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HL计划大幅扩展其包裹自提网络,将现有的15,000台包裹自提机数量增加到30,000台,以应对消费者对灵活取件需求的增长。这一计划不仅意味着更高效的物流服务,也可能标志着传统上门配送逐步退居二线。
自提机:未来包裹配送的主力军
DHL宣布,到2030年将现有包裹自提机(Packstation)和邮政站点(Poststation)的数量翻倍,以覆盖更多地区。消费者将能更方便地在超市、车站、加油站和公共场所附近找到这些自提机。这不仅为客户提供24小时可用的灵活取件方式,也有助于降低配送成本。
DHL管理层成员尼古拉·哈格莱特纳(Nikola Hagleitner)表示:“我们的自提网络将更加密集,消费者到包裹的距离将越来越短,这对客户来说是一个重大优势。”
此外,DHL的子公司DeinFach将加入竞争,推出类似于myflexbox的新型白色自提机,不仅支持DHL的包裹,还允许其他物流公司和零售商使用这些设备存放包裹。首批60台DeinFach自提机预计将在1月底投入使用,年底前将达到四位数。
行业竞争加剧
DHL的扩展计划也对行业其他参与者施加了压力。DPD和GLS计划到2027年将其联合自提机数量从100台增加到3,000台,而奥地利的myflexbox公司则计划到2030年在德国扩展到至少5,000台。myflexbox目前已拥有460台自提机,并预计年底前增加到1,000台。
这些公司积极布局的背后是消费者需求的变化。DPD的经理迈克尔·克瑙佩(Michael Knaupe)指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希望灵活地取包裹,而不是等待快递员上门。”
为何选择自提机而非上门配送?
DHL及其竞争对手青睐自提机的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成本优势
相较于逐一将包裹送至每个家庭,自提机可集中存放多个包裹,大幅降低物流成本。这种方式在欧洲部分地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上门配送。
交通与环保考量
随着城市中心对车辆流量的限制,包裹自提机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方式。德国市长协会(Deutscher Städtetag)秘书长赫尔穆特·德迪(Helmut Dedy)表示:“包裹自提机可以减少交通压力,但它们的安装地点需要精心规划,优先选择建筑物内或私人土地。”
挑战与未来趋势
尽管自提机的扩展潜力巨大,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选址困难:德国的法规较为严格,新自提机的安装需要经过多重审批,与波兰或爱沙尼亚等国家相比进程较慢。
容量问题:当自提机容量不足时,包裹可能被转移到更远的自提机或包裹点,这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不便。
即便如此,市场对包裹自提机的需求仍在快速增长。myflexbox首席执行官卢卡斯·威泽(Lukas Wieser)预计,德国需要至少100,000台自提机,而目前仅有约15,000台。他援引波兰的数据称,波兰已有超过40,000台自提机,且数量仍在增加。
结论:包裹配送的未来已来
DHL及其他物流公司的战略表明,自提机正逐步成为包裹配送的新主流。这种模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灵活性的需求,还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减少城市交通压力。然而,如何优化站点布局并解决容量问题,将是这一模式能否全面普及的关键。对于消费者来说,未来将不仅仅是“送货到家”的时代,而是“灵活取货”新时代的到来。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