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楼主: 婴宁儿

[宠物新闻] 2007年4.5.6.7月动物图片新闻精彩集锦(145P)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那个小老虎,狗狗也可爱,猫猫也可爱,但就是咋能预测死亡呢?觉得怕怕的,看他的眼神,觉得就不一样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7-7-30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48.农户家中寄居400多只燕子


几百只燕子蔚为壮观

      8年前,榆次使赵村张卫生家里住进两窝燕子,8年后,寄居张家的燕子达到400多只。春夏时节,每天晚上8时左右,燕子们便会陆续飞回这户农家院落。

       7月25日晚7时半,张卫生和妻子吕桃叶像往常一样坐在院里等燕子们归来,“8时是燕子们回家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会尽量少走动,怕惊扰到它们,连晚饭也是在天黑前就吃过了。”吕桃叶解释完,便抬头望向天空。这时,空中盘旋着许多燕子,还有十几只燕子栖息在屋檐下专门钉好的钢丝绳上。

      1999年,张卫生家里住进两窝燕子,3月来,8月走,年年如此。5年前的夏天,一窝燕子孵的小燕子尚未出窝时,老燕子突然不见了,饿得小家伙们直叫唤。善良的张家人担心小燕子饿死,捉来苍蝇、蚂蚱喂养它们。燕子不吃死物,他们就即捉即喂。一周后,小燕子可以出窝练飞了时,吕桃叶走到哪儿,它们就跟着飞到哪儿,好像把桃叶当自己妈妈一样追随着。
从那以后,每年春天来张家居住的燕子逐渐增多。栖息的地方紧张了,张卫生就不停地在屋檐下,楼上楼下地钉钢丝绳,从1根到5根,再到现在的10根。

      住在院里的燕子多起来,每到小燕子出窝时,吕桃叶还会做一项特殊的工作:把练飞失败的小燕子送回窝。每当有小燕子摔落地上,她就会戴上洗得干干净净的白手套,踩着高凳子,小心翼翼将小燕子送回窝里,“不能直接用手接触,小燕子身上染上异味,燕妈妈就不养它了。”

      说话间,呼啦啦一阵响动,最大规模的一批燕子回来了,时间恰好是晚上8时,“差不多齐了,除个别淘气的可能还没回来。”说这话时,吕桃叶脸带笑容,就像在说自家贪玩忘归的孩子。

现在,“张家住了几百只燕子”已经成了使赵村民相传的佳话。每到傍晚时分,附近邻居们也会赶来看燕子。                      (消息来源:山西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49.用猫训练老鼠当排雷兵 清除哥伦比亚10万颗地雷


这是2007年7月24日在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一个警察局拍摄的老鼠和猫在一起相处的照片



    谁说猫鼠不能融洽相处,哥伦比亚警方日前宣布,准备将老鼠和猫放到一起进行训练,以便用这些身体小巧的老鼠来排除该国境内安第斯区域内的10余万颗地雷。

    据路透社7月24日报道,哥伦比亚负责这个老鼠探雷项目的海外负责人哈维尔·西福恩特斯(Javier Cifuentes)上校介绍,使用老鼠探雷的准确率为96%,与小狗进行探雷不同的是,老鼠在扫雷方面的优势是它们体重轻,因此它们就是踩到地雷也不会引发爆炸。

    “在这里,猫和老鼠在一起融洽相处,而不是猫攻击老鼠,这些猫的爪子上都套有保护装置以免抓伤老鼠,其实老鼠和猫在一起玩耍感到很舒服”,一位在这里工作了2年的兽医说。这些老鼠在地雷面前可谓英勇无畏,但是它们致命的弱点是被其它食肉动物吃掉。而至于为什么要将老鼠和猫放到一起,该兽医解释说,一旦把老鼠从笼子释放之后,它们将能更加集中精力的“工作”。

    据了解,哥伦比亚的“老鼠探雷计划”在上月墨西哥举行的一个行为心理学会议上获得认可,该计划最初的经验将被在近日于阿根廷举办的一个类似会议上进行展示。

    据悉,哥伦比亚政府曾和反政府武装发生了长达40年之久的武力冲突,冲突结束后,一些地区遗留下了大量的地雷。据哥伦比亚政府介绍,哥伦比亚是世界上饱受地雷之害最严重的国家。仅在2006年,哥伦比亚就大约有1,108人被地雷炸伤,平均每8个小时就有1人被地雷炸伤,这些人中约有四分之一随后死去。    (来源:千龙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50.吉娃娃犬勇斗响尾蛇 救下主人1岁外孙


据国外媒体07年7月24日报道,最近,美国北科罗拉多州一只吉娃娃(一种体形娇小的小狗)从一条响尾蛇口中救下了主人1岁大的外孙。
  
  这只吉娃娃名叫佐伊(Zoey),仅有5磅重(约2.3公斤),但当一条响尾蛇扑向主人1岁大的外孙时,她俨然变成了一只的牛头犬。
  
  当时小狗主人的外孙正在后院的澡盆里用手在水里玩水,忽然一条响尾蛇溜到了正初学走路的小外孙身旁。说时迟,那时快,佐伊急忙挡住响尾蛇的去路,被响尾蛇咬了一口,但小外孙毫发无损。小男孩的祖父蒙迪·朗说:“她冲到布克尔和那条蛇的中间,就在那时我听到了她的叫声。”
  
  佐伊受伤后急需接受治疗,而且她一度看起来挺不下去了。不过现在,她又变得生龙活虎了。小男孩的奶奶丹尼斯·朗告诉《Loveland Daily》记者赫拉尔德说:“这些小狗,它们并没有真正得到人们的信任,我们委屈它们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51.抢奶虎兄妹不敌小狗崽儿


近日,许多读者打进本报热线电话,关心长春动植物公园两只虎崽的成长。7月23日,记者获悉,虎兄妹现在很健康,第二位狗妈妈也很尽职,但由于吃奶方式有差异,小虎崽在依赖狗妈妈奶水同时还要人工喂奶。

    7月15日,一只名为“银麦”的爱尔兰名犬应聘狗妈妈成功,让刚出生的虎兄妹吃上了奶水,享受到了母爱。几天后,“银麦”主人许先生又带来一条体型比银麦要大很多的金毛犬巧巧代替银麦,为防止巧巧想小崽而不进食,许先生还给虎兄妹带来5个狗哥哥。“别看它们是林中王老虎的后代,看上去样子很凶,但吃起奶来还抢不过小狗崽。”长春动植物公园慕园长笑着说。据了解,虽然金毛犬巧巧奶水充沛,但由于虎兄妹吃奶方式有差异,每次都不能完全吃饱,还要人工补充一部分从国外进口的狗奶粉。再过些日子,虎兄妹将拥有属于自己的名字!      (消息来源:城市晚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09 | 显示全部楼层
52.15岁巴西龟产下花生米大小袖珍蛋


海付先生的巴西龟已经15岁了,前天晚上,这只巴西龟首次产蛋,其中一枚蛋如花生米般大小,十分少见。

  

  前天晚上,付先生特意用摄像机为这只珍爱的巴西龟拍下了产蛋过程。记者从录像中看到,龟蛋共3枚,两大一小,大的形如青枣;小的形同花生米。付先生介绍说,这只巴西龟养了15年,4斤多重,是首次产蛋。“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的比赛刚开始,它就开始下蛋了,为了它我忙活了一宿。”平时爱好足球的付先生竟然为了巴西龟产蛋,连足球都不看了。对于袖珍蛋能否成活,付先生不能肯定,但他打算试一试。  (消息来源:京报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53.万只癞蛤蟆集体逛大街


从沈阳市皇姑区五一商店门前的宁山路一直向东走,在北塔门前有一个不大的菜市场,这几天菜市场马路上发生的一幕让附近的群众十分诧异:足有上万只指甲大小的小癞蛤蟆从草丛中成群结队地涌到马路上,在转了一圈后又回到草丛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7月28日,记者采访了这件事。



壮观现场:“进口小吉普”影响交通



俗话说:“癞蛤蟆上马路,愣装进口小吉普”。马路上的景象把记者吓了一跳:大量深褐色、指甲大小的癞蛤蟆,正不断涌动,有的往水中跳,有的顺着岸边往路上跳,成群的癞蛤蟆密密麻麻占领了长有一百多米、宽有20米的柏油路面。它们排着队从旁边水塘边的草地里冲出来,在经过很长的马路路面后,再次绕回到草丛里,行进中根本不在乎过往的机动车,仿佛这些不是癞蛤蟆,而是一群纪律严明的蚂蚁一样。



每当有机动车通过时,司机都被路面上的景象吓一跳,很多司机都采取了急刹车,并大声地按着喇叭驱赶着这些癞蛤蟆,然后非常缓慢地通过,可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有一些癞蛤蟆被轧死。



这个菜市场的很多业户为了躲避这些逛马路的家伙,不得不站在各种机动车的顶上卖货,而来买货的人们也是骑着自行车,单手扶着卖菜车,买完就赶紧离开。一些推着倒骑驴的业户只好退到马路对面的小马路上,以避开癞蛤蟆们。



市民反应:是不是要大旱或地震



“我今年74岁了,这种情况我活这么大头一回见到,这几天我和几个老姐妹没事就过来看看,感觉挺好玩的。不知道原因是什么,听老辈人讲过,癞蛤蟆要是离开水边和草丛,不是因为大旱就是要地震,可我看了这么多天,这两种情况都不像,能不能找专家解答一下,也让我这老太太长长学问!”附近居民王大娘告诉记者。



在马路上卖桃子的一位业户说,这些癞蛤蟆一周前就出现在马路上了,“起初数量非常少,但今天数量是最多的,不光这里有,顺着河边一直向东走,路边到处都是!只要你能看到河水,路边就肯定能看到癞蛤蟆!”



同时他告诉记者,在这里发现的所有的癞蛤蟆大小都一样,记者拿了一枚一元的硬币比较了一下,发现这些癞蛤蟆体长只有硬币直径的三分之二左右。



记者同时注意到,有很多年轻的父母专程领着孩子赶到这里,让孩子们看看什么是癞蛤蟆,和这种少见的癞蛤蟆逛街的奇异景象。



专家解释:这种现象很正常

  

记者随后采访了辽宁大学生命科学系刘明玉教授,他表示:这些蛙类属中华蟾蜍的一种(俗称癞蛤蟆),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与雨后天气闷热和动物迁移有关,“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前日下雨,水中闷热缺氧;二是正处于繁殖期,大量新繁殖的癞蛤蟆需要新的生存空间,因此进行迁移,对此市民不必害怕”。



据介绍,一只成年的蟾蜍产卵能达到3万粒以上,由于连日来气温适宜,令蟾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孵化过程,并形成蛙群,当蛙群密度超过一定数量时,幼小的蟾蜍便会自然散开,寻找新的出路和空间。     (转自:沈阳晚报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54.太意外了!坦桑尼亚渔民打捞起3.6亿年前的腔棘鱼


据国外媒体7月28日报道,坦桑尼亚一名官员日前称,该国一名渔民近日在坦桑尼亚东北部桑给巴尔岛北部海域捕到了一种曾经被认为在世界上已经灭绝了的鱼类——腔棘鱼。这只腔棘鱼长1.34米,重达27公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一条腔棘鱼。
    科学家们介绍称,腔棘鱼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可以追溯到3.6亿年前的泥盆纪,在1938年非洲南部的科摩罗群岛附近捕到一条可以当“活化石”的鱼,而受到全世界的瞩目。此前我们发现的腔棘鱼的化石显示,这种鱼类早在8,000万年前就已经灭绝了,但后来的一系列发现证实这种理论是错误的,腔棘鱼依然生活在海洋当中。

有报道称,当这名渔民抓到这只长相奇怪的鱼之后马上通知了桑给巴尔海洋科学研究所,研究所的相关人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了渔民所在地,他们经过初步的判断认定这是一只被认为灭绝了的腔棘鱼。

    科学家们称,近几年以来,在非洲南部再也没有捕到过腔棘鱼,但是在坦桑尼亚远海却捕到了大约30只腔棘鱼。据专家介绍,之所以能捕捉到这种鱼有肯能是不断消失的浅水资源迫使渔民不得不去更深的水域撒网,而腔棘鱼正生活在这样的深水域。

    腔棘鱼又称“空棘鱼”,由于脊柱中空而得名。它是是一种活动灵活、鳍呈肢状的肉食鱼类,被认为与地球四足动物远祖有亲缘关系,素有“活化石”之称。在恐龙生活的时代时,腔棘鱼在地球上分布非常广泛,但是科学家在白垩纪之后的地层中找不到它的踪影,因此认为这种生物已经告别了世间,全部灭绝了。

    科学们介绍称,此次在坦桑尼亚发现的腔棘鱼为我们研究深海动物的进化过程又提供了一个新的证据,这说明我们对深海动物的研究和认识还很不完整,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物的探测研究力度,希望能够掌握更多海洋生物的秘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55.上海发现迄今最大存活中华鲟 身长达3.37米


7月17日,记者从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和金山边防部门获悉,昨天下午一头中华鲟在金山被渔民误捕,边防部门和中华鲟保护区随即对其进行救治。截至发稿时,该鲟已经被送往保护区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昨天下午三点半,金山的一位潘姓渔民在金山附近海域误捕到了一头中华鲟。由于当时并没有辨认出中华鲟,这位渔民便于下午四点半将其拖至龙泉港,并拨110报警。金山嘴边防派出所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开展了初期的保护,并及时联系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据介绍,与上次捕获的身长3.35米、体重220公斤的中华鲟相比,这条身长3.37米、体重约250-300公斤的中华鲟更大,是目前本市发现仍然存活的中华鲟中最大的一尾。该鲟被发现时躺在水中一动不动,由于被渔民在水中拖行,所以体外充血较多。但是比起上次脱水40分钟、全身内外伤痕累累的中华鲟来说,该鲟的情况没有那么糟糕。“通过初步的检查,该鲟的伤势不太严重,不过目前无法对其进行放流。”

专家表示,与上次救治中华鲟一样,对于这头中华鲟的救治同样面临重重考验:现在天气太热,水温过高,基本只能确保水温在27℃左右,而中华鲟适宜的温度最高也就是在22至23℃,因此,对于这头中华鲟的救治难度重重。

晚上11点,经过初步救治,中华鲟被置入亲鱼夹中,用鱼吊吊入水箱车,送往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接受进一步的救治。

前后两条中华鲟情况对比


身长

上次:3.35米

这次:3.37米

体重

上次:220公斤

这次:预计约250-300公斤

年龄

上次:23岁

这次:不详

发现地点


上次:长江口

这次:杭州湾

伤势

上次:被渔民放在船上运过来,脱水40分钟,从发现到被救治6个小时,全身内外伤痕累累。胸鳍基部严重充血、腹部伤口多达27处并出血;尾柄、尾鳍、臀鳍均大面积刮伤流血,部分位置腐烂并附着泥浆,全身粗糙无黏液。

这次:被渔民在水中拖了2个多小时,从发现到被救治8个小时,外体充血较多,但因渔网缠住无法判断具体伤势。

救治难度

上次:被送往嘉定暂养基地中,缺乏适合巨型中华鲟暂养的水池,加上刚刚结束产卵,体质较弱。无法判断当时内伤程度。

这次:暂养池内水温过高,达到27℃左右,目前无法控制水温,不适合中华鲟康复.    (消息来源:东方卫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21:22 , Processed in 0.065945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