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享受人生

《新聊斋志异》--作者:青岛小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滩惊魂》
               
  约一九六五年左右。岛城。

  工人何某岁值中年,家中五个子女多未成人,生活很拮据。他经常到四方区西部的海边(此处现已添为陆地),挖蛤蜊变卖,以资家用。

  因这片海滩太偏僻,所以,平时很少有人来。

  一个星期日的黄昏,正逢大海退潮。

  何某跟往常一样,右手握着小铁扒,左手拎塑料网兜,来到了那片海滩,赤脚踩着淤泥往海里走了很远,然后,蹲下身,低着头聚精会神地挖起蛤蜊。

  不多时,便挖得半网兜。

  何某又往海里走,走到一个退潮时存留的水洼旁,蹲下身继续开挖……

  此刻,天已渐黑,周围寂静,空旷无人。

  突然,何某只觉得后脖颈,被类似人手的物体卡住了,并猛力把它的脑袋往水洼处摁下去。

  为避免被摁入水洼呛死,何某跪着,双手用力撑住海滩,拼命地转动头部,极力挣扎。那物体的力量很大,何某的鼻尖已渐渐碰到了水洼边的淤泥……他心想:完了。

  千钧一发之际。

  离海岸不远的铁路线上,恰有一列火车鸣笛驶过。许是,受到了尖利的汽笛声和雪亮的车灯灯光的惊吓,那物体忽然松开了。

  何某急速爬起身,抹去脸部蹭上的淤泥,转身搜寻那个物体。四周却依然寂静如初,寻找了好一会儿,没有发现有人迹,也未发现其他的东西……

  “我肯定是遇到传说中的水鬼了!这个水鬼想害死我。”他惊魂未定,也顾不上去捡自己的小铁扒和半网兜蛤蜊了,直接奔上海岸,穿上放在岸上的鞋子,一路小跑的回了家。

  跑回家后,何某脸色苍白,浑身打颤。

  妻子急忙询问缘由,何某将自己在海滩遇险的经过讲述了一番。

  妻子听完,连忙就着灯光,细细察看丈夫的后脖颈,却没发现任何的伤痕。看来,真是碰上了水鬼。夫妻二人又惊异又害怕……

  惊遇此事后,何某彻底吓破胆了。

  至今四十年了,都没敢再走近那片海滩一步。
  
    (曾流传于岛城的怪事。)
  
  [某中年网友]跟帖:是不是被大章鱼类的海物,给缠住了。

  [某大爷]跟帖:楼上说的大章鱼不太可能。要是被大章鱼缠住了,脖子上哪能没有明显的伤痕?我想,何某大概是被正在网鱼的渔网给挂住了。

  [某青年]跟帖:我的天!真见鬼!是不是碰到海蛇了?

  [笔者]回复:绝不是遇到什么鬼。这好像是一种海物所为。但不是大章鱼类的海物,这类海物触爪上带有吸盘,在何某的后脖颈上会留下伤痕的。

  若被网绳所挂,何某来回转头、摩擦,同样会留下伤痕的。

  若是踩了海蛇,应当是被缠住腿部,而非缠住脖颈。

  [笔者]认为:何某很可能是遇上了一种海怪,民间称之为“海和尚”。

  据老渔民们讲,“海和尚”极其罕见,它趴在海滩上时,像一团暗红色的肉,浑身上下柔软无毛,首似猴头,头上有一对大眼睛。

  “海和尚”大小如同五、六岁的小孩,有两条前鳍和两条后鳍,很像人类的胳膊和腿,而且有双手和双脚,也与人类的手脚类似。它在海中的游姿和习性有点类似海豹。

  解放前,在青岛沿海的海滩上,曾有人见过它。

  再就是一九五四年左右,在“崂山头”东侧的海里,有几位渔民乘小船出海捕鱼。刚下好渔网,船忽然左右晃动起来。水中一个怪物抓住左船梆探出半个身子,瞪着大眼睛朝船上看,把几位渔民吓了一大跳,不一会儿,此怪物就潜水游走了。

  渔民中有人知晓,那是一只“海和尚”。

  因迷信,第二天,他们赶紧到海边烧香,以求平安。

  何某很可能触到了正趴在海滩上的“海和尚”。被“海和尚”从侧后方,用“手”摁住了后脖颈。后,被火车鸣笛和火车头的灯光所惊,它松开“手”、缩回前鳍,仍伏于海滩上。

  因 “海和尚”的颜色跟淤泥、礁石相近,天又黑,所以,何某惊慌中四处寻找,最终没能发现它。

  据老渔民们介绍,“海和尚”确实具有伤人的能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坟茔里的小凤凰》

  山东地区一直流传着“北方人会看天,南方人会看地。”的说法。

  具体出自何时,无从考证。

  古代(具体朝代不祥)。胶州有这么一个传说。

  胶州韩某在南方做高官。当地有一大户人家,因得罪了朝中的权贵,被奏了一本。皇帝降圣旨,令韩某带领官兵将其满门抄斩。

  该大户人家唯有一子逃脱。

  三年后,韩某的故乡,来了一位南方客商。

  这个南方客商在路过韩家村外的一条大河时,见河北岸有一片老茔(俚语,即祖坟),便打听路人:“这是谁家的坟茔?”

  有人告诉他:“是韩家老茔。”

  南方客商摇头叹息:“唉!不太妙啊。这座坟茔看上去,其家中是有做大官的。只可惜,坟在北岸,官气已尽了,以后家中不会再出官员。不过,若迁到河的南岸,后代还能继续出一担二斗多的芝麻官。”

  这句话,语出惊人,迅速传开来……

  村中,有善于巴结权贵的人听说后,连忙跑到韩家,如此这般的报告了一番。韩家人一听,大惊,都说“南方人会看地”,这个南方客商的话不可小视。

  他们赶紧追回出村不远的南方客商,请到家中酒肉款待,许以不少的银两,并声称:很想将自家的老茔迁至河的南岸,请你小住几天,帮着指点一二。

  南方客商客套一番,答应了下来。

  韩家择吉日迁坟。

  南方客商在老茔旁指手画脚,忙得不亦乐乎。

  老茔的坟顶刚刚被启开,只见一只小凤凰自里面飞出,飞到半空中盘旋长鸣,随后,朝着即墨的方向飞去了……

  这一情景令众瞠目结舌。那南方客商却像是早有所料,他令人将坟茔中的一个鸟巢搬了上来。

  众人这才发现,鸟巢里有两个蛋,一个已经出壳飞走了是个空壳。另一个刚刚破壳,探出了凤头。

  南方客商从怀里掏出一枚银针,绕着凤的脖子,狠狠地扎了一圈。那小凤凰闭上眼睛不动了。

  他又令人将鸟巢送到大河南岸的新茔里,埋进去。

  韩家人不懂何故,询问。

  南方客商解释道:“这不是凤凰,是只锦鸡。我先用银针将它给镇住,再放进新坟茔里。这样,你家的官气儿就给续上了。以后,你家虽不再出大官,却辈辈小官满堂。”

  韩家人深信不疑。

  等韩家老茔完全移到河南岸后,那南方客商便告辞而去……

  远在南方的韩某并不知家乡所发生的事情。

  原本身强体壮的他,却突然,患上了一种怪病——脖颈溃烂。寻遍了名医也未能治愈。不消几月,就卧床不起,病入膏肓了。

  韩家接消息,前往探望。

  等千里迢迢赶到时,韩某已奄奄一息。

  韩某身边有一绍兴师爷,他一见到韩家人,就问:“最近,你家中宅院、祖坟,可有什么变动?”

  韩家人将迁坟之事如实告知。

  那师爷一听,连连顿足:“上当了,你们上当了!那个南方客商是从这里逃走的朝廷钦犯。他骗你家迁坟,趁机坏了你家祖坟的风水。韩大人休矣!”

  韩家人恍然大悟,追悔莫及。

  没过几天,韩某病故。

  由于,韩某的脖颈溃烂严重,造成了头颅完全离身。众人商议后,决定将他的头颅留于南方埋葬。

  韩某的遗体被运回家乡后,韩家人请来金匠铸了一个金头,替代留在南方的头颅。他们把金头安在了韩某的遗体上,一并入葬进了韩家老茔。

   (流传于胶州。)

  [某中年网友]跟帖:这“金头将军”的民间传说,有许多版本。有些传说所指的“藏有‘金头’的古墓”有几个已经挖掘打开了。但,直到现在,好像也没有找到“金头”。

  [某青年]跟帖:楼上的大哥,这事儿你还不明白,肯定,早让盗墓贼给盗走又化成金锭了。上哪儿找去?!

  [新浪*玲珑阿玫]跟帖:金头将军!难道,考古家苦苦寻找的金头,就藏在胶州的韩家老茔?

  [笔者]回复:又是一个涉及风水方面的传说。呵呵。

  “金头将军”在民间的确有很多说法。不过,考古家寻找的好像是战国时期一个将军的金头。而文中,韩家茔里金头的传说,可能是另一回事。

  此传说中的那只飞走的小凤凰(就是只锦鸡),据说是落到了即墨地区的蓝家老茔中,后来,即墨因此出了一位小圣人——蓝田。官至明朝御史。

  可,即墨当地也有一个关于“蓝田”的传说,虽然,也跟“南方人会看地”有关。但,与这一篇的说法却大不相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凤凰的翅膀》

    大约,八十年代初期。

    某日下午。

    岛城诸多人家,在收听广播时,发生信号中断的短暂现象。那时,电视还不是很普及,在家听收音机者居多。

    传言,住在崂山附近的一位老叟睡罢午觉,出门,仰观天象。

    忽见,偏西方向的天空中,出现一金色的凤凰。此凤凰异常巨大,只见,其一扇金色的翅膀,划过天际,掠过崂山上空。

    老叟的屋里正开着收音机,音量调得很大。这凤凰的翅膀掠过时,收音机的信号“噼叭、噼叭”几下,就中断了。

    待这个奇异的凤凰翅膀,消失不久,信号又恢复正常……

    (曾流传于岛城的怪事之三)

    [某君]曰:还有这事?我第一次听说。

    [某MM]曰:要是真有凤凰,该多好呀!一定很美丽。

    [某叟]曰:楼主,难道你不知道我就住在崂山附近?你可要把话说清楚,这事儿,可不是我干的。

    [笔者]曰:那时,我虽年少,但,此事记忆犹新。记得,出现广播信号短暂中断的现象后,不久,报纸等媒体报道曰:是太阳黑子活动,影响了广播信号的传输。

    想是,那位老叟,午睡后,双眼朦胧,误将,天空,夕照下的金色残云,看成了“金凤凰的翅膀”。

    [笔者]郑重声明:彼“老叟”,绝非此“某叟”也。

    [某叟]笑曰:这还差不多!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水宝地》

    清朝,山东某地。

    一村中,有罗氏祖孙三代。几亩薄田,贫穷。罗某之父期望子孙发达,苦无良机。

    某日,老友来探望,罗父知其懂风水,将心思告知,老友只一笑,避答。

    告辞时,罗父拄杖亲自送其至村口。老友感动,忽遥指远处,低声:“看那棵大柳树旁,浅洼之处,乃风水宝地。葬于此地者,子孙必有大成。勿再送,我去也。”言罢,拜别而去。

    隔年,罗父病重,唤罗某身前,言明此事。不几日,罗父故去,罗某按嘱咐,将父藏于那棵大柳树旁的浅洼处。

    罗某服孝守灵,眨眼间逾三载。

    期间,罗某不惜欠债,送子念私塾,其子聪颖又刻苦勤奋,乡试考中。私塾先生预言:此子将来进京赶考,必中三甲。

    同村大富户膝下两子,生性愚钝,乡试落败。见罗某之子出息,又发觉罗某葬父之地与众不同,深疑。遂施重金,请一风水先生前来点拨。那风水先生见到罗父所葬之地,点头言道:风水宝地也。

    不久,大富户寻罗某商议,言称,看中那柳树下的浅洼地,欲盖院子。若罗某能移坟,愿赠以十亩良田。

    罗某不允。大富户又出至二十亩良田,罗某虽摇头,心里却暗自思量:家中负债累累,儿子乡试已中,若得数十亩良田,既能还上债务,又可助子进京赶考。甚好。

    出价至三十亩良田时,罗某点头应允。不日,罗某将那坟移至别处,换得三十亩良田。那大富户亦将祖坟迁入该浅洼地。

    不及一年,罗某之子正欲进京赶考,却莫名其妙的患大病一场。罗某耗家资为子治病,三十亩良田几乎卖尽,也未完全治愈。左思右想,后悔自己不该出让那块风水宝地。

    而那大富户见两子依旧没有长进,不解。又请教风水先生。

    风水先生掐指曰:“那棵大柳树旁的浅洼地下,原有一莲花池,且有双蟒盘绕。定是罗家启坟迁移时,挖破了地器儿,风水宝地之宝气全散了。”

    大富户心疼那三十亩良田,不禁嚎啕。

    (流传于山东地区的故事。)

    [某君]曰:风水之说,有些神秘。见过这方面的书,说得挺邪乎。

    [某叟]曰:自古,就有风水宝地一说。也出了不少有趣的故事。还是那句话:信则有,不信则无。

    [*吉泉]曰:在当今社会,仍有很多人讲究风水,其实在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寻求某种心理安慰。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或许真能带来好运?

    [笔者]曰:文中之事,只是一民间故事,不免带有迷信色彩。前人编出这个故事,目的,大概是想劝人们目光要远大,不要只图眼前利益。

    我对风水方面不敢妄谈。只是个人认为,对一些风水论中,关于建房盖楼,应选山明水秀之地,道路畅通之所等方面,觉得有些显而易见的道理。

    可对于祖坟风水能决定子孙命运的方面,用唯物的观念,实在是理解不通。或许,真的只跟心理、心情方面有关系。还是,有机会让“风水大师”们理论一番吧。呵呵。

    (带“*”者,乃青青岛社区谈天论坛的文友们)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皮子》

    文革。招远。

    两位下乡知青,晚间,看“地瓜岭”(俚语。即,在红薯地里守夜,防止红薯被盗挖或被兔子糟蹋。)

    至半夜,所燃的篝火欲熄,一知青起身添柴。睡意朦胧中,忽闻北侧,隐约传来男子呼声:“喂!你怎么还不走?”

    该知青惊诧不已。声音传出之地,是荆棘丛生的深沟,白天亦无人去之,何况半夜乎?

    急急推醒同伴,此时,那呼声又起:“你快走吧!”

    同伴惊醒,问:“干什么呀?你在与谁说话?”

    该知青将此事相告,同伴惊奇。又等许久,再无声响。

    翌日,提及此事,众人皆不信,均称,是该知青梦中幻听。

    他找来那个同伴作证,同伴因怕众人嘲笑,竟谎称:“我什么也没听到。”

    该知青很生气,揪住同伴的衣领,吼道:“你撒谎。你醒来的时候还问我,在跟谁说话哪!” 同伴满脸通红,这才承认自己也听见了些。众人见此情形,也有些相信。

    众知青疑惑不解,一起去请教当地村民。有老村民答曰:“可能是‘皮子’。”

    据老村民讲述,此物形如狗,却比狗小,狡猾异常,传说会模仿人的说话声。

    知青们听罢,甚感兴趣,想见识此怪物。

    遂,于“皮子”常出没的一座砖窑处,置死乳猪做诱饵,并在其腹中插藏“雷管”一枚。(此“雷管”若被咬中,肯定会炸。)

    不及二日,诱饵消失,并未听到任何爆炸之声。行动失败。

    又月余,返城通知下达。知青们均返回城市。

    (流传于招远地区。)

    [某友]曰:不可思议。

    [某君]曰:绝对是那知青幻听。

    [某老太]曰:想必,是那精灵的“皮子”有了道号,晓得知青们要返城了,才这么喊。

    [笔者]曰:文中之事,有些离奇。形如小狗、狡猾异常的山野兽类倒是有,比如:狗獾。

    不过,会仿人声,且能模仿成句人声的山野兽类,还真没听说过。可以说,根本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我估计,并不是那知青幻听。那一刻,可能真的有人在喊。由于夜晚,空旷的田间有回声,所以,使该知青朦胧中,误听为,是北侧不可能有人的深沟里传出的喊声。

    并非什么“皮子”会仿人声。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城隍爷搬家》

    古时,胶州城内有城隍庙一座。该庙,原本临着繁华的城隍街,香火旺盛,连县令也常来拜。

    城内,有敦厚之李祥与刁滑之孙二发生争执。李祥曾借给孙二,纹银八十两,当时,孙二指天发誓年内必还。逾两年了,孙二也未还钱。李祥上门讨要,孙二忽白眼儿一翻,诡称:“那八十两银子,我早已还你。”

    李祥几乎气昏,后悔当时轻信他人,连个字据也未留,便大骂孙二耍无赖。孙二拍着胸脯,言道:“今晚三更,你我可去城隍庙,给城隍爷烧香磕头。若是我没还钱,让我出庙时摔断腿;若是我已还钱,你却又来要帐,让你出庙时摔断腿。你敢不敢?”

    李祥当然说:“我敢。就怕你不敢。”

    三更将近时,孙二先携大卷纸钱、上等好香,进城隍庙点香烧纸钱,并对城隍爷的泥像,喃喃道:“城隍爷爷,只要你能帮我赖下,这笔帐,日后,我一定前来给你烧多多的纸钱、摆上好的贡品。”磕过响头,孙二往庙门而走。

    此刻,李祥攥着少许的纸香,正至庙前,但见,孙儿抬腿跨过一尺高的庙门槛儿,大摇大摆,扬长而去。

    李祥满心狐疑。进庙,跪在城隍爷像前点纸香,将事情禀告一番,求城隍爷为他作主。磕过头,李祥也往庙外走,迈过庙门槛时,莫名其妙的被绊倒,摔下台阶跌断了腿。

    不几日,此事传到了与城隍庙一墙之隔的县衙,县令是个清官,听说这事后,晚上,来到庙里拜了拜城隍爷,言曰:“我是个人,有时,要做点贪财不公的事,想想有你在隔壁,心里发虚不太敢做。现在好了,连你这个神都这样做,我还怕什么呀?”话音刚停,只见,城隍爷泥像的头上,几道汗珠滑落下来。

    天未亮时,城隍爷化成真身来到庙外,遇一拾粪的老头,城隍爷问:“哎,老人家,你为何躲着我走啊?奥,是怕你的粪篓臭着我,你想得真细。”

    拾粪老头却答:“我不是怕这篓粪臭着你,才躲的。倒是怕你臭着我,才躲的。你的庙立在热闹的城隍街上,可这些天,人们都绕着庙走,都是怕被你臭着。你做的那件亏心事儿啊……唉!别提了。你呀还是搬家吧,也算是给大家一个方便,省得每天都绕路走。”

    城隍爷听完满脸羞愧。低头回庙中。

    不久,城隍庙搬离了城隍街,立于远处的另一条街上。

    (流传于胶州,具体年代不祥。)

    [某君]曰:有钱能使鬼推磨。

    [某友]曰:有钱能使神不公。

    [某老太]曰:都是瞎编的,城隍爷哪能做这事儿?

    [某叟]曰:要不说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你以为神仙就不“财迷”呀?

    [某老太]回曰:净胡诌。我现在才觉得,上次,那个《金凤凰的翅膀》的事,多半就是你这个“某叟”造的谣。

    [某叟]回曰:楼上的老太婆,你再胡说八道,我真跟你急啊。

    [笔者]曰:那时的人们对于贪财不公,欺善护恶的现象,无处申诉。也只有通过一些故事、传说,表达出来。

    从这个传说,可看出,即使表达出来,也是满腔的无奈,连神都这样。

    不过,城隍爷把庙搬远了,也可算是有点羞耻感。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藏锦衣》

    古代,胶东秦家富庶。高阁宅院。

    秦母喜养鸡,每日无事,与家仆一道早起放鸡喂食,倒也清闲。

    秦家有女,婀娜柔美。二九妙龄,却未许配,此掌上明珠,岂可草率嫁之?非才高八斗、家财万贯、品貌双全者,所不能许也。

    秦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入。平日,除习画刺绣,只陪母亲照看一下那群鸡。秦母常常念叨:不知哪家公子有福气,能娶得俺这天仙般的闺女。

    一深夜,丫环早早楼下歇息了。秦小姐摘头钗、宽香衣,欲熄烛上床。忽,一身着绫罗锦衣的年轻公子翩翩而至。秦小姐惊恐,正想大声呼救,那公子一揖到地:“秦小姐,且勿呼喊。如此深夜,让众人见到这番景象,恐你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久仰小姐才貌超群,今冒死特来拜会……”

    这公子口若悬河,软硬兼施。不谙世道的秦小姐,竟不知所措。她定睛观瞧,此人长得俊美潇洒,超尘脱俗,特别是那身炫彩的锦衣,非达官贵族而不能着之。也不知他身上带有何种迷人之道,不消片刻,便令这秦小姐情窦顿开、神魂颠倒、任其摆布……

    连续多日,这年轻公子,每深夜而至,每天亮前而去。秦小姐问他是何家公子?他笑而不答。又问他为何不明媒来娶?他支支吾吾搪塞一番。

    秦小姐渐感不妙,遂将此事告于父母。二老又惊又气,便说:“他再来时,可将其锦衣藏于绣房柜中,锁住。”

    隔了几日,那年轻公子又至。趁其入睡,秦小姐将那锦衣塞进柜中落锁。天欲亮时,那公子急寻锦衣,秦小姐故作不知。他一咬牙,光着身子跳窗而去。

    清晨,秦小姐将昨夜藏衣之事告知父母,正欲去看那柜中锦衣。家仆来报,刚才放鸡时,那只饲养了十几年的大公鸡,一反常态,如何唤也不出来。硬将其拖出,发现身上羽毛皆无。

    秦父有所悟,急随女儿去绣房,打开那柜子一瞧——满柜的公鸡羽毛。

    (年代不详,流传于胶东地区。)

    [某君]曰:哈哈哈,这种事儿你都是从哪儿打听到的?我倒是属鸡的,又帅又能说。可至今,也没忽悠晕个把眼睛水汪汪的美眉。

    [某友]曰:呵呵,楼上的,关键是你身上没有那种迷人之道。

    [笔者]曰:蒲老先生的《聊斋志异》中,一般都是说狐狸、蛇什么的变美女俊男。这公鸡变俊男之说,还真少见。

    当地传言认为:这大公鸡,可能是养得年岁太长了,所以有了‘道号’。

    这当然是迷信的说法。很可能是根据一件与“采花贼”有关的事情,演绎而来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胆量》

    大约四几年,山东招远地区。

    冬夜,村中几壮汉聚集,酌酒闲聊,话及胆量。其中,有位二愣声称:自己乃本地胆量最大者。

    众人皆不服,有人提出比试:村中某家有女子上吊而亡,昨日,已下葬于村西的坟茔地,今夜谁敢去一趟,谁就是胆量最大的。

    众人均哑然。唯二愣笑称:我敢去之。

    恐二愣耍奸使诈,有人取来一根有节疤的枣木棍,让其将该枣木棍钉于那座新坟前。待明日拂晓,众人齐去察看,见得此物,方可证明,他真的到过那座新坟前。

    二愣系好长棉袍,戴好棉帽,持斧头、枣木棍,出门直奔那片坟茔地而去。

    时近三更,寒风呼啸,月光清冷。

    二愣踏进坟地。四周坟墓肃立,乱枝纷摇,怪鸣声凄厉。他酒力尽消,深感恐惧,冷汗渗出。

    终寻到那座新坟,二愣蹲下挥斧将枣木棍钉于坟前。起身时,仿被重物压住,无法动弹。他大惊失色,竭尽全力挣脱,转身,拼命往村中跑去……

    二愣疯跑回家。进门,脱掉棉袍,一头倒在炕上,几乎虚脱。其家人惊醒,发现这等情形,急问缘由。二愣只称:打赌去那坟茔地,被吊死鬼压住,差点儿葬命。

    其家人请村医前来,施药医治,却不见好转。

    几日后,其舅来访,见二愣卧床不起,汤水难进,病情很重。他问明缘由,就先找到了那几个打赌的村汉,那几人称:当夜,二愣未归。都以为他没敢去,所以,天亮后众人也没去那坟地察看。

    中午时分,其舅带众人去了那片坟茔地……

    午后,其舅回返至二愣炕前,大呼:二愣呀,你还敢吹自己胆子最大,却被吓成这般摸样,哪里有什么鬼?你看看这些就明白了。

    二愣努力睁眼观瞧,见其舅手中持着那柄斧头和枣木棍,还有一块棉布片儿。其家人又将二愣的那件长棉袍找出。棉袍的衣角已经扯烂。

    二愣恍然大悟,原是自己蹲下钉木棍时,不慎将棉袍的衣角钉进地里,所以,无法起身,竟误以为被吊死鬼压住了。

    自此,二愣渐进食物,病情好转。半月后,病愈康复。

    (流传于山东招远的故事。)

    [某叟]曰:哈哈,真是个“愣头青”呀。

    [某友]曰:世上本无鬼,庸人自扰之啊。弄了半天,还是自己闹得鬼。

    [笔者]曰:曾听说,国外有人做过试验:将一死囚犯的胳膊反绑至身后,固定住,声称:要割断其手臂血管,使其鲜血流尽而死。该囚犯感觉手臂被刀划开,又听到鲜血“吧哒、吧哒”滴倒铁容器里的声音。不久,给吓死了。而实际并未真正划开其手臂,那“吧哒、吧哒”的声音,是偷偷在其背后安设了一个滴管,滴管流出的液体落倒铁容器里,发出的声音。

    文中,二愣来回地奔跑,必定浑身出汗,被寒风所吹导致伤寒病倒,更加上内心的恐惧,造成大脑和腹部神经紊乱,所以,病逾重。若不是,其舅将谜团揭开,二愣恐真会连病带吓而死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斗狼》

    解放前的一个冬天,岛城四方区。

    傍晚时分,高某贩卖完猪肉,沿上四方的一土路回家。那时,土路两旁都是荒草坟堆。

    走着、走着,高某只觉头皮发炸、毛发耸起,身后好像有险恶的东西跟着。转头一瞧,竟是一只狼。高某心头一紧,暗想:不好,这狼是闻到我扁担上卖剩下的猪肉味了,这一定是只饿狼。

    他的扁担上只剩下三小块猪肉,从挂肉的铁钩子上摘下一块肉,扔到身后,被恶狼一口吞下,可还是跟着他。

    他只好摘下第二块肉朝后一扔,狼又吃掉,却仍尾随其身后。

    “如果把最后的那块肉扔下,若狼还没有吃饱,肯定要再追上来吃我的。可怎么办呢?” 高某很紧张。

    忽然,他急中生智,没有将第三块肉摘下仍给狼,而是,带着铁钩子,直接挂在路旁的一棵矮树的树杈上。

    走出不远,只听身后传来狼的惨叫声。

    那只狼跳起来,吞食挂在树杈上的肉,结果,被挂肉的铁钩子,钩住了嘴,钓在那里哀嚎、挣扎着……

    高某迅速跑回去,狠狠地抡起扁担,将恶狼打死了。

    (流传于岛城的故事。)

    [某叟]曰:这是个真事,我也曾听说过。六十年代以前,老四方区经常有狼出没。

    [某君]曰:我就不服气,一只狼能把一个大男人给咬死?趁狼往上扑的时候,一脚把它踢翻,不就完了嘛。

    [某友]笑曰:严重同意楼上的观点。我一直都认为,狼没你厉害。嘿嘿。

    [某君]回曰:呵呵,就是嘛。不过,你这话听起来,咋有点别扭呢?

    [笔者]认为:民间曾有狼身上带着“糁人毛”的说法。意思是:当狼在人的身后,跟着行走时,人在不知晓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种头皮发炸、毛发耸立的感觉。

    也有说:虎威人,狼糁人。

    听一位曾在南方从事地质工作的老人讲过:五十年代初,一天傍晚,他和几个同事在山顶上正欲下山,从另外一个山头猛然传出一声虎啸。当时,谁也没看见这只虎,而且,有的同事甚至并不知道是老虎在吼叫,但大家的腿全部都软了,几乎下不了山,有两位女同事当场吓尿了裤子。其实,那老虎所在的山头,离他们还远着呢,

    可见,人终归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像这类恐惧的反应,决不是什么心理作用,而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反应。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4-18 0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狐医的传言》

  解放后,胶州地区。

  某偏远村庄有十一岁女童,与玩伴们藏猫儿(俚语:即捉迷藏)不慎摔入大沟,左腿骨摔断。

  家人闻讯,急去沟中将其救出。至家中炕上,请村中有家传药方的乡亲配药,敷于伤处,以土布包扎。

  晚间,女童依剧痛难忍,大哭不止。父母安慰:“孩子,睡吧。明日一早,定送你去县医院,让医生给你治好。”

  许是草药作用,疼痛稍弱。女童疲惫而眠。

  深夜,女童朦胧中,忽睁开眼,发觉,炕边一头戴白帽、身着白大褂的女医生,正抚摸着她的伤处,微笑道:“好了,明天就好了。睡吧。”

  这女医生面似清瘦的老妇人,身形也异常瘦小,象是小矮人。片刻,女童又昏昏睡去。

  翌日清晨,女童醒来,腿痛明显减轻。她将梦中之事告于母亲。其母沉思曰:“村西山上,常有狐狸。大概是狐狸变成医生,昨晚来给你治腿伤的。”

  家中清贫,其父母没有送女童去县医院,也没再请村中的那位乡亲来换草药。不及半月,女童的伤腿竟能踩地慢行了。

  不久,村中顿起“狐狸变医生给人治病”之传言。

  (流传于胶州附近。)

  [仁者]曰:这方面的传言,前些年还有呢,传得挺神的。听说,一所谓的“狐仙”老太太把块饼干搓碎,施上点‘法力’就能治大病。真有不少信的。

  [某叟]曰:楼上说的那事,我就去求过药。弄了一把饼干回家吃了,结果一点用都没有,白花了不少钱。

  [智者]曰:女童恐是早先听老人讲过类似的故事,做了一个梦而已。

  [某君]曰:听老人讲,狐狸可以变美女配人。你也不写点狐狸变美女的传说,就像蒲老先生写得那样。

  [笔者]认为: 关于狐狸变人之说,以前,见过一报纸上报道过:“八十年代,某省某校一女生,寝室同学均回家过年,她独眠室中,连续几夜感觉与一美男接吻缠绵。后告知学校。校方与公安一起夜间设伏。终捉到一只正趴在那女生身上的老狐狸。经研究认为,狐狸食山野草种,舌中产生一种迷幻液。狐狸喜夜间舔食人的睡涎,其舌中迷幻液,通过人的口鼻导致人产生幻觉。” 可能是那女生,正值青春期,被狐狸舔食睡涎、至幻后,易产生有异性相慰的幻觉。

  文中的传说,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其母云:“村西山上,常有狐狸……”)不同的是,女童摔断腿,有渴望被医治好的潜意识,加之,其夫母说,明日要送她去县医院。所以,被狐狸舔食睡涎至幻后,产生了穿白大褂的医生的幻觉。

  曾闻,九十年代,某些中医研究者们一直在寻找,民间的一种对粉碎性骨折有着神奇疗效的中药方,可惜已失传。不知此故事所说的“村中,有家传药方的乡亲……”他的药,是不是就属于这种有奇效的、疗治骨折的中药呢?

  另外,医学研究证明,少年儿童的骨骼,皮肤的再生能力,远远超过成年人。文中,女童很快痊愈也有这个原因。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06:53 , Processed in 0.063749 second(s), 13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