的资源和市场,从而对自身利益构成威胁。在战争之外,美国长期以来在中国享有诸多特权,并且还存在向日本出售战略物资等间接支持日本侵华的行径, 不能忽视这些复杂背景。
美国在1949年之前在中国拥有诸多特权,主要包括:
- 司法特权:通过1844年《望厦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获得领事裁判权,即美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被告时,须由美国领事等官员依据美国法律审判,中国司法机关无权管辖。
- 关税特权:《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关税需与美国商议,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又扩大内地通过税特权,使中国关税长期被限制在低水平,美国商品得以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
- 通商口岸与贸易特权:从1842年《南京条约》起,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美国依据“利益均沾”原则,可在各通商口岸自由贸易、设立商行等,还可从事沿海转运贸易和内河航行,打破中国对沿海和内河贸易的主权限制。
- 驻军权:《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可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美国据此在中国驻扎军队,对中国主权和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 租界与租借地特权:美国在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强占租界,还参与瓜分租借地,在租界和租借地内拥有行政、司法、税收等权力,成为侵略中国的据点。
- 传教与文化特权:《望厦条约》等允许美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建教堂、办学校等,借此传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文化渗透。
- 投资与经济特权:1895年《马关条约》后,美国依据“利益均沾”取得在华投资设厂权,还可开矿、筑路等,掠夺中国资源,控制中国经济。
1949年之前的中国才是让美国痛心疾首的“丢失的中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