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彩蛋) 福AI夜校的公益课上,我们聊到了一个新鲜但也让人有点忧心的话题:AI 在孩子的学习中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一位老同志说,他的孙子现在写作文全靠 “豆包”,输入题目就能得到一篇 “完美” 作文。另一位妈妈更焦虑:“女儿五年级作文曾是年段标杆,现在遇见题目先让 AI 写初稿,然后不断要 AI 改,差不多了就一抄了事。”
AI 可以作为辅助工具,而不是全部。要让孩子明白不是 “让 AI 替我做”,而是 “让 AI 教我做得更好”。家长可以用 “AI 赋能三阶法”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 AI(以作文为例):
1. 构思优先原则:要求孩子在使用 AI 工具前,必须先写初稿或口头表达完成初步构思。就像一个画家,他可以使用各种工具来辅助绘画,但最终画作的风格和内容还是由他自己决定的。2. 对比学习法:让孩子先完成自己的作文初稿,再使用 AI 生成文本,然后分析两者差异。这种方法既保留了孩子的原创性,又能从 AI 输出中学习新的表达方式。“把 AI 的作文当‘老师’,而不是‘代笔’。”(借鉴林老师的 “升格作文法”,设计 “AI 教练训练计划”,把 AI 生成的范文打印出来,让孩子用红笔圈分别标出“写得好的”和 “不合理的” )
3. 元认知训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孩子质疑和讨论 AI 给出的答案。比如,可以问孩子:“你觉得这个答案全面吗?有没有其他可能?”“AI 的这段话好在哪里?为什么我没想到这种表达?”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孩子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逐渐将 AI 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能够更精准地向 AI 提问,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反馈。
未来已来,在 AI 席卷教育的今天,但教育的本质从未改变。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不是禁止 AI,而是教会孩子如何成为 AI 的主人而非奴隶。守护那些 “看不见” 的东西 —— 孩子的好奇心、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让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这门新功课:既要拥抱科技带来的便利,又要守护人类独有的思考光芒。毕竟,未来的赢家不是最会使用 AI 的人,而是最懂得如何让 AI 为自己所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