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89|回复: 0

堰塞湖危害如何降至最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8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堰塞湖,给灾区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一时之间,“堰塞湖”这一专业名词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堰塞湖是如何形成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呢?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专家。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滑坡专业委员会主任乔建平介绍说,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由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形成有4个要素:一是原有的水系;二是原有水系被堵塞物堵住。堵塞物可能是火山熔岩流,可能是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可能是泥石流,亦可能是其他的物质;三是河谷、河床被堵塞后,流水聚集并且往四周漫溢;四是储水到一定程度便形成堰塞湖。(见下图)
  乔建平表示,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影响。伴随着次生灾害的不断出现,堰塞湖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带来的潜在威胁会更大。而一旦堵塞物被破坏,发生堰塞湖溃决,湖水漫溢而出,倾泄而下,就会引发大范围的洪水灾害。乔建平举例说,1933年四川叠溪大地震时发生了堰塞湖溃决,溃决引发的滑坡使岷江堵塞了45天,当时的灌县(现在的都江堰市)两岸建筑全部毁坏,死亡近5000人。
  按照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聂高众和高建国的观点,根据堰塞湖的形成和造成的灾害,可以分为3类:高危型堰塞湖、稳态型堰塞湖和即生即消型堰塞湖。高危型堰塞湖由于蓄水量大、落差大,往往在形成后几天至几年后会被冲垮,形成严重的地震滞后次生水灾;稳态型堰塞湖(亦称“死湖”),可以存在很长时间且积水量很大;即生即消型堰塞湖很快会被后来累积的水体冲毁,危害不大。
  记者了解到,堰塞湖处理方法一般有以下方法:对于交通能够抵达的堰塞湖,一般通过人工开挖或爆破的方式,疏通水道,避免水位上涨,将威胁解除;对于多数无法抵达的堰塞湖,则主要是通过监测措施,并派出技术人员对堰塞湖的稳定性、危害性进行评估,来决定下一步采取的措施。
  目前四川震区已经形成了34处堰塞湖危险地带,给下游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怎么才能让其不发生溃坝的恶果呢?参与水利部抗震救灾的专家、中国水科院徐泽平博士认为,堰塞湖是天然形成的大坝,不属于人工建筑。90%以上的堰塞湖在一年之内都会发生溃坝、垮掉,但也有的保存了下来,比如四川的多采湖。从目前的堰塞湖来看,由于地震发生后,堆积体非常松散不稳定,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非常大。从历史来看,有的一天就可能垮掉。所以目前我们第一步只是分析评估,采用各种方法如航拍效果图,然后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出危险的程度。第二步就是疏导分流,比如用炸药或人工挖开小口,用水泵和管子疏导。开小口的目的就是保证不变成大口,否则就人为溃坝了。此外,还要加固堰塞湖,避免溃坝,并根据事态发展疏散最近地区的居民。

《中国环境报》2008-5-28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7 22:14 , Processed in 0.057273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