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目前实行的空气监测标准还是1996年制定的,严重落后于形势。直径小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没有列入监测指标,而这恰恰是毒性最强的颗粒物
■国际通行的衡量空气污染的标准,是测量每立方米空气中的悬浮微细粒子。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20微克。中国只有1%的城市居民生活在40微克以下,有58%的城市居民生活在100微克以上的空气中
■“如果许多城市的碳氢化合物、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量仍然以目前的速度增长,那么到2010年,这些城市的空气将很难保证人类的正常呼吸”
3月下旬开始的几场春雨,让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暂时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中央气象台在网上的天气资讯提示:广州空气质量状况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可在室外正常活动。
和中国的许多城市一样,在3月的多数日子里,广州依然与明媚的春光无缘。灰蒙蒙的天空带给人们灰蒙蒙的心情,对此大家似乎已习以为常。近年来,“灰霾”这个词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仅2007年12月,广州的灰霾天就达到22天。
对很多市民来说,灰霾天气带来的是憋气、咳嗽、头晕、乏力、恶心和坏脾气。去医院的患者一下子多起来。
世界工厂的代价
3月10日至11日,广东省出现大范围灰霾天气,气象部门发布了灰霾预警信号。
行驶在广深高速(爱股,行情,资讯)上的吴杰一边驾车一边抱怨,“汽车在大白天行驶也要打开车灯,人就像一个白内障患者在阴天里行走。”车窗外,是距广州20公里的东莞麻涌。这一带烟囱林立,蔚为壮观。
当一批又一批农民工涌入城市时,他们却没有料到城里人在污浊的空气中低质量地生存着。在空气更加恶劣的车间里,他们更是以健康的透支为代价换取微薄的收入。
记者走进东莞的一家工艺品厂,车间里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许多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条件下工作。“这是树脂的味道,也有喷涂的工艺品散发的气味。”厂方的负责人说。记者悄悄询问一位女工,怎么能忍受如此难闻的气味,她回答:时间长了,已经习惯了。
2007年,东莞环保部门共收到有关大气污染方面的投诉3865宗。大多数市民或许并不知道,东莞经济在跃居广东三甲的同时,大气污染指标也超过佛山,跃居全省第一。“中国已彻底成为一个世界工厂,大量绿地和农田被工厂和道路所占用了,城市失去喘息空间,一些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因此下降。”中国空气污染地图的制作者马军说。
一直在抱怨空气质量的吴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对空气的现状负有责任。珠三角地区的汽车尾气排放的细粒子已经占到污染物比例的20%-40%,和工业排放一起成为污染源的前两位。
2007年广州市机动车达180万辆,并以每年15万辆的速度增加。深圳汽车拥有量是120万辆,每天十多万辆的过境货柜车,对污染的贡献也不小。
深圳市气候中心工作人员李辉告诉记者,刚刚过去的2007年,深圳灰霾天气达231天,2006年是164天。
令许多人困惑的是,深圳是滨海城市,怎么也会出现灰霾现象呢?“深圳的灰霾天气不是单独的,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城市都受到了这种区域性灰霾的影响。这就说明灰霾污染问题不是一个孤立发展的问题,而是一个区域性的问题。”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大气环境首席研究员吴兑说,“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国外发达国家完成这一污染过程花了200年,而我们只花了30年,就完成了三个污染阶段的演变。”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王强教授说,“为什么现在北京周围的五六个省全部要规划起来一同预防,就是因为雾霾天气本身不只是北京本市的问题,还有一个周围区域的问题。污染物还可以从邻近的某个省跑到北京来呢!”“根据我们的记录显示,南京和杭州出现霾的天数几乎一模一样,长江流域的区域性特征也很明显,若不采取有效控制,很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吴兑说。
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更多的地方,近20年来城市发展很快,现在基本上隔几十公里就会有一座城市。城市密集成群,减少了以前存在于城乡接合部的空气污染缓冲区,一方面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另一方面也把很多城市连成污染关联度越来越密切的整体。
是雾还是霾
“明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雾或霾。”当中央气象台播音员这样播报时,王强说,“雾和霾有着暧昧而又复杂的联系,我们一直忙于向公众解释这一过程。现在的预报是一种‘浅式的预报’,说雾天增多了,实际上是霾天增多了。雾的改变,是当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一个标志。”过去,很多人都只知道雾,而不知道霾。“本来雾主要是由水滴组成的,而霾主要是由干粒子组成的,不过现在雾和霾已纠缠在一起了。”“我们在北京看到的这个过程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随着排放的污染物浓度越来越大,霾就会越来越重,由于霾是干的气溶胶粒子,如果水汽增多,就会凝结变成雾滴,霾就是由一个逐渐的积累过程转化成雾的。雾形成了以后,经太阳一晒,即使水滴蒸发了,霾却还留在空气里,所以雾又转化成了霾。”雾和霾的转化,对近地面层的结构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使得雾和霾的转换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如果污染物不断地积累,浓度也会越来越高,那么对人的危害也会越来越大。
《南方周末》2008-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