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Sign in with Twitter

It's what's happening?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3|回复: 0

AI时代,不妨慢下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0-30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作者:微信文章
1

AI 时代,打开软件,输入问题就能秒获答案。

短视频,几十秒就能讲完一个知识点。

这种“即时响应”“快速输出” 的模式,似乎悄悄影响着孩子的表达习惯。

最近,和一位学生家长聊天。谈到孩子在课堂上急于表现自己,不倾听同学发言,不听老师评价的情况。

每次上课,他都是接话最快的那一位,好的、不好的,都脱口而出,不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就像AI接到指令就立刻生成回复的样子。

有时候善意提醒他“再想想”,他依然会脱口而出“想好了”,表达他的不接受。

如果他举手我没提问他,他会把手举过头顶,或者站起来朝我挥挥手示意。

如果我依然不叫他,他会一边摇晃手,一边喊“我!我!”。

如果我提醒他,倾听比发言更重要,他会立刻反驳说,“我在听啊”。

但是从交上来的作业,和他的发言来看,他的确没有听。明明别人刚说的观点,他又重复了一遍,而不自知。

把答案输出以后,他就开始聊天说小话,好像整个课堂瞬间与他无关。

再反观一些会倾听的学生,他的回答会从别人没有思考的角度,没有考虑全面的地方去补充。这样经过慢倾听、深思考后的回答,更全面,更有分量。

所以,我提醒学生,课堂上不要着急发言,先听一听别人怎么说。

我也提醒自己,当学生犯错时,先不要着急批评,听一听当时发生了什么。

2

其实不止学生,成年人也常陷入“求快” 的误区。

前段时间,听了吴欣歆教授的讲座。吴教授提出,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下,教师的梳理是基础性工作。

不管是成语、近义词、还是古诗,如果要想从文字中发现蛛丝马迹,发现规律,一定要一页页查找,一字字咀嚼,一句句做文本解读。不经过手动查找,前后对照,咬文嚼字的过程,我们与文字始终隔着一层。

关于研究的思路,吴教授提醒我们,做语言研究,教师一定要先去感受,再去发现隐藏在其中的规律,提炼归纳。

而不是利用AI搜集整理这个语言现象的规律,去教材中寻找相应的语言现象去印证规律,然后把这种规律教给学生。

其实听到这个观点,我有点疑惑,这本来就是做研究的必经途径,还需要特别说明吗?

后来才意识到,快节奏的社会里,“慢”已经变得格格不入。很多人习惯用AI走捷径、用结论套现象。

吴教授的提醒尤为珍贵。

沉浸感受——发现问题——理性分析,这是做研究的一般思路,也是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只有慢慢地沉浸,去感受语言,体验语言学习的困惑与突破,体验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才能更精准地预判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才能根据学情,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活动,才能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发现,去运用。

如果结论先行,用现象印证已知经验,快是快,容易陷入认知闭环,限制对问题的探索和方法的创新。

但是,很多人因为不能忍受“手动查找、咬文嚼字”的细碎,导致后面的研究浮于表面。

3

这种追求速成的问题,在个人成长中同样常见。

今天听老魏咖啡馆的课。魏老师提到成长的方法时说,为什么有的人听了那么多专家的课,读了那多书,还是没有成长,那是因为你的先前经验不足,没有达成成长的“临界点”。

也就是说,专家的方法再好,也需要坚实的土壤才能产生效果。没有丰富的前期积累,再好的方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就像学生写作,没有大量的自由写作打基础,光凭作文写作班的几次课作文就提高了吗?不可能。

做班主任,没有大量的与学生一起生活的经历,对儿童成长规律的洞察,光凭几本班主任管理书籍,就能把班级管理好吗?不可能。

写作能力的提升也需要时间积累,大量写作能帮助写作者熟悉表达方式、锻炼逻辑思维,并逐渐找到自己的文字风格。

没有写几十万字废话的经历,你就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字节奏。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什么东西能速成。

AI 时代,当大家都在追求快的能力时, 慢的勇气就显得格外珍贵。

那些愿意花时间倾听,愿意沉下心梳理,愿意用大量积累铺垫成长的人,每一步都走得稳当、扎实。

学习、研究、成长、生活都一样,急不得,也快不了。

欢迎阅读同题文章:

AI时代,还要坚持写作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10-31 05:40 , Processed in 0.11418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