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9|回复: 0

【AI】未来10年不被AI淘汰的孩子,都赢在这4项核心能力和7力素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3 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微信文章


【关注公众号回复“德道正经”领取宠粉大礼包】

“妈妈,以后我的工作会被AI抢走吗?”
当8岁儿子指着手机里的AI搜索问我时,我才惊觉:这一代孩子不是在和同龄人竞争,而是在和算法赛跑。但真正可怕的不是“被AI替代”,而是用20世纪的教育,培养21世纪的“半机器人”——会做题但不会思考,懂技术但不懂人性。

思考未来教育,细细品



AI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职业版图,但教育的本质始终是培养“不可替代的人性”。让我们通过三个真实案例,揭示未来教育的核心方向:

1【东京银座小学的震撼实验】从“技能容器”到“人性放大器”

人性判断力:当AI能写判决书,人类靠什么守住正义?

东京银座小学将AI伦理纳入必修课,学生在学习编程的同时,每周要辩论真实案例经历一场“人性拷问”,例如:面对自动驾驶必须选择撞向老人或儿童的伦理难题,9岁的麻衣子说:“AI应该先刹车3秒,给人类留出修改错误的时间。”  这种教育培养的不是简单的代码能力,而是数字时代的人性判断力。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预言的“未来文盲”,正从“不会使用AI的人”转向“失去人性判断力的AI使用者”。教育需要教会孩子在算法洪流中保持人性坐标。

【教育启示】

- 停止培养“人形AI”(只会执行命令的孩子)

- 把伦理课、哲学思辨融入数学编程

2
【山姆·阿尔特曼的逆袭密码】跨学科思维的胜利

跨界重构力:为什么ChatGPT之父学哲学?

OpenAI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在斯坦福辍学前,主修计算机与哲学双学位。这种技术+人文的复合背景,让他创造出既有技术突破又符合人类伦理的AI产品,创造了史上最“像人”的AI:

- 用哲学训练批判性思维(识别AI的逻辑漏洞)

- 用文学滋养共情力(让人机对话更温暖)

未来的教育应是“T型结构”:在某个领域深入钻研(垂直竖线),同时构建跨学科认知网络(水平横线)。就像神经科学家用AI解码脑电波,既需要专业深度,又要理解算法原理。

麻省理工最新数据显示:“生物+AI”“艺术+算法”等跨学科人才,起薪比单领域专家高47%。

【教育启示】

- 带孩子读《三体》学物理,用《红楼梦》练情商

- 鼓励“混搭型兴趣”(如会弹钢琴的码农,懂量子力学的画家)

3【全球首个情商银行的暴击】

情绪生产力:迪拜给情商“标价”的真相?

阿联酋迪拜在2023年推出全球首个“情商银行”,市民的共情能力、冲突解决能力等情商指标可兑换公共服务。这个系统背后的AI训练师团队,由心理学博士和机器学习专家组成,他们发现:

- 能化解冲突的儿童,未来收入比IQ高的同龄人高28%

- 会精准共情的员工,AI协作效率提升3倍

世界经济论坛已将“情绪管理”列为2025年十大核心技能。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与AI比拼计算速度,而是人类独有的情感智慧:如何用共情力促成合作,用幽默感化解危机,用审美力创造价值。

【教育启示】

- 把“情绪日记”当必修作业(记录自己如何解决争吵)

- 家庭会议让孩子主持(训练危机谈判能力)



AI时代四大教育刚需未来教育四大支柱(家长速存)

1、人性算法:培养AI无法复制的创造力(艺术构思)、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精神品格(毅力/勇气)、七力素养

- 日常训练:每周1次“无标准答案辩论”(如AI该不该有投票权)

2、跨界通识:建立“科技+人文+商业”的认知框架,如用区块链原理理解契约精神,用神经科学解构消费心理

- 推荐桌游:《跨学科风暴卡牌》(用化学知识解决历史谜题)

3、心智韧性:训练“反脆弱”心理素质
- 硅谷精英圈爆火的“失败模拟器”:让孩子在VR中体验破产危机并学习重建



4、数字灵性:在元宇宙中保持主体性

- 韩国正在推行的“离线生存课”:48小时不用智能设备,找回人类本能

用咱们中华文化老子《德道正经》里面讲即德行力修炼“七力素养模型”:

1.生存力:能够独立且经由正当合作方式舒适地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能力。

2.幸福力:能够觉知表达自己情绪感受以及感知他人情绪感受且经营创造出幸福关系的能力。

3.创造力:能够认同自己价值并释放自己生命潜能且为他人及社会做出贡献体现创意和创造的能力。

4.仁爱力:能够感受爱、表达爱以及接受爱且能从爱的角度对待人事物的能力。

5.梦想力:能够拥有梦想且能够实现梦想的能力。

6.洞察力:能够拨云见日看透人事物结构、秩序和规律的能力。

7.觉悟力:能够觉悟生命及存在更高意义的能力。

当AI可以写出莎士比亚风格的十四行诗,人类的价值在于写出感动心灵的原创诗句;

当AI能诊断疾病,医生的价值转向给予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念。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带着人性温度驾驭AI”的新人类——他们不是与机器竞赛,而是用机器拓展人性的边疆。

未来已来的教育,不是教孩子如何不被AI取代,而是教会他们如何让AI成为展现人性光辉的画笔。就像钢琴家不会因自动演奏钢琴而消失,反而创造出更动人的音乐,人类终将在与AI的共舞中,奏响文明的崭新乐章。

小结:
最后,总结未来的方向是人与AI协作,而不是对抗。教育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AI作为工具,同时发挥人类独有的优势,全面激活孩子的七力素养(生存力、幸福力、创造力、仁爱力、梦想力、洞察力、觉悟力)。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你也曾在深夜焦虑孩子的未来,转发这篇文章,让我们共同许愿:20年后,我们的孩子不是AI的替代品,而是驾驭AI的造梦者。

(点开蓝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6 19:01 , Processed in 0.063587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