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几乎在所有业务领域都面临困境。过去一年,公司利润率大幅下降,仅达到既定目标的一半。尽管面临危机,博世仍计划通过裁员削减成本,力争重回增长轨道。
汽车与机械制造业低迷 博世业绩大受冲击2024年,汽车行业和机械制造业的危机对博世造成了严重影响。根据公司公布的初步数据,营业利润同比暴跌三分之一,降至32亿欧元。
尽管公司年营收小幅下降至905亿欧元,但利润率仍较上一年大幅下滑近2个百分点,降至3.5%,仅为公司中期目标的一半。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的业务涵盖供暖系统、半导体、软件及家电等多个领域。然而,几乎所有业务板块都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在欧洲,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汽车供应业务受压 竞争加剧2024年,博世最大的业务板块——汽车零部件供应(Mobility),营收维持在560亿欧元左右,与上年基本持平。
博世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哈通(Stefan Hartung)表示:“即便博世付出了巨大努力,也无法逃避经济现实。汽车行业正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挑战。此外,行业还受到产能过剩及监管不确定性的影响。”
美国投资加码 博世迎接全球市场挑战德国汽车制造商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遭遇业绩大幅下滑,但博世汽车部门负责人**马库斯·海因(Markus Heyn)**仍然看好德国汽车品牌的长期竞争力:“如果你问中国消费者,未来哪些汽车品牌仍会存在于中国市场,德国品牌肯定名列其中。”
博世财务总监马库斯·福施纳(Markus Forschner)补充道,全球经济预计2025年仍将低迷,但美国和中国市场可能比预期更快复苏。
针对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关于提高对欧洲进口商品关税的言论,博世CEO哈通回应称,公司已经做好应对各种情境的准备。他表示:“目前来看,美国的经济政策仍以促进商业利益为目标,因此我们相信,美国不会采取对自身经济有害的措施。”
近年来,博世在美国的投资力度大幅加大,包括数十亿欧元的收购计划以及半导体工厂建设。哈通指出:“博世在北美的业务仍然偏小,因此未来还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目前,北美市场贡献了博世全球营收的约20%。
利润目标2026年重回7% 裁员成主要削减成本手段尽管市场环境严峻,博世仍计划提升营收和利润。公司预计,全球经济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复苏,届时博世希望实现7%的利润率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公司必须在削减成本和精准投资之间找到平衡。
全球裁员 预计德国6,000个岗位面临风险为了降低成本,博世计划裁员。
- 2024年,公司全球员工总数减少3%,降至约41.8万人。
- 自2023年年中起,博世已宣布削减12,000多个岗位。
- 在德国,预计将有6,000个工作岗位被裁撤,其中电动汽车和软件领域也受到影响。
工会与员工代表强烈反对裁员计划。德国工会IG Metall和博世工会均指责博世在**关键未来行业(如电动汽车)**裁员,认为公司没有充分考虑员工的长期利益。
然而,博世方面解释称,由于电动车市场需求低迷,汽车制造商纷纷推迟相关项目和新车平台的开发,导致相关业务增长放缓。Mobility业务负责人海因表示:“虽然电动汽车业务仍在增长,但增速放缓。未来,我们必须不断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业务结构。”
工会警告称,未来裁员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因为整个汽车行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不仅博世,许多小型供应商也因行业疲软而面临倒闭风险。
总结:博世在挑战中寻求转型挑战 | 影响 | 汽车行业危机 | 市场需求疲软,投资减少,博世利润大幅下降 | 欧洲市场疲软 | 购买力下降,尤其影响汽车和家电业务 | 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 中国本土品牌崛起,德国车企在华表现下滑 | 美国市场关税不确定性 | 博世正在调整战略,加强在北美投资 | 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 | 导致相关岗位裁撤,电动汽车业务增长放缓 | 博世的应对策略
- 加大北美投资,弥补欧洲市场下滑
- 削减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 调整汽车业务布局,适应新能源车市场变化
- 持续评估裁员计划,优化公司结构
尽管面临行业挑战和市场不确定性,博世仍计划通过裁员、投资调整和技术创新实现业绩回升,力争在2026年达到7%的目标利润率。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