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产业格局的重构。以往被巨头垄断的创新药研发领域,如今凭借 AI 平台的化合物设计能力,中小药企也能参与核心创新;优质医疗资源通过 AI 远程诊断系统,跨越地域限制触达偏远地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引入 DeepSeek 大模型并基于昇腾 AI 本地化部署的实践,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缩影 ——AI 已从单纯的 “辅助工具” 升级为驱动医疗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引擎”。
(二)三大黄金赛道的价值爆发
全球 AI 医疗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三大板块,占比超 60%:
药物研发:AI 贯穿靶点发现、化合物设计、临床试验全流程,大幅降低研发成本与失败风险;
影像诊断:医学影像 AI 已覆盖肺癌、宫颈癌等多个病种,在基层医院的渗透率快速提升;
健康管理:AI 可穿戴设备与慢病管理系统实现疾病早筛与持续监测,重构健康管理模式。
这三大赛道的爆发,共同构成了 AI 医疗行业的 “长坡厚雪”,也为企业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
二、标杆亮剑:八大企业的破局之道
(一)创新药研发:AI 驱动的 “加速度革命”
1. 药明康德:新药研发的 “智能引擎”
作为医药研发服务巨头,药明康德通过 Chemistry42 智能平台重新定义了创新药开发流程。该平台整合超 650 万化合物数据库,借助 AI 算法实现化合物的智能设计与优化,将传统需要数年的先导化合物发现过程缩短至数月。2025 年上半年,其 AI 相关订单激增 317%,由 AI 辅助研发的抗纤维化新药已进入 Ⅲ 期临床,有望成为首个由 AI 主导开发并获批的重磅药物。
(二)精准诊疗:AI 赋能的 “火眼金睛”
2. 贝瑞基因:基因检测的 “智能解码者”
携手华为打造的肿瘤基因大模型,让贝瑞基因在肺癌早筛领域实现突破。其核心产品 “贝瑞安可” 通过 AI 算法优化基因序列解读,报告生成效率提升 5 倍,灵敏度高达 95%,能精准识别早期肺癌病灶。目前该检测服务已覆盖 2000 家医院,2025 年上半年 AI 业务营收增长 16.3%,毛利率逼近 50%,印证了技术的商业价值。
迈瑞医疗将 AI 深度集成于硬件设备,构建了差异化竞争力。“启元大模型” 赋能监护仪与超声设备,其中 AI 心电图平台获 FDA 认证,检出率高达 98.7%;超高端超声的 AI 诊断准确率提升 15%,成为基层医院的 “诊断利器”。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份额,其可穿戴心电仪全球销量突破 200 万台,海外收入占比超 60%,成为中国医疗 AI 出海的代表。
7. 乐普医疗:心血管领域的 “智能守护者”
聚焦心血管细分赛道的乐普医疗,用 AI 打造了全链条解决方案。其 FDA 认证的 AI 心电图平台可快速识别心律失常,心脏瓣膜评估系统预测并发症风险的准确率达 92%,为心内科医生提供精准决策支持。2025 年公司 AI 业务营收占比跃升至 22%,与平安健康共建的远程诊断中心已服务超 300 万用户,形成 “设备 + 服务 + 数据” 的生态闭环。
8. 润达医疗:基层医疗的 “普惠 AI 使者”
润达医疗基于华为盘古大模型开发的普惠 AI 医疗系统,精准切入基层医疗痛点。该系统支持检验结果智能解读、常见病辅助诊断等功能,帮助基层医院提升诊疗准确率。随着基层智慧医院解决方案覆盖率持续提升,公司 2025 年市值已超 106 亿元,用技术实力证明了 “普惠 AI” 的商业潜力。
三、价值重构:医疗 AI 的估值逻辑与未来
(一)从 “技术估值” 到 “落地估值” 的转变
资本市场对医疗 AI 企业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早期市场更关注技术参数与研发投入,如今则聚焦三大核心指标:场景落地规模、商业化变现能力、客户续约率。药明康德的 AI 订单激增、联影医疗的订阅收入暴涨,都是符合新估值逻辑的典型表现 —— 市场真正认可的,是能将技术转化为持续收入的企业。
这一逻辑与 AI 企业级应用赛道高度一致。正如 Palantir 凭借落地能力获得 564 倍估值,医疗 AI 企业的价值最终也要通过医院覆盖率、营收增长率、毛利率等硬指标来验证。贝瑞基因近 50% 的 AI 业务毛利率、卫宁健康单院 2000 万的增收能力,都成为其估值溢价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