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周,华尔街明显充斥着对AI资本开支(Capex)增长可能在2026年见顶的担忧,这也是今年一季度“DeepSeek冲击”后的又一次扰动。原因包括:AI部署缺乏投资回报率;企业持续为AI资本开支持续提供资金的能力存疑;英伟达和AMD对中国的GPU出货短期缺乏上行空间,投资者在短期内开始对 AI 股票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这从英伟达自发布财报后就走势疲软的股价中可见一斑。
第二阶段是基础设施扩张,当需求从模型训练延展至大规模商用,科技巨头和云厂商必须加大资本支出,构建支持 AI 的数据中心和算力网络。受益标的包括:半导体设备商、内存与存储、云厂商与超大规模企业、网络设备与光模块公司。这也恰好迎合了当前的情况,超大规模企业的资本支出势头强劲,继续为AI基础设施建设阶段(第二阶段)相关的股票提供支撑。
第三阶段则是收入赋能,随着 AI 模型逐步嵌入各类产品和服务,企业开始通过 AI 驱动新的营收来源,例如软件巨头(微软、Adobe、Salesforce等),互联网平台(Meta、谷歌等通过AI强化广告投放与推荐引擎),垂直行业应用(医疗、金融、制造等领域的SaaS公司),这一阶段的核心是“AI 开始赚钱”,投资者会关注 AI 是否真正带来收入提升。但投资者目前对第三阶段的兴趣有限,因为他们仍在纠结AI对众多企业究竟是威胁还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