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007-4-17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冤鬼献戏文》
牐 故事发生于清朝。
牐 平度某村庄,有一土财主,得子阿大、阿二。
牐 阿二幼年,父母相继亡故。长嫂如母细心抚养,又是富足之家,阿二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娇惯之娃。他未曾读书,家中又不许他和穷孩子们玩耍,与外界接触甚少,所以,阿二不太懂人事儿。
牐 至十六岁时,兄嫂花费了不少彩礼,为其择贫家女成亲。
牐 逾半年,一日,嫂子在收拾家里的一包砒霜,被阿二发现,以为是白糖,讨要。
牐 嫂子戏言:“这是毒药,若吃了,人就上西天了。”
牐 阿二疑惑:“嫂子,这人怎么能到天上去呀?”
牐 嫂子随口答:“当然是飞上去的呗。”然后,踩着凳子,把这包砒霜放到了橱顶上。
牐 约过几日,晚上,阿二到哥嫂屋内,直到深夜也不肯走。嫂子劝曰:“你再不回屋去,小心你媳妇跟人跑了。”
牐 阿二却不听从:“嫂子,你又想骗我。上次,你说吃了那包白糖,人就能飞上西天。我偷偷掺进粥里给媳妇吃了,可她没飞起来,反而,连动都动不了啦。”
牐 嫂子一听,几乎瘫倒。寻那包砒霜,果然不见了。急忙到阿二屋中查看,那小媳妇早已气绝……
牐 嫂子为自己那句戏言,悔恨不已,可为时已晚。哥嫂不想让弟弟偿命,所以,赶紧发丧。可按规矩,发丧必须叫来亲家。为免败露,嫂子心生一计,派人去亲家,谎称:你家闺女难产而亡。
牐 亲家一听,以为自家的女儿,在出嫁前做了什么丢人的事,果然,无脸前来。
牐 葬后,哥嫂把阿二换到另一间屋子。原先的屋子落了锁,再也未敢打开。
牐 又过两年,庄里请来一个戏班子,唱大戏。庄长将戏班子安排到了土财主家宿夜。哥嫂商议了一下,就把戏班子领进了,那间两年未开的屋子。当夜,戏班子的班主正在屋内,指导演员排戏。突然,似有阵风吹入,油灯跳闪,从高高的房梁上“啪哒”掉下一卷纸。班主弯腰拾起,展开观瞧,居然是一篇戏文。这戏文写得很悲凄(正是这所屋里发生过的那小媳妇被毒死的事。)似出自内行之手。
牐 戏班中的武生、龙套们都有些功夫,他们纷纷上房梁、屋顶、院墙搜索一番,并无人影。班主决定,连夜赶排这出新戏……
牐 翌日,戏班子上演了这出新戏。众人看过不禁落泪。后,戏班子到外村演戏,每次都要演这出新戏。
牐 不久,戏班子在一个村中演这出戏时,恰巧,土财主的亲家在台下观看,越看越像在说自家闺女的事。便来到后台找到班主询问.班主取出那卷戏文,一五一十的将经过讲出。
牐 亲家恍然大悟,又恼又恨,没想到闺女死得这么冤。随即带着那卷戏文,到县衙击鼓鸣冤……
牐 经县衙开棺验尸,查明那小媳妇确系砒霜所害。当即把阿二抓捕归案。至于,那卷戏文的来历,最终未能搞清楚。只道是,此乃那小媳妇的阴魂未散,为伸冤所写的。
牐 (流传于平度的民间故事。)
牐牐牐
牐 [某君]曰:嫁人,也不先把对方打听清楚?
牐 [某老太]曰:楼上的小伙子,那是封建社会,哪会跟现在一样啊。
牐 [笔者]曰:当然不是"鬼魂"写的戏文。我认为,应是知情人所写的。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篱笆墙。
牐 阿二的哥嫂虽设计瞒过了亲家,却不可能瞒过所有的人。
[ 本帖最后由 享受人生 于 2007-4-18 03:46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