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19|回复: 0

[山西]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8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中国非遗之光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jpg

山西

表里山河的成就与羁绊

文|山西自驾游



山西

很多人眼中一个不起眼的省份

它地处北方内陆

既非东部发达地区

也不在西部大开发之内

好不容易挤进中部崛起地区

却比较边缘化



对很多不了解山西的人来说

这里就只有煤

煤矿

煤老板

因煤而造成的严重污染

与煤脱不了干系的塌方式腐败

以及

因煤而兴也因煤衰的经济



现在的山西

无论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地理等方面来说

都是一个落后的地方



(此图仅用于展示山西在中国的位置,不代表我们认同图中的国界,可放大查看,云南大学秦雨制图)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jpg



然而

就是这个落后的山西

却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从三皇五帝到如今

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它都从未缺席

而且几度引领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



也是这个落后的山西

在十九世纪乃至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

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份



(清代诗人龚自珍有语)


山西号称,海内最富,

土著者不愿徙,毋庸议。



不但如此

这里曾经也是中国精神文化的高地

佛教、道教汉朝时就在此传播

武圣关公忠义仁勇精神更是影响了无数人

山西境内的

每一处庙宇、寺院、山水

都是信众和文人骚客的向往之地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上无比灿烂的山西

为什么会“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我们需要从一片湖水说起

2016年12月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100张2016年度照片

一张从空中俯拍的山西运城盐湖赫然在列

在此之前

国内绝大部分主流媒体都曾对此报道过

并戏称其为“鸳鸯火锅”

其实这只是

运城盐湖

在夏天高温季节时的一种自然现象



(夏季多彩的盐湖景色)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jpg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4.jpg



地处山西省运城市南部的运城盐湖

对于现在我们来说

更多就是一片美丽的风景

而在上古时期

作为人类生存必需品-食盐的供应地

运城盐湖就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自然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黄帝和蚩尤就因为争夺盐湖而进行了一场世纪大战

蚩尤战败被杀

黄帝从此控制了盐湖

如今

在盐湖的南岸仍有一个村子叫蚩尤村

村子里的人一直认为他们就是蚩尤的后裔



到了尧舜禹时期

三代帝王都是围绕着盐湖兴建城池

尧都平阳(今临汾)

舜都蒲板(今永济)

禹都安邑(今夏县)

离盐湖越来越近

这些都说明了

运城盐湖周边的山西南部地区就是古中国的中心地带



(冬季盐湖的硝花)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5.jpg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6.jpg

西周时期

周武王姬发之子唐叔虞

被其弟周成王分封于今山西翼城附近的唐国

其子燮(音xie)即位后迁居于晋水之旁

改国号为晋

山西的前身—晋国由此诞生



春秋战国时期

晋文公重耳称霸

后又经襄公、景公、厉公、悼公成就晋国霸业几百年

鼎盛时期的晋国包含了现在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

山西也在这个时候有了基本的雏形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7.jpg



晋国霸业在晋平公时

大权旁落韩、赵、魏、智、范、中行六卿

六卿之间为争夺权力不断内斗

先是范、中行两家被灭

公元453年

本是与智氏联手灭赵的韩、魏

在赵的策反下

三家联手灭掉了势力最大的智氏

瓜分了晋国

公元403年

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为诸侯

史称“三家分晋”

自此山西遂有三晋之称



三晋大地素有“表里河山”之称

它有着非常特殊的地理形势



清代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曾对山西的地形做过精辟的描述

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

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

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

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

于南则首阳、砥柱、析城、王屋诸山

滨河而错峙

又南则孟津、潼关皆门户

整个山西形成了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

而在这些大山之间

则分布着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和长治六大盆地

以及起源于管涔山,在河津汇入黄河

流经大半个山西的汾河

六大盆地就是山西的粮仓

这样的表里山河使得山西

进可攻,退可守



(山西地理形势图,可放大查看)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8.jpg



而山西的地理位置同样特殊

东西向上位于关中势力和河北平原势力的中间

关中势力占领山西

就可以兵出太行山

直捣河北平原

同样

东方势力占领山西

一样可以兵发关中

南北向上则处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接地带

是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交锋的前线

所以

现在看来不东不西、保守封闭的山西

在战乱频仍的古代中国

不可避免的成为了

兵家必争之地



战国时期

秦魏、秦赵在山西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

长平之战

战神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

就发生在今天山西的长治高平一带



秦汉时期

中原王朝大一统

此时山西则是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主战场

白登之围、马邑之战都发生在山西



北魏建都平城(今大同)

利用山西的地理优势

东灭北燕、后燕

西灭赫连夏、北凉

北灭柔然

南夺刘宋河南之地

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

北魏是山西的巅峰时期

当时的山西就是是整个北方的中心



隋朝时

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道慰抚大使

这时候三晋大地才有了山西这个名字

后来

在山西侵淫多年的李渊父子从太原起兵

同样利用地理优势直捣陕西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朝代-唐朝



五代十国

山西的地位又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后唐、后晋、后汉都是从山西崛起

北汉刘崇更是依靠山西的地理优势

居然成了十国中最后灭亡的一个


抗战时期

山西则是华北抗日的主战场



太行山、吕梁山、中条山

都成了抗日的最前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

日本板垣师团

从一年前板垣会见阎锡山时勘察好的路线

由河北涞源穿越太行山直扑平型关

打了阎锡山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阎锡山的部队并没有在这里重点设防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另一支中国的队伍神奇地却出现在了平型关

也打了板垣一个措手不及

于是我们迎来了抗日战争第一次意义重大的胜利

平型关大捷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9.jpg



山西的特殊位置和地理形势

造就了山西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中国的中心地带

影响、甚至引领了中国的政治发展进程

政治、军事的繁荣

也带动了山西在宗教、文化、经济方面的发展



东汉永平11年

来自印度的两位高僧

迦叶摩腾和竺法兰

从洛阳来到五台山想在此建寺

但当时的五台山时道教道场

二人颇受排挤

后来通过佛、道斗法胜出

二人才在五台山获得建寺资格

并建造了大孚灵鹫寺

也就是现在显通寺的前身

从此

佛教在五台山不断得到发展

鼎盛时有300多座寺院

现在的五台山也依然有寺院100余座

已经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和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0.jpg



北魏和平初年

著名的和尚昙曜在北魏都城

平城西郊的武周山北崖主持开凿了“昙曜五窟”

也就是现在的云冈石窟中间最宏伟的第16-20窟

后来又经60余年的开凿

形成了主要洞窟达51个之多的

云冈石窟

现在的云冈石窟与莫高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1.jpg



北魏太和十五年

当时的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移到北岳恒山

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修建了

悬空寺

这座寺院的非常奇特

从下往上看

整个寺院就像悬挂在半山腰一样

李白叹其绝妙

题写“壮观”二字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2.jpg



今天太原的西山有一摩崖大佛

蒙山大佛

佛像高46米

建于佛教兴盛的北齐天保年间

李渊、李治、武则天等都曾来此礼佛

元朝末年大佛被毁

上世纪80年代被重新发现

发现时佛头已不知去向

现在的佛头是2007年保护开发时重修的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3.jpg



佛教中的净土宗是个很重要的宗派

而位于吕梁交城石壁山上的

玄中寺

则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之一

它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

也被日本佛教净土宗和净土真宗视为祖庭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4.jpg



除了佛教的兴盛

道教在山西也分布广泛

始建于隋开皇九年的山西运城

解州关帝庙

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文武二圣之一的武圣关公而修建的

是全国最大的关帝庙

每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公信众都会来此朝拜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5.jpg



关公祖籍今运城解州常平村

19岁时因杀死当地恶霸而出逃

逃之潼关时被守关将士盘问姓名

本名姓冯的他为了躲避追查

指关为姓

后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桃源三结义、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等故事了

关公死后

他的忠义仁勇的精神一代代被世人传送

他也一步步由人到神到圣到帝

儒释道均奉其为护法神

关公也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特殊的存在

(解州常平村中条山脚下关帝圣像,摄影凡夫俗子玩个球)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6.jpg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是道教全真派祖师

元朝忽必烈为了利用吕洞宾的声望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派丘处机在吕洞宾的家乡

今运城市芮城县永乐镇修建了

永乐宫

后因修建三门峡水库

永乐宫被整体搬迁至现在的芮城县城西北

永乐宫宫殿内部的墙壁上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尤其是三清殿内壁画上的人物有286个

且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堪与敦煌莫高窟内的壁画媲美



(永乐宫内的壁画)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7.jpg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太原诗人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

可谓尽人皆知

而作为中国古代四大明楼之一的

鹳雀楼

则矗立在河东古蒲州(今山西永济蒲州镇)的黄河岸边

始建于北周年间的鹳雀楼

在存世的500余年间

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对

只可惜古鹳雀楼在元代被毁于一旦

现在的鹳雀楼是1997年新建的仿唐建筑



鹳雀楼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8.jpg



山西特殊的地理优势不仅体现在战乱时代

明朝初期的大移民

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山西的这种优势

也从侧面证明了当时山西的繁华



元末

河北、河南、山东等地水灾、旱灾、蝗灾、瘟疫不断

民不聊生

活不下去的人们于是揭竿而起

元朝则对农民起义进行了残暴的镇压

所到之处肆意屠杀

屠城已经司空见惯

在加上各种灾害死伤无数

使得彼时的中原地区锐减

人烟稀少、土地荒芜

而此时的山西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风调雨顺、连年丰收

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

基于此

明朝建立后做出了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

从明洪武2年至永乐15年

近50年的时间里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

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

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和繁衍生息

如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

问我老家在哪里

山西洪洞大槐树

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19.jpg



大移民之后的明清两代

中国进入大一统时期

战争少了

山西的地位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而此时

另一种力量却在山西渐渐发展刚起来了

那就是后来创造了500年辉煌的晋商



晋商起源于山西南部

因为那里有当时的稀缺资源—盐

后来开始向北发展

在晋中祁县、太谷、平遥一带达到了顶峰

现在我们熟知的

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

都集中在这一区域



(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0.jpg



另外

现在吕梁黄河岸边的

碛口古镇

在当时也是晋商的聚集地

古时交通以水运最为便利

黄河航道在碛口因大同碛水流湍急

不能行船

因此在碛口将货物转为陆运

于是

碛口就渐渐成了货物周转、商人云集的水旱码头

鼎盛时期有“小北京”之称

(隐藏在碛口古镇南边凤凰山上的李家山,这里曾经是碛口古镇上的商人们居住的地方,现在显得有些破旧。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三大发现之一,他形容这里是“活死人墓”。摄影凡夫俗子玩个球)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1.jpg



清朝中叶

晋商开始做票号

时称“汇通天下”

当时山西的票号可以说执中国金融之牛耳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票号

日升昌

就诞生在晋中

现在的平遥古城内还有日升昌的铺子

(位于平遥古城内的日升昌票号旧址)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2.jpg



彼时

山西的票号不仅遍布国内

而且还开到了日本、俄国、朝鲜、新加坡

做起了国际金融业务

明清时期的山西

可谓是富甲天下



可惜的是

晋商的辉煌并没有延续多长时间

由于清廷的腐败和列强的入侵

晋商的传统茶叶生意

因清政府允许俄国人进入中国直接采购

以及清政府对晋商的各种限制打压

无法继续



山西票号

本有四次机会改制成现代银行

却因保守短视、墨守成规

而始终未能实现



硬币有两面

山西特殊的地形和位置造就了曾经的辉煌

但也养生了山西人保守内敛的一面

比如晋商修建的大院都是四面封闭的深宅大院

比如山西人的恋乡情绪

走的再远

‘’根‘’必须留在故乡

保守的整体性格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山西的发展

如果当时的山西票号转型成功

现在的山西决然不是这样



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更是进入了长期的和平时期

山西的战略地位当然下降

因为煤炭资源丰富

山西被定位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60年来源源不断的向外省甚至外国输送煤炭

当地的环境却不断恶化

经济更是随着煤炭的价格上下波动

除了造就了一批煤老板

老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

加之这几年的全球经济放缓

煤炭价格持续低迷

曾经辉煌无比的山西跌入了低谷



穷则思变

如今的山西正在艰难的转型

还好老祖宗给山西留下的

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山西是中国地上文物最多的省份

当然

“表里山河”的山西

还有很多美丽的大好河山



太行山

北起拒马河

南至黄河

绵延400余公里

远离了硝烟的太行山

正好可以将它堪称世外桃源的一面展现出来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3.jpg



位于山西壶关县的太行山大峡谷

两岸山体耸立紧贴碧水

(摄影师明湖水杉)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4.jpg



太行山不像其他山脉

大部分的山谷都不能通行

古人经过长时间的探索才找到8条穿越太行山的通道

合称

太行八径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5.jpg



上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

山西、河南两边的太行山区人们

为了子孙后代出行方便

硬是在悬崖峭壁上凿出了7条挂壁公路

分别是锡崖沟、昆山、回龙、陈家园、井底、虹梯关和郭亮

也被成为“太行新七路”



如今

挂壁公路不仅方便了村民的通行

更是吸引了众多自驾爱好者前来穿越

(晋城陵川县昆山隧道挂壁公路)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6.jpg



吕梁山

北起管涔山

南抵龙门山

南北长300余公里

其中管涔山是山西的母亲河—汾河的源头

而管涔山的主峰

芦芽山

则是一处风景十分秀美的地方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7.jpg



离芦芽山不远的地方

有一处形成于300万年前的冰洞

万年冰洞

它位列全国一万多个洞穴中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

洞内四季冰封

各种冰的造型玲珑剔透

令人惊叹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8.jpg



中条山

居太行山与华山之间

因山势狭长得名中条

位于中条山东段的

历山

相传舜帝曾在平坦的山顶耕种

因此得名舜王坪

舜帝还在此编制了黄河流域用来指导农事活动的物候历

《七十二候》

历山也因此得名

历山的七十二混沟

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

素有“墨脱归来不言路,混狗归来不言沟”的说法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29.jpg



地处中条山中段的

五老峰

河洛文化早期的传播地和北方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之一

《七鉴道书》称之为"道家天下第五十二福地"

晋北拜佛五台山

晋南问道五老峰

北有五台观庙宇

南在五老看风光

五老峰云海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0.jpg



流经大半个山西的黄河

从北到南形成了一条中国十大峡谷之一的

晋陕大峡谷

它北起内蒙古河口镇

南至山西禹门口

全长700余公里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1.jpg



黄河在这几百公里的峡谷里

形如走蛇的画出了几十道湾

其中有名就有

老牛湾、石楼湾、乾坤湾、清水湾

老牛湾

有“黄河入晋第一湾”之誉

黄河在此转折了一个近乎360度的园湾

将其围城了一个半岛

有人称其为“中国的科罗拉多”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2.jpg



乾坤湾

以325度的弯曲

绘制出了一个乾坤之状

因此得名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3.jpg



晋陕大峡谷最有名的

毫无疑问就是

有“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之称的

壶口瀑布

每秒几千方的水倾泻而下

跌入30米深的槽底

发出雄浑的吼声

难怪在此能写出雄壮的《保卫黄河》

这种感觉非身临其境不能感受

最近听说要在上游修水电站

不知道水电站对壶口瀑布有多大影响

所以还是趁早去看看吧



5000年沧海桑田,山西到底经历了什么?-34.jpg

这就是山西

它有着奇特的地理位置和形势

曾经因此繁华鼎盛

如今缘其低沉落寞

历经5000年的风雨

未来的山西

能否再次迎来辉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8 06:44 , Processed in 0.196274 second(s), 1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