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52|回复: 3

中国住宅寿命不足三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0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中新社北京四月五日电(记者 阮煜琳)今天在北京举行的建设部《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宣讲会上,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建国以来建造的许多住宅,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因为各种原因被拆除,平均使用寿命不足三十年。这种状况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国有关住宅规范规定,普通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陆克华接受记者时表示,这其中既有建筑本身的原因,如建筑结构、设施不合理,管网老化,安全性不够等,也有规划调整等人为原因,本来还可以保留的建筑被拆除了。


  目前,中国每年老旧建筑拆除率占新建建筑面积的百分之四十左右。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指出,应该提倡对老旧建筑进行再生设计,避免破坏性建设。近年来,中国很多属于正常使用年限的建筑被强行拆除,大大缩短了住宅的使用寿命,这也不符合节能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是造成资源浪费的又一大原因。


  有关学者指出,国内对待老旧建筑的普遍做法可以说是“太随意、太残忍”,通常是一炸了之、一拆了之。甚至认为,中国可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浪费国。宋春华提出,我们更应提倡通过维修更新,改善老旧建筑的居住环境,延长其使用年限。因建筑本身以外的其他原因需要拆除的,也应由相应部门和专家论证,重要地段的建筑甚至应进入听证程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4-10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有此感觉,不说别的,我家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盖的楼房,这不,我研究生毕业家里又在打算重新盖了,我们家算晚的了,邻居们早就翻新了,而且从地基上升了一米,导致我们家排水问题,而且他们拆房时敲敲打打,我们家的房漏水了。。。
感觉国内就这样,整天拆这盖那,在大学的时候学校也是这样,施工没停过,盖完这拆那儿,还没用呢又拆了,感情都是垃圾工程啊。
]而且国内老建筑拆的太厉害了,想想北京的城墙就心痛啊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4-2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ve 于 2006-4-10 14:02 发表
 中国有关住宅规范规定,普通住宅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五十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主任陆克华接受记者时表示,这其中既有建筑本身的原因,如建筑结构、设施不合理,管网老化,安全性不够等,也有规划调整等人为原因,本来还可以保留的建筑被拆除了。
...


设计使用年限只有50年啊。记得房产的产权可是75年啊,剩下的25年岂不是凭空没了?房屋老化,能指望房产公司给你翻新吗?再万一买个用了二,三十年的二手房,那还有几年的住头儿?
>_<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6-4-26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愁,,我觉得在我们中国,计划未来10年的事情都算太长了..变动太大了..今年不知明年事..能在一个地方住上20年都算新鲜..家家都换房..哈哈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5 16:39 , Processed in 0.060040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