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古闲情归落照(徐于斌)
纳兰的词,意境哀惋,谭献《复堂词话》评之为“幽艳哀断”,《词苑萃评》中,顾梁汾也认为:“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能卒读。”
然而,我总觉得,他的这一怀凄惋,其实是情发无端。
性德生于康熙“圣明”之世,又出身豪门。其父明珠,官至大学士、太傅,是康熙初期的权相之一;性德本人,十六岁(一说二十二岁)中进士,即授三等侍卫,旋晋一等。他能文能武,康熙南北出巡,性德随从左右,深得宠信。谁能相信,他仅活了三十一岁!他生病期间,皇上牵挂,御旨随时要将性德病情上奏;他去世后,皇上思念、惋惜,钦嘱相关人等,在性德的灵位前哭告边关捷报。以此可想,其生前显贵已达何等程度。
这样一位“缁尘京国,乌衣门第”的贵公子,又身处“开国之初”的“康熙盛世”,却有世事无常的兴亡之叹:“汉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仿佛已预感到三百年后的“大清”末日似的;有失意之士的“不平”之鸣:“独憔悴,斯人不免。衮衮门前题凤客,竟居然、润色朝家典”、“怪人间厚福,天公尽付痴儿呆女”;亦生不满现实的“归去来”之心:“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且乘间五湖料理,扁舟一叶”;《纳兰词》中篇幅最多最伤心的是,咀嚼爱情的缠绵断肠:“一般心事,两样愁情,犹记碧桃影里誓三生”、“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不妨作这样的设想,在现实生活的层面,以他的身份地位,所爱女子,不为难得;要“功成身退、归隐山林”,仗康熙的垂爱和开明,亦有“准奏”的可能。世俗中人兀兀以求的一切,他均唾手可得,又何必自苦如此?
而我对纳兰的最初“好感”,正缘于他的这种“情发无端”。这世上的事,若总要寻个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便落刻板窠臼,索然寡味。就说人人都要际遇的男女之爱吧,甲为什么爱乙,乙为什么爱丙,根本没有绝对的理由可言。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神秘性,才构成了大千世界的生动,才不致使我们的心灵干涸。
当然,“情发无端”亦有不及“情发有端”处。世人爱把性德与晏小山、李重光相比,这一比,倒生另一层意味。
晏几道与性德,他们同是出身相门,同样才华横溢,同是写情词的高手。但一个履盛处丰、炙手可热,一个落魄蹭蹬,衣食难保。性德的生前友人顾贞观曾说:“吾友容若,其门地才华直越晏小山而上之,欲尽招海内词人,毕出其奇远。方骎骎渐有应者而天夺之年,未几辄风流云散。”顾贞观把性德的“大业未成”,归咎于“天夺之年”,况周颐《薰风词话》也有更明确的说法。我以为非也。年龄的因素固为一方面,但自古并非“成大业者”均到晚年。主要的,他没有小晏的“切肤之痛”,少一层现实生活的压迫。就情词一面说,他写不出小晏的酸楚:“罗衣着破前香在,旧意谁教改”;写不出小晏的落拓不羁:“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也写不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⒄眨犹恐相逢是梦中”,彻骨的“别”与消魂的“聚”。物质的困窘,世态的炎凉,对于真正的叛逆者的心灵,如黑云压城,非激发电闪雷鸣不可。身不自由,心自由,身愈不自由,心愈千回百折!老杜说“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这一点上成就了小晏。
而更多的人,是把纳兰与和李后主相比较,如周之琦评他是“南唐李重光后身也”;性德自己也推崇李煜,他在《渌水亭杂识》中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绕烟水迷离之致。”性德主观上如此,客观上却“生不逢时”,李后主身经国破家亡的沧海桑田,其灭顶的绝望,纳兰哪得“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李煜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大悲凉,不可能从性德笔端流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天地如此之大,李煜之心,却无所逃遁!
严格地说,性德的词,单篇地看,如七金楼台拆碎,气韵、厚重皆不足。追踪晏、李,实不及晏、李。我赞同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的评说:“意境不厚,措词亦浅显。”然而,性德的词,虽不耐单看,却值得通观,万种凄惋汇聚,如一声长叹,足能碎人肝肠!
我看纳兰,初怪于他的“情发无端”,终怪于他的“愁生盛世”。
一个朝代,如果行将覆灭,悲鸣,愁叹,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中国,又有怪现象,事物越接近腐朽消灭,越要佯装“大有希望”,一个人越老越接近死亡,则越需要恭维“长命百岁”,否则,就是“不吉利”、“不祥之兆”,冒天下之大不韪。因有“诗谶”之说,所以“诗”犹在忌列。封建时代的百科全书《红楼梦》中,元妃等人就是从林、薛二位妹妹的诗,断定她们一个是“薄命”、一个是“福命”。性德的短命,也有人(如李慈铭辈)以其词的“哀怨骚屑”,正是其“年命不永之征”。这一种文化心理的积淀,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所以,身逢末世,官方往往施以更多的粉饰,似乎更像“太平盛世”,深知其中“三昧”的文人,图“吉利”讨“鸿福”,也多写“富贵气象”之作,以此麻醉自身、麻醉百姓;民间的清醒者呢,深感“大厦将倾”,无能为力,心态疲惫,不再表现出应有的敏感和冲动。
旧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心理脆弱而世故,所以,终难产生古希腊式的大悲剧!
难得的是,中国的历史上,有几个朝代,在它诞生之初,倒发出了一种可贵的悲鸣。就如生命起始,没有侥幸的愚蠢,没有麻木的欢愉,只有担荷,如释迦基督之担荷人类罪恶。这种发乎事物起始的悲鸣,是悲天悯人,是光明正大!清代的开国之初,让纳兰性德用短暂的生命,发一声长叹,那声音不是纳兰的声音,那是时代之声;似乎在唐朝的初年,我们也听过这样的声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也不是陈子昂,他那一串凌空绝世的热泪,是时代之泪。两相比较,时代愈大,悲怆愈深。
“末世”之悲,已属难得,“开国”之恨,尤为可贵。正是在这个层面上,纳兰的凄惋情结为我所钟爱,它具有深层的反文化传统的象征意味。
牐犕矸购笊贤看帖子,看到一首词感觉很熟悉——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云澹澹,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牐犗肓税胩欤记不得作者是谁,查询一番,原来是纳兰性德。纳兰出身贵族,其父纳兰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宰相,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深得皇帝宠信。且作为男儿大丈夫,他仪表堂堂风流潇洒,能文能武;作为词人,其词清丽温婉,情感之细腻尤胜于女子。读其词缠绵悱恻,真真令人叫绝。按说也是一代英豪俊才了,可是,他怎么竟吟出了那么多的凄凉断肠的愁曲呢?
牐犗肜凑庖埠退的情感经历有关吧?据传,纳兰有一青梅竹马、才貌双全的表妹,并与之有婚约。不幸的是,那女子后来被选入宫中。有缘无份,有情人被拆散,可能这种痛苦对于他,成为终身的隐恨。
牐犎欢,他的婚姻还算是幸运的,他娶了一位娇柔多情的美丽妻子,两人情浓款款,幸福温馨。可惜,身为天子宠臣,不得不经常的入值宫廷、扈从出巡,难免常常远离爱妻,无穷无尽的离愁别绪缠绕着他,令他无限烦闷。更不幸的是,成婚三年后,他的妻子去世了,这种阴阳两隔、生死不渝的悲痛爱情,又不只是隐痛了,而终究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乃至贯穿了他几乎全部的诗词。
牐牭比唬联系到纳兰生活的时代,清朝前期虽有康乾盛世,却已是封建时代回光返照的最后辉煌,表面的繁华背后,是挥不去的趋向没落的必然。身处其中的人自然无法看清这些,但是,敏感的词人却已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到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无可奈何,将那莫名的哀运隐隐流诸于笔端。“一夜落而知秋”,虽明丽却凄迷的纳兰词,不正是那个时代绝佳的映照么?
牐犌叭寺鄞手言:“主情之词,贵得其真。”“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我国古代的词作,始于隋,经唐、五代,至宋代达于鼎盛,到元明时,小说、戏曲成为文学代表,词道衰微,词作庸繁平淡,直至清朝,文坛亦涌现出了纳兰性德、陈维崧、朱彝尊等杰出词人,词学方出现中兴气象。其中,尤以纳兰性德的词令最为深婉、真情,一扫元明以来浮艳颓靡之风,为沉落多年的词坛,注入了一股生气活力。纳兰主张:“诗乃心声,性情中事也。”正如王国维赞叹的那样,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笔写情……情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牐犜偈章技钙自己喜欢的:
牐牎冻は嗨肌
牐犐揭怀,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牐牱缫桓,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牐
牐牎娥佯程臁
牐牨沉⒂盈故作羞,手挪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归恨却休.
牐犜棋e#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牐
牐牎肚嗌朗》
牐牻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
牐牭笔绷炻,自尽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牐
牐牎肚迤嚼值琴峡题壁》
牐犮鲢龀挂,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牐牸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牐
牐牎独颂陨场
牐犚褂曜龀汕,恰上心头,教他珍重护风流.端的为谁添病也,更为谁羞.
牐犆芤馕丛休,密愿难酬,珠帘四卷月当楼.暗忆欢期真似梦,梦也须留.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长相思
出身显赫,又文武双全。只可惜英年早逝。也许这就是英雄的悲哀和英雄的成就吧。
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这样造就出来的纳兰性德也造就了后人称颂的《纳兰词》。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临江仙》
飞絮飞花何处是
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惟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叫人忆春山
湔裙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断眉弯
《蝶恋花》
露下庭柯蝉响歇。纱碧如烟,烟里玲珑月。并著香肩无可说,樱桃暗解丁香结。
笑卷轻衫鱼子缬。试扑流萤,惊起双栖蝶。瘦断玉腰沾粉叶,人生那不相思绝。
《如梦令》
纤月黄昏庭院,遇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
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
比翼连枝当日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