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11|回复: 6

海龟日记1--转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大家都讨论海龟好,或者留在加拿大好。我来说说我的经历。

我脾气急,什么流行干什么,但感觉老没赶上这拨(用天津发音)。

01年大学毕业,看到流行出国,新东方人山人海的,跟着老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考了托弗,即阿姨,申请上学校,结果赶上911,着急啊,美国的签证巨难。没去成美国。

急啊,看到大家去加拿大,退而求其次,找了个加拿大大学。

到加拿大拿了个学位,申请了移民。刚工作1年,看到又流行海龟了。我又着急了,都海龟了,晚了就海带了,紧赶慢赶回国。回来在外企工作,薪水不错,待遇也好,出差在国际俱乐部,君悦,国际俱乐部,轮着住,香格里拉都属于低档的,比自己开车,住motel好多了。公司送澳洲,香港培训又加薪。

干了两年,看到流行创业了,又着急了。敢情现在流行创业阿,自己赶紧辞了工作,买服务器,雇程序员,建网站,申请SP,天天作着上市梦。当钱烧到只剩下一张返加机票的时候,梦破了。

现在,我又洄游加拿大了,呵呵。

继续幻想什么时候能到纳市去尝尝敲响开市小锣的滋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龟日记2--转贴

回国了一年多,也一直在抱怨税高,想象中是30-40%。正好趁个人所得税申报之机,计算了一下自己的税务情况。

工资水平和回国前相当,因为有部分relocation费用,多一些零头。税前总收入是825273.72,税后收入658328.32,其中包括了109392的免税所得(住房基金=10%的基本月薪*12)。结果总税率是20%,比我想象的要低很多。

这是非常标准的纳税,每个月从公司给的工资里直接扣的。如果有些偷漏税的现象会比这个还少。说明中国的税制对有钱人还是太客气了。

虽然很多人抱怨国家收税并没有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但是首先是能收上来税,到了一定量才能做一定的事。而现在在国内真正不胜重税的还是低收入者。

在中国的不快乐不是物质问题是精神问题。如果你不能认同一个社会的的理念,你怎么可能在在其中感到快乐呢?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龟日记3---转贴

归国与不归的思考

先说一点本人的情况,本人现在就职于伦敦四大之一,25岁,工作3年多,qualified chartered accountant。决非DeShaw级别大牛人物,现在做的是Financial Modelling。

最近国内的分部来电话,问我有没兴趣回国任职。这个offer来得是个surprise,也引起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到底回不回,忽然一下很难抉择。

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一是理清一下自己的思绪,二也是给各位看客评论参考。

我大学和研究生都是在这边读的,高一考完托福,放弃了高三的保送浙大,就出来了,大学三年,研究生一年,接着工作,一出来就是7,8个年头了。先想想家里的投资基本上是赚回来了。(这也许是很多在外留学的首个目标)

说到个人发展,几年的经验跟外国人和在国外工作的华人没少打交道。感觉华人能干,但是有个glass roof,能真真上去的不多。但是生活水平和环境可能比国内好,虽然物价高,房价高,(伦敦的房子跟抢钱差不了太多),工资水平虽说不算上层,在中游也混得个悠闲。

如果在国外:

我现在的工作主要是给investment bank做IPO的model,比如前几个月给CSFB做了一个model,这个ipo model由各种fund组成,Mezzanine, CDOs和hedge fund,我们用他们的数据来forecast future cash flow 和 profit margin。他们用这个model和其他一些资料来做他们的road show。

很多同部门的后来都去了M&A,Private Equity或者是Hedge Fund,听说现在modelling还算比较吃香,再加上注会的qualification,应该问题不大。

话说回来,其实我一直是想做trading的,可惜毕业时FTSE一塌糊涂,为求job security也就选择了四大。

选择1。在四大干到partner,实现机会比较小(估计在director止步,35岁左右),特别是equity partner一般是当地的白人。这个没有办法的。partner估计底薪20~30万英镑左右,equity partner加分红,估计能到50+。work/life balance很不错。

选择2。跳入investment bank做equity research或者M&A,这是个起早贪黑的活,估计像我这个lvl的过去起薪最多不过80K加分红。工资待遇还算ok,比四大强,但是竞争较激烈,work/life balance不好。遇到market cycle有可能被裁。封顶估计在senior VP或者更高一级。实现这个的机会还可以(估计也是34,5左右)。

选择3。进入Private Equity或者Hedge Fund。进入这两行,机会不多,竞争很激烈,需要的是cream of the elite。能不能进入这两行都要先打个问号。以后的发展,嗬嗬,看DeShaw可能就知道了。风险越大,回报越大,摔也摔得最惨。说实话,这个要看运气,market好了,deal多了或者market volatility大,估计是有机会的。暂不做考虑。

接着看,如果回国:

选择1。接着在四大干到partner。国内promist fast-track promotion,估计30刚出头可到partner,起薪在250~300万人民币左右。机会80%+。干到partner以后很大机会去industry做个CFO或者FD什么的,以国内的机会封顶估计在600+万人民币左右。

选择2。回国积累经验后,自己开公司。这个option估计很多人都有考虑。我的考虑很现实,国内开公司,做业务关系第一,本事第二。这是我深恶痛绝的一点。我出国已经7,8年,家里也并非权势一族。这个打基础,资金积累的过程就要很久。估计如果35岁完成首期财富积累,可能要到50岁左右公司才稍稍形成规模。机会较小,暂不考虑。

选择3。回国转入国内金融投资。国内人多,竞争肯定很激烈,再加上我对国内市场早已经失去研究,风险可能大于回报。通过和国内从事这内职业的朋友聊天,觉得国内市场尚不完善,insider dealing层出不穷。况且国内的保险业还没有跟上,insurance不到位我个人觉得金融市场也不能有长足的发展。不做考虑。

不回国的利弊:

1。生活环境好,经济相对stable,底子好
2。少去很多重新适应,重新积累经验带来的麻烦
3。国外福利好
3。短期来看,工作挣的钱算国外的中上阶层
4。家里人觉得有面子(这个虽说半开玩笑,但是我确实这么觉得)

1。父母肯定在国内,以后照顾他们很麻烦
2。子女培养我更欣赏国内教育,起码基本礼节还有 (这个有点远啊,呵呵)
3。glass roof in promotion
4。恐怖主义袭击,电视里三天两头讲,现在心里都有点担心的说,特别伦敦金融城目标大

回国的利弊:

1。发展机会大,空间大。有一种sense of belonging
2。能好好照顾父母和培养小孩
3。国内吃的玩的确实比国外好,国外泡完吧就是clubbing,有点厌倦
4。能发挥英语的优势

1。生存环境比不上国外,尤其是一些医疗福利问题,还有水和空气
2。关系网问题,虽说国内外都有这个问题,觉得国内更严重一点,尤其是地方政府的
3。以后有政治经济大变动的可能性,特别是等市场(如果)完全放开以后

想来想去,还是一头雾水。可能人生就是选择一条路,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太多的分叉口,让我有些迷惘,也可能是我还太年轻见识不广,胆识不够。不管怎么样写下来,希望自己能看清楚一点。

最后几句,言而总之,国内的chairman跟我讲:在国内有出息的在国外也能行,反之亦然。做决定两个标准:1。follow your heart 2。don't try look too far into the future, concentrate on short-term goals。也许这才是真理,呵呵,这些事情又有谁真真说得清楚呢。

随随便便写了这么多,都是我内心所想,可能有些繁杂但至少真实,各位看客请不要介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5

huafeng 2006-04-10 10:40:15

从圣诞节到春节,我花了一个多月的Vacation带老婆孩子回了一趟中国。尽管在网上经常看到很多人对比中加,为中国大唱赞歌,回去这趟也确实感到了中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然而,总的感觉,无论是从物质还是从人文上,中国还是差太多。我太太甚至后悔这次回去,还说即使在这里打Labor工也不愿意再回中国居住了。话虽有些偏激,然而在这边生活惯了,一到中国确实有很多事情很难适应,更不用说喜欢。

交通堵塞,出租拒载

北京的道路确实是建设的很快。几年不见,四环五环都起来了。可是交通堵塞情况好象比我们走的时候还糟糕。出租车司机调侃说现在北京没有交通高峰期了,因为任何时候都是高峰期,就没有不堵车的时候。也许是私家车发展太快了。

为什么北京市政府就想不明白:你有两千万人,建再多道路也不够私家车走的啊?就算你建个七环八环又如何?看看人家新加坡人怎么做的?人家搞一拥车证,而这拥车证还可以跟股票一样上市炒,搞得你买得起车买不起证。

最后的结果当然私家车就不回发展那么迅猛。当然,这是跟人家优先发展公交系统和出租车分不开的。说到出租车我气就来了:都多少年了,这拒载的老毛病还就是改不掉!
我从长安商场打车去前门,拦了五、六辆车,愣是没人去,这个堵心呀!只好抱著小孩徒步过街,又走了好远,总算遇到一个好心的。出租车本来就是为乘客服务的,你有什么权力拒载啊?不知道到奥运会时怎么样。

婴儿手推车(stroller)是个累赘

到加拿大学懒了,孩子不愿意抱著了,出门前把可折|的婴儿手推车放后车厢,到了目的地把孩子往小车上一绑,你就可以轻轻松松逛了。不论是大Mall,还是什么建筑,甚至做地铁,上高楼,基本上都有升降电梯,小孩可以一直不用下车。

这经验带到中国去可就不灵了:几乎所有的地铁口滚动电梯都是只有升的,没有降的,更别说升降电梯了--好象那不是中国人民应有的享受。要下地铁,您连车加小孩一块搬吧。
旧的地铁咱就不说它了--臭名昭著的复兴门转乘站那条几百米长的隧道,让你把腿都跑细了,要搁国外早加上平移电梯了。可是,就连新修的13号线,居然也没有升降电梯,甚至也没有下降的滚动电梯。真不知这帮设计者只顾方便设计和实施,方便自己,怎么就不能从方便乘客来考虑呢?最不济,你就不会模仿人家吗?动脑子搞这类中国特色,倒不如当白痴,从别的国家生搬硬套好的多。

在长安商场,想去顶楼美食城去吃卤煮火烧,居然也找不到升降电梯在哪里,而且还没有滚梯,只能连车带小孩往上搬。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人民爱把孩子抱在怀里了:不是不想轻松,是国情不允许。

请白人老外看车

美美地吃了一碗久违了的卤煮,加上几个小菜,感觉还真不错。怪不得临行前朋友告诉我:到中国就一个字:吃。确实,多伦多虽说北方风味的餐厅也越开越多了,但也许因为顾客少的缘故,所以感觉特别贵。

去过几个地方都有被宰的感觉,远不如广东餐馆实惠好吃。可是,吃来吃去,广东菜实在是吃腻了。回中国最想的还是大快朵颐。最美的是,吃完后老婆居然开恩不用我陪逛商场了,只要老老实实在美食城呆著,看孩子看车看东西就行了。

这时候一岁多的儿子躺在我胳膊弯里睡著了,四岁的女儿坐在小车上也睡了。午睡时间,食客不多,旁边有几个员工在吃午饭,周围还有几对年轻人。一个白人老外正在泡中国妞,小姑娘挺漂亮的,一边和老外用筷子吃饭一边吃吃地笑,谈得挺投机。

我正在想又一个跨国情缘将成为中国姑娘们的榜样,忽然女儿睡醒了,要去上厕所。谁知这点小小的要求可难坏了我:我赶紧让她下来小车,把一堆盛著各类购物的纸袋子堆在车上,准备抱著儿子,推著车子,带著女儿上厕所。

谁知小车上的东西哗啦一声全掉地上了,我根本就没办法收拾了。这时那个白人老外急忙跑过来了,又是帮著收拾,又是问是否要帮忙,而周围的中国人没有一个过来帮手的。我连忙请老外帮著看一下车子和物品,带著孩子们上了一趟厕所。

事后我想,要是真是中国人来帮忙我是否放心让他帮著看车?可能反而不如对老外放心。老外在中国混得再差,也不至于贪图我们那点东西吧?

医院有病没钱莫进来

刚到北京,两个孩子上吐下泻,轮番打点滴,一个星期全跑医院了。说到医院,不得不多谈几句。中国医药费现在有点贵得离谱:胃肠炎这样的小病,两个孩子一周就花掉了一千五--当然我们还没有住院。

还有更奇怪的是,很多医院(大都是些二级医院吧)都个人承包了,我们所在的那个企业下属医院就是如此。亲友告诉我,承包后服务态度是好多了,但开药也更狠了。我们去的那个医院更有意思,小儿科诊室快变成一个自由市场了:诊室和输液室在同一个大屋,医生给一个小孩看病,家长乱哄哄地围了一圈,连下个小病人的家长都过来看热闹。开药时就更简直跟自由市场一样讨价还价。医生说开著个药吧,家长说能不能换个啊,太贵了,医生就解释,说这个管什么什么,为什么需要。医生实在nice得出乎我的意料。

原来家长也都清楚地很,都知道现在的医生和医院就靠买药赚钱,所以他们都懂得讨药换药了。如果我去的那个医院是个特例也就罢了,否则中国的医院真成世界独一无二的了。事实上,现在的医生就是靠卖药赚回扣。

我有个亲戚在某医院,他告诉我们家人:在医院看病必须有熟人,而且得非常熟的人才能保证不被宰。以我母亲检查肠胃为例,其实根据经验他就可以判断出只是普通炎症。
但如果不是熟透了的熟人,他首先回让你做个CT,然后再做个彩超,最后再做个肠镜,另外还要验血,验便。其实很多检查项目不是必须的,但每做一项他都有回扣。很多检查根本不是为了提高对病人的医疗质量,而完全是为了赚钱。


雨后春笋般的洗浴中心

能够把洗澡做成大生意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应该算是咱中国人了。出来之前我从没见过(很可能有,但应该很少,我没有注意到)的洗浴中心,浴场,娱乐中心如今是遍地开花。在我北京住所的门口就有一家,上写20元套浴,当时也没在意。

后来到南方一个中等城市,才发现洗浴中心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娱乐场所,提供一条龙的服务。一般来说,一楼是洗澡堂子,有淋浴、池浴、按摩浴、干蒸、湿蒸,另外还有撮背、捶背、盐浴、奶浴。条件和服务都相当不错,确实是一种美妙享受。

特别是撮背、捶背,在别的国家老百姓肯定享受不到。而在中国,连三元一带的贫民区浴室都有该项服务(当然额外收费)。我曾到过一个最低档的浴室,在洗浴室呆了几分钟就 得受不了跑到更衣休息室里去了。

在更衣休息室,我才发现最底层的老百姓(名副其实的引车卖浆之流)都很享受。有撮背捶背的,有修脚捏脚的,有拎瓶啤酒边喝边抽烟的,还有干脆在那简陋的小床上盖上脏兮兮的毛巾被大睡的。在高档些的洗浴中心,修脚捏脚,抽烟喝酒等休息场所当然就另上一层楼了。一般这种休息场所是一个不太明亮的大厅,里面有床有被,放著投影电视,提供各种饮料酒类,有点象电影院--只是把座位换成床位罢了。

有的洗浴中心在大厅就提供美女坐在明亮的玻璃房里供人挑选,挑中了上楼提供服务。有的大厅里没有异性服务,得再上一层楼才有小姐。还有的地方另设歌舞厅,美女相陪,当然都有个最低费要求。

据朋友告诉我,国内小姐基本上统一价格,大约都是100元,只是时间从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说实话,国内性产业如此光明正大地营业确实出乎我的意料,据说凡是这种地方都有公安局背景。

另外,唱歌这个词也有了新的含义--虽说不一定指特殊服务,至少得有美女作陪。年初三和几个老同学喝完酒去唱歌,结果老板告诉我们唱不了,小姐都回去过年了,得初四以后才上班。看来春节果然是中国人民回家团聚的日子,连小姐都休息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6

这两天回来跟朋友见面。所有人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怎么回来了?弄得我很郁闷。只能说,我更喜欢加拿大的生活方式。

谈谈我对国内的看法和中加两地的比较,想到那里,说到哪里。

衣:工作关系,天天正装。找了个阿姨熨衬衣,一天一件2元。其实衣服两边没什么差别,加拿大质量好的衣服一般都是中国制造。襄阳路和秀水街的东西质量也不差。穿什么衣服还是看工作性质。

食:这个国内确实比较好,但是也比较贵了。上海淮海路一带商务午餐的价格50-80不等,晚餐在外滩,新天地一般要300-500每人。那种需要预约的还要贵些,有的店不能walk in.如果自己吃饭,个人推荐淮海路上的海鲜自助,上海香格里拉的周末自助,真得很不错。还有北京国际俱乐部的自助餐,有龙虾和鱼子酱。

住:一般上海社区住宅价格是1000-2000美金每月。便宜的也有1000人民币的,看个人。当然我们也有个客户在上海波特曼顶层租两套房,打通乐做自己的公寓,真的是太奢侈了。 

国内住酒店还是不错地,至少服务态度要比在国外好很多倍。在国外住酒店,我真得不清楚谁服务谁。但是国内也看人下菜碟,我去北京君悦,前台小姐见面先用英语问候,当我跟他说俺是国人时,小姐一脸惊讶,TNND,中国人就住不起行政层了吗?俺去上海君悦,被当作日本人,真是郁闷。俺就住行政层,错了吗?

强烈推荐北京君悦游泳池,修得太好了。要是能在那里开个聚会,真的会很爽。

行:国内的行最麻烦。出租车太脏,地铁太挤,开车上火,飞机晚点。特别是北京,千万不要安排在5点左右到北京,从机场开到建国门至少3小时,我真受够了。碰上哪个酒店来的司机愿意聊天,且烦把。

下面说说吃喝玩乐,主要讲玩乐。

中国是个大染缸。都说亚洲人好色,其实全世界人民都一样。老外到中国也去唱歌,挑小姐比我们都熟练。我们日本经理来,地方都比我们熟悉。北京上海几大夜场,小姐出台1000-5000不等,成色不一,但是都能外语交流。早上去各大酒店大堂看看,不时有面露倦色的女士出来。她们挣钱也不容易啊。提醒一点,不要在酒店叫按摩服务,一般都是质次价高,而且你还不知道是什么性质的服务。我有一次在国际俱乐部看到一位40开外的女士拿着一套按摩的东西敲客人的门,不知道开门的老兄是何感想。

北京三里屯,上海外滩,浦东,衡山路,淮海路,夜店都不错。国内女孩子也水灵,也敢穿,比比加拿大,哎。。。

最近国内流行一种叫杀人游戏,挺好玩的。

国内的健身房设备很新,比这边的好,游泳池也不错。

啰里啰唆,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国内的生活是比较腐败,但是加拿大比较清爽。个人选择,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呆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5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我是开心果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28 17:00 , Processed in 0.09133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