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0|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提升我国能源安全影响较大——显而易见的结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4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1.jpg

11月9日,丝路能源智库联盟在国网能源院组织召开了能源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沙龙活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国网能源院、国网新疆电力、中能建、中曼石油、华为公司等的40多位专家参加了本次沙龙活动。沙龙期间,主办方开展了问卷调查,咨询参会者关于“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提升我国能源安全水平影响程度的看法。共有39位专家参与投票,有87%的参与者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提升我国能源安全影响较大,另外也有8%的投票认为说不清,5%的投票认为影响较小。从结果来看,认为影响较大的占据绝大多数。

w2.jpg

图  投票选项及与会专家投票结果
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对提升我国能源安全影响较大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现实。一是从总量来看,“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储量丰富,供给持续占据我国对外进口能源的大头。“一带一路”国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原油探明可采储量合计2368.62 亿吨,占全球的54.61%;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合计219.35万亿立方米,占全球的63.07%。2022年,我国从“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石油3.98亿吨,占总进口量的78.3%;天然气1117.4亿立方米,占总进口量的73%。“一带一路”国家长期稳定的能源出口,极大的保障了我国能源需求。
表  我国石油进口前十来源国及进口量对比(2012 vs.2022)
w3.jpg

二是从结构来看,“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很好地补充了我国的能源缺口,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海外发展。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存在明显的能源要素互补关系。我国是石油天然气的消费大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需要大量进口。“一带一路”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正好填补我国在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方面的需求。“一带一路”国家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的动机迫切。全球适宜集中开发的风电规模为131.2pw,“一带一路”国家占比高达72%,全球适宜集中开发的光伏电规模约2647tw,“一带一路”资源量占比达到76%。“一带一路”国家新能源发展,正好促进我国新能源产能的充分利用。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以来,中国主要电力企业签订电力工程承包合同近千个,总金额超1500亿美元。中国主要电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项目累计超过260个,其中,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数量占比超过30%。三是从通道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构建了我国能源海上、陆地多个方向的运输通道,减少了对单一来源的依赖。过去,我国油气运输通道单一,对海上运输通道依赖严重。现在,得益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的推动,我国开辟了多条内陆油气通道,东北建成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管道;西北与哈沙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管道,是世界上最长的天然气管道;西南中缅油气管道,可以使原油运输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从西南地区直接进入中国;再加上原来的海上油气进口通道,我国现在拥有四大油气能源通道,四大油气进口战略通道均途经“一带一路”国家。四是从对象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了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团结了拥有丰富能源资源的多数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受制于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条件,无法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在能源领域拥有较强的资金、技术和设备优势,通过参与“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可以帮助沿线国家开发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往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区域经济繁荣。“一带一路”建设还能促进知识共享、文化交流和民间交流,有利于形成更加稳固的国家关系。
但对于另外两个选项仍需保持敬意,相对于“想当然”的必然,无论是有8%投票认为说不清“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是否影响了国家能源安全,还是5%“影响较小”的选项,其实也都指向了负责任的研究思考。就关联关系或因果关系而言,如果没有“一带一路”倡议,那么在现有的其他规则下,能否实现当前的能源进口多元化和能源技术产品大量输出的局面?即“一带一路”建设带来了多大的“增量”贡献?尤其“影响较小”选项,可以让我们安而不忘危,从底线思维角度,对多元化持开放的态度,不断思考基于自身安全考量的多元化能力。

w4.jpg

往期回顾

◀《中国电力》2023年第10期目录

◀ 智库之声系列沙龙“能源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在国网能源院成功举办

◀【会议通知】2023(首届)城市电网技术创新会议

◀ 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成功召开

◀ 倒计时1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明日召开

◀ 倒计时2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即将召开

◀ 倒计时3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即将召开

◀ 倒计时4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即将召开

◀ 倒计时5天!能源电力“双碳”转型路径成果发布暨电力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研究启动会即将召开

编辑:于静茹

校对:王文诗

审核:方彤
声明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4-23 21:21 , Processed in 0.084295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