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辞》、《彖辞》的矛盾
9 ]5 ?+ ^$ ^$ T: a; o4 {3 e* a, t+ ]( Y. t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2 z- P. D4 `) |- j1 C4 l8 J0 n: C 这与《彖辞》不同,而说云上于天是需,画面两样。《彖辞》解释前面是一片水的平面图,《彖辞》的画面是立体的,天上面都是云雾,它说这个卦是叫我们上馆子,不但上馆子,还要作乐。我们就发现《彖辞》、《彖辞》是矛盾的,对圣人不好意思说他矛盾,姑且说是两重意义,这样两重不同的意义该怎么办?这且暂时搁在这里。; h: |0 v* g/ ]4 s# d/ |4 P t3 g
: `; S1 p) d* h8 q- u
需卦爻辞8 I5 S6 ]6 R4 Z$ f4 }$ R3 d& @
( v- Z% r7 C6 }& b0 L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
* I" K( }: ]1 g/ v) ~ 无咎,未失常也。”- v3 f; d% p* n- l/ l
需于郊,是根据《彖辞》“云上于天”下雨,夏天热得要死,希望下一场雨,结果下了,可是“及时雨送(宋)江”,下到外面去了。需于郊就是雨下到郊外去了,引用这个现象来讲人文文化哲学,则“利用恒”要恒心,万事要用恒心,卜到此卦,表示有消息,但慢慢来,要有恒心去做,最后有好结果。“无咎”,没有毛病,没有过错,《彖辞》对于爻辞,用人生哲学的道理来解释的。需于郊是要有恒心慢慢来,“勿犯难行”,遇到特别的困难,不要浮躁去冲破,知道不对退回来,等机会。“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怎样说无咎是因为未失常,这个卦初九爻动,动得很正常,假如卜卦初九爻动,就变成了水风井卦,现象变了,初步有受困之象,但是不坏。4 q0 @ o1 r U3 l8 v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1 @) H H8 a$ Q1 ~" n: P+ S1 U
言,以吉终也。”8 h# F' W+ U+ a5 |/ I
第二爻,这阵雨下到沙滩上去了,立即干了。卜卦的意思,是有口舌,是非多,但小事没有关系,别人诽谤、批评,不用怕,最后是好。《彖辞》说: “需于沙,衍在中也”,一阵雨,下到沙滩里,就漫衍开了。“虽小有言”,人家的闲话像下雨一样,滴滴答答,啰嗦,但最后还是好的。为什么最后是好的?因为第二爻动了,变成水火既济卦,所以卜卦有时取其动,有时取其不动,其间如何取法?则在各人的智慧,如夜入黑房要开灯则取动,天气转冷了需关上冷气,则取不动的静象了。
# J% C5 Z, X/ F8 K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 v( h( v/ x7 `, p+ n
慎不败也。”
2 L+ Y7 ]7 C1 _# [) E 到了第三爻变讨厌了,雨下在泥土地上,都是烂泥地,路都不能走。这个卦有危险的现象,如果在前方作战,担心敌人要来攻击了;如作小偷的,偷风不偷月,偷雨不偷雪,泥泞会困人,所以土匪在这时行劫。《彖辞》解释说:“需于泥,灾在外也。”为什么说灾在外?因为第三爻动了,内卦变成兑卦,水泽节,水上加水,要节制了。“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有敌人来攻击,也是自己内部问题,把敌人引过来,所以要敬慎处理,不会失败,但不敬不慎还是要失败的。
8 E5 Y2 P0 Y& N9 H2 W# g2 V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3 r& v# J; M. E: f5 I C: Y1 C
卜到这个卦,有流血的事,在哪里出血?大部分在耳朵,因为坎为耳,这是外卦坎卦的初爻动,所以《彖辞》说“需于血,顺以听。”怎么是顺以听?第四爻动后,外卦倒过来就是巽卦,另一观念看,这一爻蛮牵强的,可是古人研究《易经》,把这些牵强的当宝贝,当真理,拿来打转,转了一辈子五六十年,精神心血都转在里面。
2 t* _$ L) c6 q% U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z1 f" `. P/ ]" d- u. R- w" J
在九五爻就好了,有酒食,有人请吃酒筵,大吉大利。《彖辞》说:“酒食贞吉”,是因为九五爻,在中正之道,这一爻是阳爻,前后都是阴爻,是外卦的中位,重卦的第五位,至中至正的位。/ s( }- v' |! S3 W# T2 C" O
, M7 Q" b: G, a$ s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象曰:不速之客来,( L' X9 \" V7 J- ]
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X# _) T$ U0 y+ n& j# {/ i$ i0 E% R
这个卦很妙,古书上很多人,早晨卜到这个卦,都叫家人准备,有不请自来的客人将要来访,可是对于这三位客人,对他恭敬客气,就大吉。《彖辞》的解释是说,上六爻动了,虽然不当位,但本身是水天需卦,没有离开坎卦的本位,所以也没有大错。但这三个客人从哪里来的?既不是先天卦,也不是后天卦,这三人到底从哪里来?是下卦的乾卦跟着三个阳爻。. |" e1 h( ?) D4 s7 t! ]
从这里看,《易经》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许多人不管《易经》的本文,只在六十四卦的象数上去发展,也是有他的道理,至于本文会了以后,姓张的可以写“张易”,姓李的可以写“李易”。
! s# Q& ~" @ s" f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要对于卦辞、爻辞作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参考一本书——《易林》,焦赣著的,商务印书馆出的一个版本比较好。他对于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又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他把《易经》研究通了以后,真正照文王的观念而来的一套思想。有些人卜卦,比较正确的,也用《易林》的内容,胡适对《易林》也作过考据,文字亦很美很妙,大家可以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