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墨非白

易经杂说(第二部分)--南怀瑾 (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房卦变与人生 * ?' n& L; K0 b$ i9 ]7 Y1 A- y, V! k

; P1 D1 |& |& b. R# X+ D  这种十六变卦,又说明了一个道理,由游魂、外在、内在,到归魂告一个阶段,也就是说明了人生的程序。如以乾卦比人生,十岁到二十岁为天风女后很好,二十岁到三十岁为天山遁,事业一帆风顺,年龄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岁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岁更变了,到了六十岁则是山地剥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练太极、瑜伽术、吃补药等等培养,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进入归魂,如果搞得好,中间还可以变外卦内卦。所以人生到了这个时候,要晓得外在、内在的因素,如果还不能自知,而认为自己尚在天风女后卦的阶段,还想张扬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话,说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库去了,最后回到本体,就进入宗庙,到饲堂里放木头牌子(灵位牌)了。或者走得不好,就绝命来了,虽然绝命了,但这里又看到中国的人生哲学,人到绝命完了,但后面的还有流传下去,有血脉、肌肉、骸骨流传下去,最后返本还原。这是非常有趣的,也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人生哲学,所以中国文化的人生哲学,对于生死并没有看得很严重。于是中国人产生了老师传徒弟的制度,过去一个老师找到了好徒弟,把所有本领学问都教给徒弟,然后老师自己很高兴,认为这个徒弟就是将来的自己,徒弟的成功,也是自己的成功。西方文化可没有这种精神,这种血脉子孙的观念,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长存不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京房卦变的用法
; G% r7 C% l. s7 A) v- Z8 a. y3 [5 v* U! p  p4 t
  以上已介绍了京房的十六卦变,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这样的:“占者遇:变入本宫卦者,灾福应十分。外戒卦:吉凶从外来。内戒卦:祸福从内起。骸骨卦:生则赢瘦,死不葬埋。棺椁卦:病必死亡。血脉卦:主血疾漏下。绝命卦:事多反复,为人孤独,不谐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梦如痴。归魂、家墓卦:坟墓吉,而无事可成也。” , X; K  N1 w. Z2 g5 j
  这是京房易十六变卦的用法。我很诚恳地说,我是不喜欢这一套的,虽然研究,虽然懂,可是一生也不用它。我相信人类智慧的神灵是不靠这些外力的,我反对大家去用,再三再四提醒大家,不要迷信,迷信没有意思。经常有人问起,顺便介绍一下京房易判断的大原则,不过要用的时候,大家不要这么呆板,譬如第一句话里的“占者”就是指卜卦的人,遇到变卦,卜卦一定有变卦,除非六爻不动,安定的卦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 5 V1 S1 O; s7 ]' c0 F$ u
  第一个变卦入本宫的,灾与祸应十分,就是十六变卦,最后动爻一变还是乾,就进入本宫卦,如果坏是十分的坏,好也十分好。 # r. I/ F' U% h" r
  外戒卦则不同,要看动爻的关系,吉凶是从外来的,譬如卜问房子,如是外戒卦好,这好是外来的,意想不到的;坏的话,说不定一架飞机掉下来,把整个房子压垮,不是本身的问题。 * A7 O) u. f1 q4 M! ]& ?9 ?; z6 j+ V
  内戒卦碰到祸福从内起,从本身起来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内部发生问题。
* O7 ^0 b0 k4 z# m0 h  @) }( r  骸骨卦是对人的看法,生来瘦,瘦得过分,有病的瘦,叫作赢瘦。死不葬埋,死了连一块地都占不到,死无葬身之地。 ( ?) C# R7 e3 S5 [5 M7 @/ {- U' x
  卜到棺椁卦,如果是生病问卦,得到这个卦,就不要考虑痊愈的问题了。 5 T* a: s; V/ \( |+ ?2 Y: |
  血脉卦,若生病就要开刀,或者外伤,或者要见血等。
1 X. x5 E9 |6 l$ J; E  绝命卦,做事情反反复复,很难满意,如果看人的命运,一生都是孤独的,而与别人合不来。 % e& R: e# x% g. Z4 o+ E  U7 W5 ]
  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对于人而言,一辈子头脑昏溃,精神恍惚,如梦如痴。 1 I5 D0 Z, N& r! D% Z& `# g) }4 |
  假使卜到归魂卦或家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它免谈,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库运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 F- `' B3 v1 N" Q( Y2 e  这是京房卜卦的看法,与其他各家不同,凡是从京房演变出来的,我素来都喜欢、都研究,但从来不用它,所谓“善于易者不卜”,我虽对于《易》的研究不怎么高深,但是我个人不喜欢依靠这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知——邵康节的毛病
; R6 ?5 X) M  x! n1 T$ ?* ^" w
5 N7 I8 D3 V; T( _  这十六变,先记住,以后看古书,读到这些问题就不会受罪了,现在介绍出来,好像蛮容易的,但自己去摸出来时,很受罪、很讨厌。而且古人研究《易经》有一个毛病,大家都不肯明白说清楚,也许和我们现代的人一样,研究了很久,明白了以后,觉得自己苦了好几年,不愿意让别人一下子就会,把所了解的当成秘诀,不告诉人,每个人留一手,留到后来,就糟了。或者故意新创一个名称,换一个花样,使人不懂,跟着他转,说不定白转多少年下去,也没有结果。就如大家崇敬的邵康节先生,我经常骂他是骗人的。他算历史命运,算得真准,可是怎么样算法?这方法找不到,他把这个钥匙藏起来,不告诉人,如果把这钥匙一开,就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话说回来,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后古人们的各种法则融汇在一起,构成一套完整的法则,的确是了不起的。可是我常常说我对《易经》仅只玩玩,不愿深入,我怕深入了成为邵康节。他五十九岁就死了,而且一年到头都生病,风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车子外面还要张挂布慢,还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气好才敢出门,因为用脑过度了。历史上他的传记列为高士,皇帝再三请他出来当宰相,他说:“何必出来做官,现在天下太平,有好皇帝、好领袖、好宰相,像这样的时代,不需要我出来。”所以我说充其量学到邵康节那样,能未卜先知,又如何呢?所以我不干,大家要注意,真通《易》的不需要这样干。一般人学佛,学自在,观自在,学道的如庄子说逍遥,既不逍遥又不自在的事,我才不干。人生就是求逍遥自在,身体健康很舒服,活着就痛痛快快、健健康康,要走就干脆,不拖累儿女朋友,也不拖累自己。像邵康节那种生活多苦,传记上看到那么清高,但在我看来他却很苦,可是在历史上一般懂《易经》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经》要学通,智慧头脑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国进去,就变成蜗牛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思想的起源
# Q. X4 G) N3 Z& E% t$ P7 I
+ z4 ^4 A5 h* b' O  《易经·系传》中说到“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我们先要认识另一个东西,才能对这句话有更深入一层的认识与了解。以《易经》来说,站在中国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五行和《易经》根本没有关系。可是现在要了解《易经》的法则,在占卜方面,则有其密切的关系。占卜等数术方面的体系,就是用八卦、五行、于支配合起来,去做推算。我们手上的《易经》,在所谓秦始皇烧书的时候,和医药方面有关的书没有被烧掉。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易经》被认为是卜卦的书,和庙里求签的签诗一样,无关宏旨,所以没有被烧,因此五经的流传,古本面貌保留的最多,内容也以《易经》最为可靠。但在这一本书里面,并没有提到五行,只有在《尚书》——《书经》的《洪范篇》中,稍稍提到一下,但也并不一定如后世那样说法,这始终是一个大问题。0 M( M* D4 \9 W& b/ u( x: B
  近代以来,一般怀疑中国文化的学者,认为五行是汉朝、至少是秦汉以后人所假托,这是研究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立场的一种看法。其实五行和阴阳的关系,我们看到战国时代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学者阴阳家驺衍,这个人学问非常好,在当时他比孟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威风都大得多,试看孟子到齐国去见梁惠王的情形,真是可怜得很。“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梁惠王对孟子那股神气,一点也看不起孟子,开口就说:“老头!你来找我干吗?”就是这个味道。可是邹行一到齐国或其他国家,场面便大不相同了,国家的大员,乃至国君,无不亲自招待,等于现在国际知名的大科学家,到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受到盛大的欢迎一样。我们读《史记》,读到这些地方,要特别注意,不要被骗了。后人写历史,往往没有把这些重点强调出来,只照写历史,这就发生了错觉。历史记载都有年代,一查就知道了,驺衍每到一个国家都大受欢迎,而且带了一大群人。孔子周游列国也带了一大群学生,可是有时连便饭都弄不到吃,而驺衍每到一个国家则是吃不完的宴会,可见他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邹行是道家、阴阳家,他到底在各国讲了些什么?我们不知道,因为历史上找不出证据。但是他留下了一点东西,他当时就说天下有九洲,中国是九洲的一洲为神洲。他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绝不可能坐飞机环绕地球一周看见的。现在我们才知道地球有八大洲,而他当时就知道了,所以他的思想学说,当时震动了各国,以科学的理论,指导了政治的原则。我们假使看思想史的发展,这些地方不要忽略了。但是在当时历史上,也找不出讲五行的资料。再退回来看,近年发现的甲骨文上,也没有五行的名词。1 [- H+ e/ H9 c* b
  在我个人的看法,《易经》的文化,是中国文化上古时代中原文化的发展,是山西、河南这一带的文化。在上古时代,文字、语言还没有统一,不像秦汉以后的国家,当时每一地区、每一民族,有他自己的文化。如长江以南,楚国有楚国的文化,孔子的文化,继承了鲁国文化的系统;道家文化是继承了齐国文化的系统。那么阴阳五行的文化,可以说比《易经》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还要更古老一点,可能是黄河下游,北京、河北这一带的文化,如黄帝、伏蠢这一时代的文化一样。所以研究上古的文化思想史,是一个很大很艰难的工作。几千年来,历代学者作了那么多分类的努力,乃至现代也有人研究了半辈子,还是搞不清楚。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这看法也不一定对,仅供作参考而已。假使没有弄清楚这个观念,而把中国上古传统文化乱扯一阵,那就牵涉太大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五行?* p% D( u+ T, L5 j. U4 A2 I

, [1 ~3 W, w- X- Q5 }9 ~  五行的文化,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现在研究它第一个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认为是走路,那就绝对错了。我们翻《易经》,乾卦的“天行健”这句话,这个“行”是代表运动的意思,就是“动能”,宇宙间物质最大的互相关系,就在这个动能。这个“动能”有五种,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也和卦一样,是种传统符号,不要看得太严重了。所谓“金”并不是黄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样,千万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现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对我们的关系很大,现在先解释这五个字。; w% ]" S' n- P
  金,凡是坚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时不是现代的科学分类,当时对于物质世界中有坚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4 B" h7 m4 S; E" E  木,代表了树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长起来。白居易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就是木的功能,生长力特别大也特别快,木就代表了生发的生命功能。  S6 `! R; c4 _6 g: i
  水,代表了流动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 s/ |& I0 ?( t- u5 I$ N1 B" z  火,代表了热能。
3 y+ r, f  z5 x0 V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 h: I5 X& B( F  所以称它们为五行,是因为这五种东西,互相在变化,这个物质世界的这五种物理,互相在影响,变化得很厉害,这种变化,名叫生、克。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的生克
* }6 k# _$ ~+ E# i0 L- r; V: k& `* V# D$ E7 {
  说到生、克,我们研究《易经》,都知道综卦。综卦就是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力量:有生,有克。生克是阴阳方面的说法,在学术思想上,则为祸福相倚,正与反,是与非,成与败,利与害,善与恶,一切都是相对的,互相生克。如姜太公流传下来的道家经典《阴符经》里面说“恩生于害”这句话,举例来说,像父亲打儿子,儿子挨打很痛,这是“害”,但目的在把孩子教育成人,这就是“恩生于害”。领导人对部下亦是如此。这句话的意义很深。中国乡下人有句老话,送人一斗米是恩人,送人一担米是仇人。帮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难中救济一下,他永远感激,但帮助太多了,他永不满足。往往对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结果反对自己的,正是那些得过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领导的人,对这点特别要注意。一个人的失败,往往失败在最信任、最亲近的人身上。历史上这种例子很多。这种人并不一定是存心害对他有恩的人,像拿破仑在两个人的心目中,被认为他不配当英雄,一是他自己的太太,一个是他的一个老朋友,因为太亲近,相处太久了,就有不同的观念,在不知不觉中,会做出一些有害的事来。这都是恩与害,往往互为因果的关系,所以“恩生于害”这句话很重要。而它的原理,亦即来自生克的法则,生人者也克人,恩与害,两个对立相存,没有绝对的一方。现在青年人谈恋爱也知道,爱得愈深,恨得也愈深,这也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则。关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这两个图案来表现: # E' x1 V# M; a6 P( Y- i' t5 r
  A图的箭头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时针的方向顺序,依次而生,成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X: G+ W6 h1 @+ B1 x, S5 {  B图上的箭头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图相同,箭头所指的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图的箭头,是指向紧靠自己的邻居,而相克图的箭头,是跳了一个位置,指向隔邻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的方位
3 Q- p' H- C* X  E# B) @0 Y2 I, |* C' i
  上面的两个圆圈,只是便于说明五行相互生克的关系,而五行所处的方位,并不如上图,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图:
- y% t+ K! f% x3 m! I5 G# k: _, J( V& Y7 i/ o9 t' F
                  火 6 X& g) E% u$ ?- e
+ p0 D) ~! F7 G7 u
                木 土 全 3 ]$ J0 d2 R5 N9 J/ t, D

! b" O) \3 j* ~                  水
/ Z+ y/ M3 e+ x
' I. Z7 m% n8 q  上面这个五行方位图(必须要记住的),为东方木(请特别注意,图中的方位,是以《易经》的方位为准,不是现代画地图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这个方位非常有道理。我们在明朝时也开矿,当时并没有地质学,怎么知道何处有矿,固然有的是当地的居民发现的,但大多数是靠八卦五行的道理,来判断五行的中心。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东方木,植物易生发,早受阳光热能。南方火,气候炎热。北方水,冰雪最多。初看好像五行方位很乱,再作仔细观察,不能说它没有理由,古人是怎样发现这个法则的呢?以金为例:
4 R  w9 r- ~- a8 l  金生水,在《千字文》——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个不同的字,写成了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政治等等,都容纳进去了,幼年读来好像无所谓,实在是一篇很伟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丽水”,这个丽水不是浙江的丽水县。丽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带地区。我初到台湾时,看见有金铜矿务局,问起产金的地方在金山、瑞芳一带,我说那里的雨量一定很多,果然基隆、金山、瑞芳一带常下雨,这就是“金生丽水”,藏金的地方雨水多。  a2 ?6 P) n: [% _9 r5 c
  金克木,当然砍木头要用铁器,或用锯子去锯,这还不足为奇。在古代,假如门口有一棵大树,认为风水不好,而又觉得砍伐麻烦,不如让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铁钉,打到树的中心,这棵树很快就枯萎了,这就是金克木的现象。 ) o8 U5 I- d& l( s+ q6 U
  另外一个哲学的道理,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说:“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儿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儿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 m  M+ I  l% n8 k4 a0 E- A  克则是隔代相克。从前有一个笑话,一个祖父打孙子,可是他的儿子看到了,便打自己耳光,这位打孙子的祖父问儿子为啥自打耳光,他儿子说:“你可以打我的儿子,我怎么不可以打你的儿子?”这也近于五行相克,事实也是如此。所谓隔代相克,逢三必变,这是一个法则。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以军事哲学来说,一次大战之后,可以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所以有时觉得战争并没有什么可怕,等于理发,头发长了,剃剃就漂亮。有许多讲军事哲学的朋友,就以这种五行生克的法则来讲,也言之成理。物理的法则亦然,须到了一个时候,必要清理一下,才能创造出更新的事物,这是宇宙的法则。五行的方位,对我们研究物理关系很大,大家一定要记住。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8-1-27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05:59 , Processed in 0.061011 second(s), 14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