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69|回复: 2

城市调查:生僻姓津城知多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10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据史料记载,成书于北宋初期的《百家姓》,共收集了442个单姓, 61个复姓。明代陈士元编的《姓镌》共收录单姓、复姓3625个。 1996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记录,中华姓氏应该有11969个,其中常用的只有500个。


  那么这一万多个姓氏有多少能在本市出现呢?近日,本报28201828新闻热线向广大热心读者征集稀姓,根据读者提供的稀姓以及记者在采访中搜集到的常见姓氏汇总之后发现,天津市1000多万人口至少有1000个姓氏。而每一个姓氏的背后几乎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没有确切统计 天津姓氏至少一千

  全国范围内有万余个姓氏存在,那么这一万多个姓氏有多少会在本市出现呢?为了能找到一个确切的数字,记者先后采访了天津市统计局和天津市公安局人口信息中心。令记者失望的是,这两家权威部门均没有此类数字的统计。据天津市统计局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国内还没有政府部门对城市姓氏进行过统计,有些地方的统计也不过是一些民间部门所做出的统计数字,可以说这项统计数字还属于一片空白。不过令人欣喜的是,据该负责人透露,目前国家统计部门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有关工作人员正在着手进行关于姓氏方面的数字统计。

  近日,记者在天津市公安局人口信息中心的协助下,对近段时间本报收集到的1000多个姓氏和宋代《百家姓》中所记录的500多个姓氏进行粗略的查询和汇总。

  除去一些张王李赵等常见的大姓外,其他一些不常见甚至是从没见过的姓氏就要靠电脑进行搜索才能得知了。对于这些每天应对户籍登记工作的民警来说,他们对姓氏并不陌生,一些普通人很少听说的姓氏,他们也能说得出。可就是这样一些专业人士,在搜索的这段时间里也是连连摇头。有些蹊跷的姓氏竟然连他们都没有见过,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记者在查询中发现,很多特殊姓氏的居民是近些年因工作或是学习从外地转到天津的,所以才会出现个别姓氏只有几人存在,且这些人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一旦这些人大学毕业或是因其他原因离开,天津将减少一个姓氏。

  经统计核算,粗略估计出在本市1000多万人口中至少有1000个姓氏。

  发音怪字生僻 复姓最多九个字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姓氏中,有发音存在争议的姓氏。比如像“德”,在日常对话中,这个字读“ dé”,但是在姓氏中要念“ dēi”,这个音在字典中是没有的。据提供此姓氏的王先生说,他的一个亲戚就是姓这个姓,现在在本市大港区居住,他们全家是从河北省沧州迁来的,在当地有一个村子就叫“德庄子”。此外还有一个姓是“啜”,字典上的标音有两个,分别是“ chuò”和“ chuài”,后者是在姓氏中的读音,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在姓氏中并不读字典中标注的“ chuài”,而是读“ chuǒ”,这个音字典中没有。

  除了这些发音存在争议的姓氏外,姓氏中还有很多生僻字,平常很不常见。像“爨”( c uàn)、“璩”( qú)、“綦”( qí)和“缑”( gōu)等。还有很多大家认为不太可能用于姓氏的字也出现在姓氏里,像排队的“排”、美丑的“丑”、“摆动”的“摆”和数字“四”,这些字都是姓氏。如果不是从市公安局的户籍部门亲眼看到这些姓氏的登记,很难相信这些字会成为姓氏。此外,表示方位的“东南西北”也都是姓氏,而且在本市“东”姓人口还不少,有近4000名。

  如果说这些让人难得一见的单姓就让你惊呼,那么当看到一些不能理解的复姓时,你肯定会惊讶于中华文字的深奥。端木、慕容这样的复姓不算稀奇,那么漆雕、羊舌、闻人等复姓你见过吗?以复姓漆雕为例,此姓源自职业,此姓始祖据传是吴国的后裔,与周文王同宗同祖。根据《史记》的记载,孔子弟子中有三位姓漆雕的,即漆雕开、漆雕哆、漆雕徒父,他们都是春秋时代的鲁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人。秦汉统一天下后,这个复姓就很少见,大多以漆姓传人。据唐朝时的作品《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的一段记载:“鲁漆雕开之后单姓漆氏”。由此可见,漆雕氏就是现在的漆氏。

  根据史料记载,中华姓氏除了单姓和双字复姓外,最多有九个字的复姓。根据1996年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中所述,我国古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三字姓有1615个,四字姓有569个,五字姓有96个,六字姓有22个,七字姓有7个,八字姓有3个,九字姓有1个。和九个字的姓氏比起来,什么“第五”、“羊舌”以及四个字、五个字的姓氏都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

  现在全国范围内有多个研究所或是研究学会在对中国姓氏进行研究,但是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姓氏存在还是一个未知数,至于民间到底还有多少奇姓、怪姓则更是一个谜。

  造姓“马金”“点” 争夺子女“冠姓权”

  近段时间,国内各地都出现夫妻双方争夺子女“冠姓权”的事情,一些家庭甚至因此闹上法庭。在孩子“冠姓权”的“争夺战”中,很多家庭都采取折中的办法,比如“生造复姓”,父亲姓马,母亲姓金,孩子就改复姓为“马金”。此外还有新姓氏,像现在社会典型的“四二一”家庭,一个新生命的诞生让六位大人发生争执,到底该姓谁的姓,最后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取一个新姓,比如姓“点”。“点”字的上半部分是占有的“占”字,下面四个点代表4位老人,表示这个孩子由全家所有人一起占有。当然这些情况只是媒体进行报道后才被公众知道,至于现在还有多少情况在私下解决,大家协商之后又产生了多少奇怪的姓氏则不得而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谁又能预测还会有多少新姓氏出现呢。

  奇姓市民的多彩生活

  在本市存在的1000多个姓氏中有很多稀姓,根据记者从市公安局户籍部门查询得知,人数少于10人以下的姓氏有8个,其中休姓人数最少,只有1人。

  这8个人数在10以下的姓氏分别是休、四、摆、相里、線、闻人、拾和北。这几个姓氏是记者从搜集到的众多稀姓中筛选出100个候选姓氏,然后委托市公安局户籍部门在全市户籍登记中对这100个稀姓进行核对确认后得出的结果。当然,这8个姓氏只是众多稀姓中的代表,也许在本市还存在未登记的稀之又稀的姓氏,因此读者不能笼统的认为全市姓氏中只有这8个姓氏的人数少于10。

  根据读者提供的线索,记者几经周折找到了这八个稀姓中的其中两个姓氏的市民。听他们讲讲从小到大因姓氏而发生的种种故事。

[1] [2]
生活没有不便 因姓多交朋友


  姓氏:“相里”

  本市常住人口: 5人

  采访对象:相里碧玉 23岁 河北工业大学电器自动化专业四年级的学生

  相里小姐来自陕西省韩城,对于自己的这个非常新鲜的姓氏,她早就知道。当她听说在天津还有其他4位姓“相里”的市民时,她表示很惊讶:“天津还能有这么多姓相里的人,我还以为只有我一个哪。”相里小姐解释,她一直认为“相里”这个姓只有老家陕西省韩城才有。据相里小姐介绍,关于“相里”这个姓的来历,她小时候曾听奶奶说起过。

  陕西省韩城有个村子名叫相里堡,“相里”这个姓就是因地名而得,村里的很多村民都姓相里。后来也不知哪一年闹饥荒,村里人都跑出去逃难,所以慢慢周围的地方也有姓相里的。

  相里小姐说,三年前从老家来到天津上学,一下车遇到接待的学长,当他们看到她的录取通知书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相里’是个什么姓啊?”从此,相里碧玉开始解释,因为很多同学因为姓氏的原因对她的民族,甚至是家里人的名字都产生了好奇心。于是,每次遇到陌生的老师、同学,相里小姐都会详细的解释一番自己是汉族、姓氏的来源,大多数情况下还要满足很多同学的好奇心,将自己姐姐的名字也交代一下。这种经常解释自己姓名的情况大约持续了两个多月,当学习、生活都步上正轨,相里小姐才结束了翻来覆去的一套说辞。

  虽然因为姓氏很新鲜,让相里小姐在自我介绍时比别人多说很多话,不过她一点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便。相里小姐说,正因为姓氏奇怪,给人留下的印象深刻,所以大家只要见过一面就能记住她,不会出现询问很多遍的尴尬情况。也正因此,相里小姐认识了很多朋友,走在校园里也经常会有其他年级或是专业的同学和她打招呼。

  看津报有同姓 他乡巧遇故知

  姓氏:“拾”

  本市常住人口: 8人

  采访对象:拾方文 60岁 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居住

  拾女士的老家在江苏省, 1993年,她跟随丈夫从生活了很多年的家乡来到陌生的天津。当本报向广大读者征集稀姓时,拾女士的丈夫李先生在第一时间给本报打来电话提供了这条线索。

  拾女士说,她的老家在江苏省,从学校毕业后曾到四川省工作,退休之后又跟随丈夫来到天津,可以说是“走南闯北”了。不管是上学还是工作,每当换了一个新环境,在一段时间内她都要重复说着几句话:“我姓拾,不是时间的时,也不是石头的石,而是朝花夕拾的拾。”对于这样话语的重复,拾女士已经习以为常。自我介绍的时候要解释姓氏,遇到填写登记表、签字的时候,拾女士也要解释几句,因为在很多时候,别人都误认为可能这份表格是写错字了。

  在众多关于姓氏的回忆中,拾女士说她有一件事特别难忘。 1993年,她跟随丈夫从老家来到陌生的天津,心里很寂寞。有一天,《天津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中有一位主人公也姓拾。拾女士的丈夫在报纸上见到这篇报道后非常高兴,回家后便告诉妻子。拾女士听说后也很开心,将电话打到报社一联系才知道,那位“拾”姓人不但是自己的老乡,而且还是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身边突然多了一个朋友,这让寂寞的拾女士很开心。

  拾女士说,如果自己的姓氏普通,丈夫也不会将从报纸上看到的同姓人告诉她,她也不会轻易就找到自己的家乡人。就像这次,丈夫看到《每日新报》上征集稀有姓氏也很快打去电话,这才让她知道原来天津还有好几位和她同姓的市民。说来说去,还要感谢自己奇怪的姓氏。

  趣味百家姓

  采姓 是个罕见的姓氏,但分布得很广,关于其来源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出自纪姓,据传黃帝之子夷鼓氏封于采,邻近现在的北京,其后代便有人以地名为氏;二说春秋時有戴国,其地是现在的河南兰考县一带,戴公的后代有人以采为姓;三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赐二弟吴氏改为采姓,其后代便以采为姓。

  【历史名人】汉代有度辽将军采皓,明代嘉靖年间有浙江海宁卫指挥采凤翔。

  堵姓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郑国。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泄寇,是执政大臣之一,与叔詹、师叔被称为三良。因他被封于堵邑,现在的河南方城一带,所以又称为泄伯、泄堵寇、堵叔。他的后代就以堵为姓,称堵姓。

  【历史名人】元朝末年,江苏金坛有堵简,当时是一位以工于诗画而著称的名士,曾出任江浙行省检校官。后任平章庆童的随军参谋,兵败被擒不屈而死,因而使他声名更加响亮。

  年姓 由来已久,根据史书的记载来源有两种说法:根据《路史》记载,年姓是齐太公的后代子孙。上古周初时,姜太公助武王建立周朝后,受封而建立了齐国,所以又称之为齐太公。史书有载,齐太公的后人中有年氏。到了明代,年姓又有新鲜血液加入,即源于严氏,讹为年。根据《明史·年富传》记载,明代户部尚书年富,原姓严,后音似而讹传为年姓。

  【历史名人】清代时有年羹尧、年希尧。

  汲姓 的来源,历来学者的考证不一,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后,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为姓。春秋时,周文王之后康叔被封于卫,其后代有卫昌公,太子居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称太子汲,其后代支庶子孙遂姓汲氏。《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载:“汲氏,卫宣公太子之后居汲。因以为氏。”二是说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为齐宣公的后代。春秋时期,齐宣公的子孙中有受封于汲,今河南省卫辉市,他的后世子孙便以封地名为姓,称汲氏。汲姓望族居清河(今河北清河东)、濮阳(今河南濮阳)。

  【历史名人】汉代的汲黯是一位以性倨少礼,好游侠,尚名节而著称的名士。在汉景帝即位后,他出任东海太守,以清静治民而使东海大治。

  璩姓 是个十分少见的姓氏,来源有两种说法:一是古代“璩”和“鐻”通,指一种金、银制成的耳环,此物创始人的后代子孙遂以“璩”为姓,称璩姓。二是以地为姓。古代有个叫蘧邑的地方,那里的人以地名为姓,形成蘧姓。而古代玉环称作璩,由于璩很高贵,于是蘧姓就改成璩姓了。

  【历史名人】明代有璩伯昆,他少有才名,崇祯年间曾任江西武宁令,是桐城人。

  暴姓 出自姬姓。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北),建立了暴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称暴辛公。春秋时暴国并入郑国,其国民以原国名为姓,称暴姓。

  【历史名人】明朝初年的名臣暴昭,洪武年间由国子生授大理司务,曾任刑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书。

  华夏古姓源自图腾 地名职业皆可为姓

  中国的姓氏繁多,俗称“百家姓”,可实际情况是“万家姓”。中国的姓不但多,而且稀奇古怪什么样的都有,那么这些姓氏到底是怎样来的呢?关于姓氏的来源,民间有很多传说:相传混沌初开,乾坤始奠之际,天帝造了很多小人,从空中撒下来,落在石头上就姓石,落在池塘里就姓池。这虽是神话,却反映了人的姓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许多资料表明,中国姓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太古时先民对自然万物的图腾崇拜,最早的姓氏是由图腾崇拜名称演化而来的。

  图腾,是美洲印第安语,出自鄂吉布瓦人阿尔贡金部落的语言“ OTOTEMAN”,原意是“他的亲族”。最早把“图腾”概念介绍到中国的是近代学者严复。图腾崇拜是世界各民族普遍存在过的宗教信仰形式,我国也不例外。在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十分低下的原始社会,氏族人们不了解自身和氏族的起源,不了解人类与自然物的关系,他们认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有着神秘的联系,并相信这些是他们的保护神。每一个氏族都以一种崇拜物作为本氏族供奉的神物与标志,这就是“图腾”。据史料记载,在我国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像东南沿海一带,很多部落就以鸟为图腾,在中原的一些部落中,比如蚩尤族以蛇为图腾。

  关于姓氏和图腾的关系,我国很多学者都进行过研究。虽然他们对具体图腾与古姓关系的看法不一样,但是却都认为,华夏古姓渊源于图腾。古姓来源除了图腾感生一说之外,还有地名转化为姓的情况。以出生地为姓氏的情况不是只有汉族存在,少数民族也有很多是以出生地来命名姓氏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又出现了以职业为姓、官职为姓、以先人的封号为姓、以国为姓等众多来源途径。

  夏、商、周三代以前,姓、氏是有别的。男称氏,女称姓,贵有氏,而贱者众民无氏。至于把姓和氏混为一谈,是从太史公司马迁开始的。《史记》中,太史公提到齐国姓姜,秦国姓嬴,而不再严格区分姓与氏。

  最早的一本《百家姓》出现在北宋初年,就是那本以“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开头的版本。对于作者为何要以此八姓开头,历来的说法都是依据南宋学者王明清笔记《玉照新志》的考证:北宋皇帝姓赵,系当朝国姓,故列百家之首;钱系五代时在浙江建立吴越国的国主之姓,赵匡胤统一天下,吴越国刚归附大宋王朝,故列第二;孙为吴越国钱俶正妃;李指南唐李氏,李也是当时的江南大姓望族;而周、吴、郑、王四姓,都是吴越开国国主以来的历代后妃之姓。

  但民间却有另外一种说法:《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故以皇帝的赵姓为首。赵宋皇帝既贵为天子,必然富甲天下,有钱才算富,于是把“钱”排在第二。古代帝位必传于子孙,历朝国运昌盛者莫过于李唐,因此把“孙”、“李”列在第三、第四,以号召后起继位的皇子皇孙效法李唐。众所周知,赵宋天下是在五代北周无存、政权灭亡之后建立的,由于中国没有“无、政、亡”三姓,遂以谐音“吴、郑、王”三姓代之,就有了“周吴郑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12-1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12-21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07:30 , Processed in 0.905899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