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8|回复: 0

[航天] 中国商业航天迈入双工位时代!海南发射场创全球新纪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2 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长征八号“一箭十八星”首秀成功,卫星组网效率提升300%

w1.jpg

凌晨的海南文昌,两座83米高的钢铁巨人隔海相望,3月12日0时38分,长征八号遥六火箭从一号工位腾空而起,18颗卫星如流星般划破夜空。这场持续4分30秒的太空芭蕾,不仅创下我国商业航天单箭发射卫星数量之最,宣告中国首个双工位发射场全面启用,从去年11月二号工位首飞到如今两座发射塔交替轰鸣,中国商业航天正式进入“左右开弓”新纪元。

w2.jpg

在直径98米的导流锥上方,长征八号火箭的480吨推力将356吨箭体推离地面,这座专为中型火箭设计的发射工位,藏着三项颠覆性创新:地面导流系统取代传统地下结构,模块化钢结构实现45天快速搭建,双工位协同使年发射能力突破50次。相比美国卡纳维拉尔角商业发射场单工位年均12次的节奏,海南发射场的效率提升肉眼可见。

此次发射的千帆星座组网卫星,单颗仅重120公斤却具备6G物联网中继功能。上海垣信卫星工程师透露,这批卫星入轨后将与前期发射的72颗组网,形成覆盖北纬50度至南纬50度的通信带。重要的是星座采用星间激光链路技术,18颗卫星能在太空中自主组网,将数据传输延迟压缩至毫秒级,这使南海渔船的定位信息可直达上海数据中心,时延比现有系统减少83%。

w3.jpg

长征八号团队的“新三垂测发模式”成为效率革命的核心,火箭芯一级、芯二级与整流罩分三路垂直转运,发射区总装时间从14天缩短至7天。现场总指挥打了个比方:“就像把乐高积木搬到发射台再拼接,既保证精度又节省时间”这种模式使发射场恢复周期同步减半,全年理论可执行24次发射,远超美国SpaceX猎鹰9号单个发射台18次的纪录。

双工位设计带来的不仅是数量突破,二号工位专攻固体火箭快速响应,一号工位主攻液体火箭高密度发射。当两个工位同时运作时发射场可在一周内完成“液体火箭准备—发射—固体火箭补位”的接力赛。航天科技集团数据显示,这种弹性调度能力使商业用户平均等待时间从9个月降至3个月,发射成本降低22%。

国家航天局在任务中首次启用“天网”监测系统,通过78台高清摄像机和12颗遥感卫星组成的监控网络,指挥部能实时追踪火箭起飞后15秒内360度全景状态。在本次发射中该系统成功捕捉到导流锥表面温度从1800℃骤降至80℃的全过程,为后续优化降温方案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

国际航天界对此高度关注,欧洲咨询公司报告指出海南发射场双工位布局将改变全球商业发射市场格局,预计到2026年我国商业发射市场份额将从目前的15%提升至35%,SpaceX副总裁曾私下评价:“他们用两年时间走完了我们十年的工位升级之路”

w4.jpg

w5.jpg

当两座发射塔在琼州海峡畔交相辉映,我国商业航天正以双工位的澎湃动力,冲破固有赛道的桎梏。

从单发孤勇到双箭齐发、从追赶者到规则制定者,这场始于钢铁巨塔间的效率革命,终将在星辰大海写下属于东方的航天新范式。

【信息来源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官方通告等】相关信息整合

关注我

#科技 #航天 #卫星

w6.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4 10:07 , Processed in 0.098157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