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38|回复: 0

时评:中国环保新政 “绿化”财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年初“限塑令”之热力尚未褪去,本月中旬中国再出环保新招。

    该项被舆论称为“绿色保险”的举措,意味着国际普遍采用的环境污染责任制度在中国的正式启动,这也是继二00七年“绿色信贷”之后,国家出台的第二项环境经济政策。

    有关人士指出,由环保总局会同证监会制定的“绿色证券”实施办法也将
不日推出,由银行、保险、证券组构的绿色金融防护林已现雏形。

    三年前影响巨大的松花江水污染和圆明园防渗漏工程事件,极大触动了中国社会长久麻木的环保神经,也激发出至今两年有余的环保飓风。在这场风暴中,环保利剑出鞘之频繁、力道之迅猛,皆前所未有。

    在中国,环保相关立法早已有之,但“企业赚钱、政府买单、群众受害”之怪圈不仅毫无消失迹象,反而在近年愈演愈烈。究其根本,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且违法成本标准过低;其二、经济发展特别是已进入重化阶段的中国经济,同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由此产生的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其三、社会总体环保意识与理念尚待普及,公民参与亟待提升。

    二00七年,“生态文明”一词首次见诸中共全国党代会报告,温家宝更誓言要做“环保总理”,中国高层之决心彰显无遗。

    勿庸置疑,以区域限批、流域限批等为代表的行政“猛药”,确获短期立竿见影之功效。然而,若缺少相关机制建设之保障,未来仍恐落入“狂风气力尽,不减阴山雪”之困局,更何况限批“一刀切”带来的经济代价昂贵。

    对于此番财金“绿化”,分析人士评价称,如果说限批风暴主要针对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下的行政不作为,那么以金融为手段的经济杠杆则致力企业环保的硬约束,即对那些无视或忽视环保责任的企业加大其违法成本,反之则动用绿色通道给予鼓励支持。

    相关渠道透露,除却金融,二00八年中国还将在公共财政、环境税收、生态补偿、排污交易等领域有所突破,力争尽快形成一套完整的环境经济政策框架,并通过数年完善细化,夯实制度根基。

    有识之士认为,就像为生态文明保驾护航的财金“绿化”,普通社会公众的态度与行动,同样是中国环保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对于环境保护这样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复杂性社会经济工程,政府、企业、公民不仅要各有担当,更须同舟共济。惟此,方能为后世子孙留下“青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的美丽画卷。 (翁阳)

来源:中国新闻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20:43 , Processed in 0.054864 second(s), 17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