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作者:微信文章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文章导读
 
   
 在高压储氢领域,材料的氢阻隔性能直接关系到储氢安全与效率。近期,一项发表于《AI & Materials》的研究聚焦生物基材料聚乙烯呋喃酸酯(PEF),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深入探究了 α-PEF 晶体的氢阻隔能力,并与传统的聚酰胺 6(PA6)和聚乙烯(PE)进行对比。
 
 研究团队首先基于改进的 CVFF 力场构建 MD 模型,经 DFT 验证后,精准复现了 α-PEF 的关键晶体学特性(如晶格常数、表面能)与能量属性。DFT 计算显示,α-PEF 在压力环境下具备出色的多晶型稳定性,甚至可能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晶型转变。MD 模拟发现,三种材料对氢均以弱物理吸附为主,但 PEF 因表面富氧特性,在低温下吸附作用更强,同时范德华力与库仑相互作用也更显著。
 
 通过 nudged elastic band(NEB)计算,团队进一步量化了氢迁移能垒:PEF 的表面进入能垒(0.772 eV)、逃逸能垒(0.555 eV)与体相扩散能垒(0.828 eV)均远超 PA6 与 PE。深入分析表明,PEF 的优异阻隔性能不仅源于较高的体相密度,更关键的是链内氧原子形成的准共面分子陷阱,有效阻碍了氢分子运动。尽管低温下存在过度吸附风险,但 α-PEF 的晶体结构为其在高压储氢场景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望成为传统石油基材料的可持续替代方案。
 
 
   
 
 文章亮点与内容01研究看点概览
 
   
 PEF 展现出显著更高的扩散能垒(0.828 eV),约为PA6的 2.9倍、PE的26倍,彰显出卓越的氢阻隔能力。
 
 
 02核心内容解读PEF的渗透能垒(0.772 eV)比PA6高出20%,而逃逸能垒(0.555 eV)是PA6的3.2倍,为氢分子构建了双重动力学障碍。
 
 揭示了四个氧原子的共面结构可通过引入额外能垒,显著增强材料对氢的扩散阻力。
 
 
 
 这项研究围绕 “PEF 为何能成为高压储氢阻隔材料” 展开,遵循 “模型构建 - 性能验证 - 机制解析” 的清晰脉络,层层递进地揭开 PEF 晶体的氢阻隔奥秘。
 
 在研究基础阶段,团队首先解决了 “模型可靠性” 问题。考虑到 PEF 存在 α、α'、β 等多种晶型,研究通过 DFT 计算对比了 6 种 PEF 晶型的热力学稳定性,发现 α-PEF 在 - 100 至 100 bar 压力范围内焓值最低,是最稳定的晶型,甚至在高压下可能诱导 α' 向 α 转变,这为后续研究选定了核心对象。同时,针对 CVFF 力场缺乏呋喃环与 C=O 官能团参数的问题,团队基于 DFT 结果优化了力场参数,并通过超胞尺寸依赖性分析验证:当采用 4×4×4 超胞时,PEF、PA6 与 PE 的晶格常数、表面能均趋于稳定,确保了 MD 模拟的准确性 —— 例如,优化后的 α-PEF 晶格常数与 DFT 结果偏差极小,密度(1.602 g/cm³)也与实验值(1.562 g/cm³)高度接近。
 
 进入性能分析环节,研究从 “表面吸附” 与 “体内迁移” 两个维度展开。在表面吸附方面,团队通过能量轮廓图与亨利定律常数计算发现,三种材料均表现为弱物理吸附(吸附能绝对值均低于 0.1 eV),但 PEF 因表面氧原子密度高,范德华力(占比 136%)与库仑作用(贡献 32%)更突出,低温下吸附能力比 PA6、PE 高一个数量级。不过,这种优势随温度升高逐渐减弱,在 100℃时三者吸附能力趋于一致,这一发现为 PEF 的高温应用提供了参考。
 
 而氢阻隔性能的核心差异,体现在 “迁移能垒” 的量化对比上。通过 NEB 计算,研究首次系统测算了三种材料在体相扩散(链向、法向、横向)与表面渗透(进入、逃逸)的能垒:PEF 在体相横向的能垒最高(1.105 eV),平均体相能垒(0.828 eV)是 PA6 的 2.9 倍、PE 的 25.9 倍;表面逃逸能垒(0.555 eV)更是 PA6 的 3.2 倍。进一步的结构分析揭示,PEF 的能垒优势源于独特的分子排列 —— 氢分子会与相邻链的四个氧原子形成近平面结构(氢氧距离约 2.4 Å),这种 “分子陷阱” 大幅提升了氢的迁移难度,而 PA6 与 PE 仅通过氢原子相互作用(距离分别为 2.0 Å、1.6 Å)阻碍氢迁移,效果远逊于 PEF。
 
 最后,研究还指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关键考量:虽然 PEF 晶体表现优异,但实际材料中的无定形区域因自由体积大,仍是氢吸附的主要场所,未来需结合晶 - 非晶界面特性进一步优化整体阻隔性能。这项研究不仅为 PEF 在高压储氢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更建立了 “晶体结构 - 能垒特性 - 阻隔性能” 的关联模型,为新型阻隔材料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思路。
 03原文信息一览
 
 
 题目:“Crystallographic insights into the hydrogen barrier mechanism of polyethylene furanoate (PEF) for high-pressure storage applications: comparison with polyamide 6 and polyethylene”
 作者:Zhen Liu1, Yaolin Guo2, Bin Gu, Nianxiang Qiu, Xiaojing Bai, Yifan Li, Zheyu Hu, Muhammad Adnan, Yajie Zhang
 刊名:《AI & Materials》
 DOI:https://doi.org/10.55092/aimat20250013
 
 引用:Liu Z, Guo Y, Gu B, Qiu N, Bai X, et al. Crystallographic insights into the hydrogen barrier mechanism of polyethylene furanoate (PEF) for high-pressure storage applications: comparison with polyamide 6 and polyethylene. AI Mater. 2025(2):0013, https://doi.org/10.55092/aimat20250013
 
 推特:https://x.com/elspub/status/1968928893500359025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1MZRkHrYmu/
 
 AAAS科研新闻平台: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1098985
 
 AC学术平台:
 
 https://www.academicenter.com/news/details/1982683262076379136.html
 
 Mirage News:
 
 https://www.miragenews.com/bio-based-pef-top-hydrogen-barrier-for-storage-1537287/
 
 
 
 期刊简介
 AI & Materials拥有顶尖学者领衔的国际化编委团队。期刊主编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都时禹教授与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主任Rabah Boukherroub博士共同担任,副主编团队由人工智能与材料科学领域的多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汇聚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30余所知名科研机构的数十位杰出专家,涵盖多学科交叉领域,构建起具有国际视野与学术深度的专业支持体系。依托强大的学术平台与严格的同行评审机制,AI & Materials致力于发表具有原创性、前瞻性和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展示创新思想、交流最新进展的重要平台。
 期刊官网:https://www.elspub.com/journals/ai-materials/about/
 
 期刊投稿:https://jms.elspub.com/login
 官方推特:https://x.com/ELSP_AIMAT
 
   
 
   
 期刊LOGO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